劉紫鵬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fā)英表示,要提高農(nóng)村的,特別是貧困山區(qū)的教育水平,公費師范生畢業(yè)了必須當老師,如果不當老師可記入不良誠信記錄里。
(5月20日 中國新聞網(wǎng))
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關乎人本家風、左右社會風氣。雖然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各不相同,受教育程度良莠不齊,對誠信的認知在實踐上會有偏差,但是一名公費師范生,所受教育程度是絕對不會低于平均值的,是應該能夠具備契約精神的。面對劉發(fā)英這一建議,有反對者稱“我繳納違約金不就好了嗎?”儼然,“金錢至上”成為了反對者的行動準則。
曾幾何時,違約、失信是被人們所不齒的行為,如今竟有人可以把違約說得如此理直氣壯、云淡風輕。我想,代表的建議初衷也就是要提高違約成本,從而將那些“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投機者清除出公費師范生的隊伍,讓立志想要去支邊支教的學生進入其中。
賠償違約金是協(xié)議規(guī)定,就算是賠了違約金,對國家而言還是損失,畢竟原本國家可以培養(yǎng)出一名優(yōu)秀人民教師的時間和資源,浪費在了這些失信的“跑路者”身上。目前有一小部分公費師范生,寧愿上交違約金也不愿去從教,一人失信事小,帶壞行業(yè)風氣事大。在這個前提下,代表提出這個建議,有理有據(jù),可以引起公費師范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做出正確抉擇,選擇教育事業(yè)。
誠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會良序發(fā)展的基石。公費師范生履約守信要“破”也要“立”,既要懲戒失信又要激勵守信,如果忽視了對守信者的正面激勵,勢必會對誠信環(huán)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