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30年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演變探析
      ——基于中國知網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

      2020-06-08 00:03:10果,丁宏,2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思政

      韓 果,丁 宏,2

      (1.太原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2.中國科學院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

      思想政治教育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轉變?yōu)槲镔|力量的重要途徑,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對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建設”[1]。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則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90年代初,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被首次提出[2]。此后,學者們分別從載體的內涵、特征、形態(tài)、結構、功能及載體的選擇和開發(fā)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進行研究,并取得豐碩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也隨之發(fā)生改變。為了更加準確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的演變特征和發(fā)展趨勢,本文以1992—2018年中國知網CSSCI來源期刊(以下簡稱知網C刊)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簡稱《人大思政》)刊發(fā)的239篇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相關的文章為研究對象。通過統(tǒng)計分析,探究近30年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的演變特征和發(fā)展趨勢,進而分析其成因。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992年,楊廣慧在《尋找新載體 探索新路子》中首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一詞。因此,本文以1992年和2018年為文獻研究的起止時間,以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以下簡稱思政載體)為關鍵詞,選取了知網C刊和《人大思政》兩個檢索源。雖然《人大思政》可以更準確地反映思政載體研究的變化特征和發(fā)展趨勢但其樣本量偏小,近30年《人大思政》僅轉載了24篇有關思政載體的文章,在數量上不足以說明思政載體研究的變化規(guī)律。因此,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思政載體研究的變化規(guī)律,本文以剔除兩個期刊來源相同文章后的239篇及其中論及思政載體類別和具體形式的218篇文章為樣本,探究近30年思政載體研究的演變情況。

      二、有關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文章的統(tǒng)計分析

      (一)文章數量的變化規(guī)律

      1992—2018年,思政載體的研究文章總體呈上升趨勢,其文章的數量變化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1992—2018年,思政載體的研究文章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1992—2018年,知網C刊上發(fā)表的文章數量起伏較大,《人大思政》轉載的文章數量變化浮動較小,總體趨于平緩;二是1992—1997年,學界尚未發(fā)表與思政載體研究相關的文章,1998年《人大思政》轉載了第一篇有關思政載體的文章;三是1998—2007年,知網C刊和《人大思政》每年發(fā)表和轉載的文章數量均在5篇以下;四是2007年之后,知網C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急劇增加,且起伏較大。2013年形成一個低點,2017年達到最高。

      圖1 中國知網C刊發(fā)表和《人大思政》轉載的有關思政載體研究的文章篇數變化

      (二)思政載體研究頻率的變化規(guī)律

      在思政載體的分類上,學界大致有性質、運動形態(tài)、社會信息的傳播方式、外顯方式和歷史發(fā)展五種分類標準,并表現為不同形式(見表1),其中以外顯方式為標準的載體分類得到較多學者的認同[3]。本文基于此分類方式,對相關文獻進行研究。

      表1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分類標準及表現形式

      注:1.性質分類,參見王升榛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幾個理論問題》;2.運動形態(tài)分類,參見勛在廷的《淺析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含義和分類》;3.社會信息的傳播方式分類,參見賀才樂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形態(tài)及其特點》;4.外顯方式分類,參見陳萬柏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5.歷史發(fā)展分類,參見孫祥軍的《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我們對涉及思政載體類別和具體形式的218篇文章,按照外顯方式的分類標準進行統(tǒng)計分析,四種載體的研究頻率呈現如下特點(見圖2)。

      1.四種載體被研究的時間。1992—1997年,四種載體的研究頻率均為0;活動載體、文化載體、大眾傳播載體、管理載體先后被關注的時間分別為1998年、2000年、2001年、2002年。1998年,呂宜杰強調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利于先進思想道德的傳播與熏陶[4]。2000年,馬正躍認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搞好社區(qū)文化、村鎮(zhèn)文化,以文化載體承擔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利于全面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5]。2001年,樓軍江論述了利用網絡這個新載體、新空間,可以提高大學生掌握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6]。2002年,袁信強調管理載體作為新的歷史時期的新型載體,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各種管理活動、經濟工作以及業(yè)務工作的有機結合,有效解決“兩張皮”問題[7]。

      2.四種載體研究的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呈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

      第一,活動載體的研究穩(wěn)步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載體指教育者在開展各種活動時,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意識地寓于活動之中,通過活動提高教育對象的思想道德素質[8]。活動載體是載體研究的重點,1998—2018年,共有119篇文章論及可以通過活動載體來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占研究思政載體文章總數(218篇)的54.6%。2000年以后,活動載體的研究頻率較高,變化幅度較小。除2011年的39%之外,2011—2018年其余年份的研究頻率均在50%以上(見圖2)。

      圖2 四種載體研究頻率變化圖

      不同時代活動載體表現形式有所不同。20世紀90年代,活動載體以群眾性主題活動為主,如“三學三創(chuàng)”、知識競賽、學習模范人物等活動。21世紀初,逐漸轉變?yōu)橐浴盀槟惴铡薄笆俏拿鲬簟薄拔搴眉彝ァ薄爸v文明,樹新風”等活動為主。就教育對象而言,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活動載體的表現形式也在發(fā)生改變。具體而言,針對高校大學生,活動載體主要以志愿服務活動、專業(yè)情感與技能培訓競賽和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為主;對企業(yè)職工,則多采用業(yè)余文化體育活動、廣場文化活動、向勞模和榜樣學習等活動形式??傊?活動載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在不斷地更新變化。

      第二,文化載體的研究后起勃發(f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是以文化為思政載體,即借助文化的力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寓于各類文化產物中,從而達到提高教育對象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9]。2000—2018年,共有83篇文章研究文化載體,占思政載體文章總數的38.1%。由圖2可知,2000—2002年,文化載體的研究頻率變化幅度較大,分別在2000年和2002年達到33%,在2001年為0。2003—2012年,文化載體的研究頻率較為平穩(wěn),2012年之后,其研究頻率呈現增長趨勢,2013年,達到近年來的頂峰??傮w來看,1992—2012年,文化載體的研究頻率較低,均在40%以下。從圖2中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文化載體研究還有很大的潛力。

      20世紀末21世紀初,文化載體的具體形式以書籍、文學藝術、科學精神為主。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文化創(chuàng)新熱情被進一步激發(fā),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進一步保護和開發(fā),除了傳統(tǒng)文化館、革命紀念館、文藝展覽館、影視、舞蹈等優(yōu)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化載體之外,文化旅游、文化形象設計、網絡文化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斷被研究者關注。就教育對象而言,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不斷分化,校園文化、社區(qū)文化、企業(yè)文化、軍營文化逐步興起,其表現形式也在不斷發(fā)展,日益豐富。

      第三,大眾傳播載體的研究因勢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傳播載體是以大眾傳播為思政載體,即將思想政治內容寓于大眾傳播工具中,使教育對象在接受社會信息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10]。2001—2018年,共有113篇文章論述了以大眾傳播為載體可以有效地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占研究思政載體文章總數的51.8%。由圖2可知,1992—2000年,大眾傳播載體的研究頻率為0,2003—2013年,研究頻率呈上升趨勢,在2013年達到近年來的峰值83%,2014—2018年,研究頻率呈現下降趨勢,但仍保持在50%左右。

      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報紙、廣播、電視為主要形式的大眾傳播載體在今天得到很大程度的豐富,微博、微信、QQ及APP成為當今大眾傳播載體的主要形式。就教育對象而言,針對不同的群體,其表現形式也在發(fā)生變化。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微信等新媒體憑借著其極強的交互性,已經全方位地融入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高校教育者通過在微信群和公眾號中發(fā)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教育目標。

      第四,管理載體的研究起伏跌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是以管理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寓于管理活動和管理手段中,通過規(guī)范行為、調動積極性來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11]。2002—2018年,共有84篇文章以管理載體為主題進行研究,占被統(tǒng)計文章總數的38.5%。由圖2可知,1992—2001年,管理載體的研究頻率為0,2002—2018年,管理載體的研究頻率變動幅度較大,2003年是低谷為0,2013年達到高峰83%??傮w來看,對管理載體的研究來說,它的發(fā)展相對比較緩慢。近年來,研究頻率常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

      20世紀末21世紀初,管理載體以法律、法規(guī)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為主,試圖通過約束和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來達到育人的目的。隨著社會階層的變化,企業(yè)、社區(qū)等社會團體的出現和不斷增加,管理載體也隨之衍生出更多的表現形式,且更加凸顯以人為本的特征。就教育對象而言,如針對企業(yè)職工,管理載體的表現形式逐漸從單純依靠規(guī)章制度的外在約束轉變?yōu)樽月膳c他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構建和諧、友愛、互助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進而達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的變化特征和發(fā)展趨勢及其成因分析

      (一)思政載體研究的變化特征

      1.載體形式逐漸多樣化。活動載體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后,文化載體、大眾傳播載體和管理載體也逐漸被教育者重視,先后被用來作為道德教化的載體。它們被用作思政載體有時間上的先后,如將活動載體和管理載體來進行比較,活動載體在1998年最先被學者當作思政載體來發(fā)揮作用,而管理載體在2002年才逐漸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同一載體所包含的具體形式也在不斷豐富。以大眾傳播載體為例,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智能終端設備的使用,微博、微信、官方主題網站等憑借著海量的信息存儲、快捷的傳播速度等優(yōu)勢在迅速發(fā)展,大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傳播載體的具體表現形式。

      2.載體指向逐漸精細化。2007年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在此之前的文章大部分強調的是大眾思想政治教育,即針對不特定多數人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此之后的文章更加注重按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進行劃分,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清人顧嗣協(xié)《雜興》云:“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這就告訴我們,在對不同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綜合考量不同教育對象的社會背景、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因材施教。如針對領導干部,教育者通常善于利用和發(fā)揮管理載體中的組織優(yōu)勢。而針對青年,教育者更善于抓住青年群體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大眾傳播載體和活動載體的優(yōu)勢作用。此外,對同一群體的不同教育對象采用不同的載體。針對青年學生,對于自控力和辨識力較差的低年級本科生,教育者通常強化制度約束,發(fā)揮管理載體的教育作用;而對于研究生來說,教育者更傾向于組織開展學術論壇、交流講座,高效地利用文化載體和活動載體來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同時,針對高校青年群體中住宿的學生,宿舍文化載體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所應用。

      3.各種載體逐漸融合。載體種類和具體形式的增加,為豐富思政載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質選擇基礎。但不同載體本身具有的特征和組成結構,限制了單個載體功能的發(fā)揮。為了使思政載體更加高效地發(fā)揮其教育作用,就需要將不同的載體按照實際需要結合起來,使它們可以優(yōu)劣互補,相輔相成,形成教育合力。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教育者通常選擇多樣的載體來進行教學。如為了引導青年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yǎng)服務社會、奉獻國家的品格,教育者在課堂上利用互聯網等大眾傳播載體讓學生觀看“兩彈元勛”“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等先進人物的影片、影像資料,來激發(fā)同學們奉獻社會的熱情。同時在課下組織學生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深入養(yǎng)老院照顧孤寡老人,參與陽光助學、愛心募捐等。這些活動有效地將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高尚情操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義。可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眾傳播載體和活動載體的有機融合,可提升教育的實效性。

      放眼社會,當前許多企業(yè)、社區(qū)、農村已經開始創(chuàng)建微信群。企業(yè)領導、社區(qū)干部等相關負責人,在群內發(fā)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將管理載體與網絡載體相結合,有效地規(guī)范了人們的行為,極大地提高了社會治理的效率,提高了人們的素質,進而也提升了人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傊?將不同的思政載體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促使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進而有效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功能發(fā)揮到最大。

      (二)思政載體研究的發(fā)展趨勢

      1.由自發(fā)轉入自覺且逐漸系統(tǒng)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設立30多年來,隨著學科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思政載體從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方式、方法等研究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研究對象。20世紀90年代開始,學界對思政載體的研究逐漸興起,從1992年載體概念首次提出,再到1998年《人大思政》轉載了第一篇有關思政載體的文章。之后,隨著該概念在學術界的傳播和應用,有關思政載體研究的學術成果逐漸增多。僅2017年,知網C刊和《人大思政》刊載的有關思政載體的文章數量就達34篇,且相關專著不斷出現,如陳萬柏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朱景林的《思想政治教育物質載體論》等。除此之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的專業(yè)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等中也包含有思政載體的相關理論??傮w來看,學者們對思政載體的研究從內涵、特征、本質到要素、類型、目標再到載體的運用和開發(fā),已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tǒng)的思政載體理論,且在朝著更加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的方向發(fā)展。

      2.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備受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對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本身就蘊含著大量的思想道德信息,其特有的滲透性使得每個生活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人都在潛移默化地接受影響和熏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盵12]統(tǒng)計發(fā)現,1992—2018年,在知網C刊和《人大思政》中有關文化載體的文章共計83篇。2012年之后學者們對文化載體的研究呈現增長趨勢。尤其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其中儒學、詩詞、傳統(tǒng)節(jié)日等更是備受學者“青睞”。卞程秀認為儒家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將儒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利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13]。程京武、盧寧認為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之中,離不開本土化的國情和人情,以傳統(tǒng)文化為載體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條件[14]??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思政載體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實踐性,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將成為思政載體研究的一個發(fā)展趨勢。

      3.網絡載體有效運用引發(fā)關注。近年來隨著信息化和智能終端設備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大眾傳播載體逐漸淡出學者的視野。新媒體發(fā)展態(tài)勢強勁,網絡載體作為大眾傳播載體的一種具體形式,憑借其自身優(yōu)勢迅速贏得大學生的認可和喜愛。但網絡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巨大挑戰(zhàn)?;诟咝K枷胝谓逃媾R的現實挑戰(zhàn),學者們開始致力于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網絡載體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劉清林認為有效提升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要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和教育形式,建立教育機制,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15]。殷科、唐文靜認為通過微信平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要形成全方位育人氛圍,提高微信施教隊伍德育水平,提升大學生微信素養(yǎng)[16]。探究網絡載體有效運用的路徑,對于解決新媒體時代高校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及推進德育綜合改革,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研究趨勢的成因分析

      1.“范式”形成的滯后性。庫恩認為在科學研究中,早期的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修正,大家都逐漸接受并形成科學之后,初期的分歧消失了,這種公認的東西便成為以后研究工作的一種范式[17]。同樣,思政載體理論的研究也遵循這一規(guī)律。1992—1997年,學術界對思政載體的研究局限于概念、特征等方面,屬于從自發(fā)到自覺轉變的階段。1998—2018年,隨著學者對思政載體研究的不斷深入及高質量文章和專著數量的不斷增加,學者們在思政載體的基礎理論方面逐漸形成共識,對載體的研究也逐步轉入自覺階段,在此過程中形成一些思政載體的研究范式。

      2.國家政策的方向性引導?!罢呶募休d著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其語言抽象而又凝練,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與嚴肅性,這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提供了明確的導向?!盵18]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盵19]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并實施的《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等環(huán)節(jié)。”[20]與此同時,大眾傳播載體也得到重視。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1]2017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針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變革指出:“要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qū)、主題教育網站、專業(yè)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22]隨著國家政策的方向性引導,文化載體和大眾傳媒將會受到學者更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3.高新技術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近年來,網絡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嶄新的價值教育形式,極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接受度,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但同時,網絡技術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網絡在傳遞積極信息的同時也夾雜著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情色與暴力等不良信息。雖然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知識,但一些不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和言論,沖擊著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處事方式,使得正面的教育信息受到干擾。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對于自身和社會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面對新媒體時代下網絡載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學界對網絡載體的優(yōu)化及有效運用的研究是順勢而為。

      4.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實施。思政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引導學生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部分地區(qū)和學校的思政課建設還不完善,教學改革正在穩(wěn)步推進。目前,在全國高校推廣實施的思政課教學改革,給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的相關要素帶來一系列變革,作為其基本要素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也在隨之發(fā)生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23]思政課教學改革要求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載體,積極樹立“互聯網+教育”的教學理念,善于運用新技術新媒體來呈現教學內容,重新定義思政課的“打開方式”,加強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及具體備課平臺建設[24],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隨著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實施、教學改革要求的逐步落實,學者對大眾傳播載體,尤其是網絡載體的研究也在不斷推進。

      四、結語

      本文通過統(tǒng)計1992—2018年知網C刊和《人大思政》有關思政載體的文章,分析了其數量變化規(guī)律,重點研究了活動載體、文化載體、大眾傳播載體和管理載體等的頻率變化?;跀祿治?得出思政載體在形式上逐漸多樣,指向逐漸精細,各種載體逐漸融合。此外,載體研究也逐漸由自發(fā)轉入自覺并逐漸系統(tǒng)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網絡載體也引起更廣泛的關注。我們認為近30年,思政載體研究趨勢的形成,同學科自身發(fā)展的“范式”規(guī)律、國家政策的方向性引導、高新技術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和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實施等因素相關。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于思政載體的研究一定會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猜你喜歡
      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思政
      創(chuàng)新舉措強載體 為僑服務加速跑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44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堅持以活動為載體有效拓展港澳臺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
      華人時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6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武功县| 滁州市| 韶山市| 加查县| 谷城县| 襄垣县| 闸北区| 静安区| 娄烦县| 湖北省| 张北县| 平乐县| 杭锦后旗| 增城市| 九龙坡区| 汉源县| 历史| 宁晋县| 榆树市| 南丰县| 广东省| 孙吴县| 南陵县| 临泉县| 方正县| 台山市| 宁国市| 郁南县| 沈丘县| 宁明县| 贺兰县| 綦江县| 河北区| 宜川县| 合山市| 海兴县| 平舆县| 新源县| 新乡县| 桃园市|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