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瑞梓涵
異鄉(xiāng)的錦衣玉食讓我們無所留戀,故土的粗茶淡飯在新年格外香甜。黃粑的甜蜜,是我記憶中春節(jié)的味道,特別的眷戀。
商販的吆喝冷冰冰,灰色的水泥墻與車尾氣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莫名的壓抑使我急切盼望回到故鄉(xiāng),尋回心中一片明凈。
回到老家,看到爺爺奶奶慈祥的笑容,心中的愁云消散了。環(huán)顧四周峰巒疊翠,梯田鋪下一派的悠遠(yuǎn),記憶中的家還是沒變。跟著奶奶下了小徑,聽見熟悉的雞鳴犬吠,再往前走,看見幾副火紅的對聯(lián),門前掛著一對紅彤彤的燈籠。爸爸與爺爺在幾間小屋忙進(jìn)忙出,清洗熏肉。雖忙碌著,但充實、溫馨。奶奶要加入這忙碌的隊伍中做黃粑,我便要跟著去看奶奶做黃粑。又可以吃到黃粑了,真好!
奶奶在木甑內(nèi)蒸好糯米飯,揭開木甑蓋,盛出那些飽滿圓潤的糯米們,熱騰騰的蒸氣帶著木香與底下鋪著的竹葉香,是奶奶獨特的心思。她嘴角微笑,端起那一小盆切碎的紅糖倒入鍋內(nèi)沸水中,霎時滿是糖汁,飄出甜香。她把那糖汁端起,傾倒進(jìn)順滑純白的豆米漿中,紅白交融,淳樸的縷縷豆米香與絲絲沁人的香碰撞在一起,在空氣中醞釀著美味的誕生,香甜得讓人頓覺像在蜜里浸了一天似的。奶奶微垂眼眸,把漿汁慢慢倒入糯米飯中,飯粒吮吸著甘甜的漿汁。接著拿來長柄勺,那雙經(jīng)過風(fēng)霜洗禮的手緩慢而有力地攪拌著,雙眼緊盯著,目光有些許期冀。奶奶將攪拌后的糊狀粑晾干,再把粑輕輕切成長方體,裹在芭蕉葉里,用細(xì)線小心系緊。再放入木甑蒸熟。已是黃昏,暖黃色的余暉緩緩包裹在奶奶周身,披上了一層柔和。
黃粑出鍋了,冒著熱騰騰的白氣,在冬日里格外溫暖。一家人早已圍坐在桌旁,期待記憶中的味道。“黃粑來啦!”奶奶邊說邊把盛黃粑的瓷碟放在圓桌中心。此時黃粑成焦紅色,一塊塊軟糯的方片堆疊在白瓷碟中,泛著晶亮的色澤,氤氳滿屋香甜。我迫不及待夾起一塊,輕輕咬下一小口,慢慢咀嚼,品味家鄉(xiāng)獨有的味道。軟軟的,黏黏的,無邊清甜在舌尖蔓延,糯米微甜的本味與紅糖的蜜甜在口中蕩出一層溫暖;草木清香如雨后濕漉漉的草地,亦如清風(fēng)拂面,吹動我心,熟悉而親切。久違了,真的久違了啊……
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這黃粑是春節(jié)的味道,也是奶奶對兒女的牽掛。它會用家的味道溫暖著你,提醒著你:走得再遠(yuǎn),飛得再高,也不要忘記,還有人一直在等你回家。
又見黃粑,真好!
(指導(dǎo)教師:劉宏偉)
故鄉(xiāng)的美食,永遠(yuǎn)撫慰著我們的心,而每個家庭,又一定會有幾樣從小到大縈繞不去的美食記憶。在作者這里,這個美食是奶奶做的黃粑。無論心情怎樣低落,有故鄉(xiāng)的美食,就有了光明與希望。作家阿城說,所謂思鄉(xiāng),我觀察了,基本上是吃了異鄉(xiāng)的食物不好消化,開始鬧肚子。無論走向何方,故鄉(xiāng)的親人,故鄉(xiāng)的食物,都永遠(yuǎn)牽掛著你。(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