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守雙
匆匆的歲月猶如流水,總會裹挾去許多記憶,但那些記憶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席卷而來,沖開你思緒的閘門。
小的時候,老家的沙坨子上長滿了一團子一團子披著綠葉的“掃條”。尤其是一到秋天,一眼望去,蓊蓊郁郁,像一朵朵綠云點綴著沙坨子,猶如一幅美麗的畫作。
“掃條”是蟈蟈兒的主要棲身之處,是它避風的港灣。每當秋季的時候,蟈蟈兒就賣弄它那圓潤的歌喉,在“掃條”里發(fā)出“吱……吱……”的鳴叫聲,非常清脆悅耳。
逮蟈蟈兒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干的事情。蟈蟈兒有綠色的,也有褐色的,它們擅長跳躍,想要逮住它們特別難。我們循著它的鳴叫聲,彎著腰、屏著氣、躡手躡腳的,不出一點兒響動,然后用眼睛在“掃條”上仔細搜尋。因為它和變色龍一樣,身上的顏色非常迷惑人,和“掃條”的顏色沒什么兩樣。
發(fā)現(xiàn)蟈蟈兒后,幾個小孩一起包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逮住它。逮住以后,到臨近的河里拔一些水蔥,編一個塔式蟈蟈兒籠子,將其放進去,帶回家后掛在屋檐下。蟈蟈兒不時地發(fā)出“吱……吱……”的鳴叫聲,吸引東西兩院的大人、孩子們前來觀賞。
大人們勞作一天再苦再累,一聽到蟈蟈兒的鳴叫聲,疲勞頓時就減輕了不少。孩子們白天有什么不愉快,一聽到蟈蟈兒的鳴叫聲,煩惱頓時煙飛云散。
那時,不但我們小孩子上山逮蟈蟈兒,大人在干活休息時也逮蟈蟈兒。小村幾十戶農家屋檐下,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蟈蟈兒籠子,那此起彼伏的蟈蟈兒的鳴叫聲,簡直就像一支交響樂,連天上的星星聽后都高興得直眨巴眼睛。
頑皮的孩子們還湊在一起斗蟈蟈兒。孩子們分兩幫,分別給蟈蟈兒加油,那些高興的叫喊聲為鄉(xiāng)村增添了無窮的童趣。
我的童年就是伴著蟈蟈兒的“歌聲”長大的,那歌聲追逐著云朵、激濺著浪花,隨風飄呀飄,飄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