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非
如果讓學生來描述好教師的形象,那么“可信賴”一定在特征列表之中,而且很可能會名列前茅。教師也可能會將此作為學生對自己的最高褒揚。
錢老師似乎就是這樣一位值得信賴的好老師:她不到20歲就走上了教師崗位,30余年來勤勤懇懇,講課詳細且總是不厭其煩,批改作業(yè)認真且總是事無巨細,指導詳盡且面面俱到……盡管很累,但她心里還是蠻開心的,畢竟學生的成績都不錯。可問題是,錢老師的學生在進入初中后都不同程度地退步了。
問題出在哪里?也許是錢老師太值得“信賴”了,以致學生對她產(chǎn)生了依賴性:有問題,找錢老師;作業(yè)不會,錢老師會告訴怎么做;作業(yè)不用檢查,錢老師會幫你找出所有的錯誤……可是,錢老師不能陪著學生上初中,如果初中沒有錢老師,學生怎么辦呢?
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講,能讓學生隨時依靠的教師不一定就是好教師,甚至可以說是不合格的。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在離開自己后還會有其他教師,但最終學生要靠自己。因此,得讓學生知道“老師是靠不住的”,不能期望身邊永遠有老師來隨時幫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一個好教師應懂得進退,知道何時應該提供幫助,何時應該搭建支架,何時應該放手;不應只著眼于學生的當前,而應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要致力于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未來發(fā)展的至關重要的能力或素養(yǎng)。而自我評價能力就是這樣一種能力或素養(yǎng)。
著名學者威金斯說:“教師的一個長期教學目標就是讓自己不再成為唯一的反饋提供者?!焙媒處煴仨毎l(fā)展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讓他們能夠監(jiān)控自己、調(diào)整自己,從而有效達成學習目標。因此,教師有很多事情要做,這里著重強調(diào)兩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評價的機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自評、互評的現(xiàn)象似乎已經(jīng)比較普遍,實則學生享有的評價機會十分有限,評價能力的發(fā)展如同鏡花水月。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專門的自我評價機會,比如布置課外作業(yè)時,將比較接近的題去掉一道,換成“你認為今天自己做得最好的是哪一題?為什么”;在反饋時要學會“留白”,對那些可能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加以改進的錯誤不提供具體、清晰的反饋,也不提供“忠告”,只提供提示,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參與評價實踐。
其次,教師要改進自己的評價實踐,為學生的自評提供良好的示范。評價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布魯姆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學中,評價處于目標的最高層級——保證學生自評的機會是學生評價能力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之一,而非充分條件。如果學生不知道評什么、怎么評,那么自評和互評只會徒增課堂中的熱鬧,而無法帶來實效。學生學習評價,可能需要專門的指導。教師要認識到自己的評價實踐是一種隱性課程,能夠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必須改進自己的評價實踐,給予學生良好的評價示范,促進學生評價能力的發(fā)展。好的課堂評價幫助學生發(fā)展評價能力,這也是“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題中應有之義。
(臺州學院? ?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