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或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稱為謚號。謚號的字大致分為:上謚,即表揚類的謚號,如:“文”,表示具有“經(jīng)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下謚,即批評類的謚號,如:“煬”表示“好內(nèi)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nèi)從亂”等。周厲王是一個昏君,“厲”便是對他予以斥責的下謚。中謚多為同情類的謚號,如:“憨”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懷”表示“慈仁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