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華
摘 要:研究不同坡向?qū)ι寄痉N子園林下套種的3年生紅豆杉樹高、冠幅和地徑這3個性狀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坡向?qū)t豆杉這3個生長性狀存在真實影響,對樹高性狀影響最大,對冠幅性狀影響次之,對地徑性狀影響最小;陰坡比陽坡的生長要好,保存率也較高。
關(guān)鍵詞:紅豆杉;坡向;套種;生長情況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lope directions on the height, crown width and ground diameter of three-year-old Taxus chinensis interplanting unde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eed Orchar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lope direction had a real impact on the three growth characters of Taxus chinensis; the slope direction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height character, the second impact on the crown width character, and the least impact on the ground diameter character; the growth of the shade slop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un slope, and the preservation rate was also higher.
Key words: Taxus chinensis; Slope direction; Interplant; Growth situation
紅豆杉樹是紅豆杉科紅豆杉屬(紫杉屬)常綠喬木,又名觀音杉,中國特有樹種。樹冠卵形,樹皮暗紅褐色并呈條狀剝落;小枝綠褐色;葉條形,表面有深綠色的光澤,背面黃綠色,在枝上2列羽狀排列。雌雄異株;雄花6~14枚集成頭狀,雌花胚珠淡紅色;種子生于鮮紅色環(huán)狀肉質(zhì)假種皮中,上部稍露出,綠褐色。紅豆杉原產(chǎn)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性喜溫暖濕潤,是強陰性慢生樹種,宜生長于富含腐殖質(zhì)、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20~30℃,可耐-5~-10℃短期低溫。在南方紅豆杉生長在濕潤山區(qū)林間混交地,大多在高大落葉喬木之下,不耐強陽光。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廣譜、強活性、抗癌藥物,具有獨特的抗癌機理[1-3]。紅豆杉的樹皮、樹葉和果實中提煉出來的紫杉醇對多種晚期癌癥療效突出,被稱為“治療癌癥的最后一道防線”。前人對紅豆杉的種苗繁育[4]、生物學(xué)特性等己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對其林下栽培的坡向要求,特別是坡向?qū)ζ渖L的影響相關(guān)報道較少。本試驗研究了坡向?qū)ι寄痉N子園林下套種的紅豆杉早期生長的影響,以期為紅豆杉林下套種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位于福建省沙縣官莊國有林場池村管護站高橋鎮(zhèn)新橋村040林班53大班2小班,試驗地面積8.4hm2,為杉木一代種子園,于1983年建立,現(xiàn)每hm2保留450株,郁閉度0.5。氣候?qū)賮啛釒Т箨懶约撅L(fēng)氣候,年平均氣溫15.5℃~19.5℃,無霜期244~296d,年平均降水1511~1841mm,年降水天數(shù)170d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2%,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877h。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熱條件優(yōu)越。海拔105~175m,低丘地貌,土壤為紅壤,土壤平均厚度80cm。
1.2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福建省三明市林業(yè)局提供的2年生大田苗,2017年春套種,525株/hm2。
1.3 數(shù)據(jù)調(diào)查處理 把坡向分為陰坡和陽坡,每面坡上、中、下各設(shè)4個20m×20m樣地,2020年初春開展調(diào)查,用測高桿測定樹高,用鋼卷尺測量冠幅,用卡尺測量地徑。用Excel電子表格對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并用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進行方差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1)可見,坡向?qū)t豆杉樹高、冠幅和地徑的影響都具有極顯著差異,說明坡向?qū)t豆杉樹高、冠幅和地徑存在真實影響。總體來說,陰坡生長表現(xiàn)比陽坡好。
2.2 不同坡向?qū)t豆杉地徑早期生長的影響 試驗林3年生紅豆杉的平均地徑在陰陽2個不同坡向上的上、中、下3坡位的生長情況如圖1所示。由圖1可見,試驗林3年生紅豆杉的平均地徑的生長除了陽坡中坡位外,其它生長呈現(xiàn)同一趨勢,即陰坡紅豆杉的地徑性狀生長好于陽坡,同一坡向下坡位好于中坡位,中坡位好于上坡位,平均地徑最大是陰坡下坡位,其值達21.3mm,最小是陽坡中坡位,其值為13.4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59倍。通過方差分析,并對設(shè)置的6個水平進行Duncan多重比較(見表2)。陰坡下坡位的紅豆杉地徑生長與陰坡中上坡位及陽坡各坡位的地徑生長具有極顯著差異,陰坡中坡位及陽坡下坡位與陽坡中坡位具有顯著差異,但未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他差異都不顯著。
2.3 不同坡向?qū)t豆杉冠幅生長的影響 由圖1可見,試驗林3年生紅豆杉的平均冠幅的生長除了陽坡中坡位外,其它生長呈現(xiàn)同一趨勢,即陰坡紅豆杉的冠幅性狀生長好于陽坡,同一坡向下坡位好于中坡位,中坡位好于上坡位,陰坡下坡位的平均冠幅為122.5cm,為最大值,平均冠幅最小值是陽坡中坡位,其值為46.25c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65倍。通過方差分析,并對設(shè)置的6個水平進行Duncan多重比較(見表2)。陰坡下坡位的紅豆杉冠幅生長與其它坡位的冠幅生長具有極顯著差異,冠幅生長表現(xiàn)最好,陽坡中位的冠幅生長與其它坡位的冠幅生長也呈現(xiàn)極顯著差異,但其性狀表現(xiàn)是最差,其它各坡位冠幅性狀表現(xiàn)沒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坡向?qū)t豆杉樹高生長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試驗林3年生紅豆杉的平均樹高的生長呈現(xiàn)同一趨勢,即陰坡紅豆杉的地徑性狀生長好于陽坡,同一坡向下坡位好于中坡位,中坡位好于上坡位,樹高生長表現(xiàn)最好是陰坡下坡位,其值為182.8cm,樹高生長表現(xiàn)最差是陽坡下坡位,其為97.8c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7倍。通過方差分析,并對設(shè)置的6個水平進行Duncan多重比較(見表2)。陰坡下坡位的紅豆杉地徑生長與陰坡中上坡位及陽坡各坡位的地徑生長具有極顯著差異,陰坡中上坡位及陰坡上坡與陽坡下坡位它們之間具有顯著差異,陽坡上坡位的樹高生長與其它坡位的樹高生長具有極顯著差異,陽坡中部與陽坡下部的樹高生長有顯著差異,但未達到極顯著水平,陰坡中部與陽坡下部樹高生長有顯著差異,但也未達到顯著水平,可見不同坡向及不同坡位對樹高的影響比較復(fù)雜。
2.5 不同坡向?qū)t豆杉保存率的影響 各坡向林下套種的紅豆杉保存率見表3。由表3可知,陰坡的保存率較高,平均可達到95%以上,陽坡的保存率較低,平均為91.1%。同一坡向,坡位從下而上,保存率呈降低趨勢。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地理位置、種苗、營林措施、郁閉度等條件非常接近的情況下,坡向很大程度地影響著與林木生長密切相關(guān)的林地的含水量、土壤肥力和養(yǎng)分的分布。坡向?qū)α窒绿追N紅豆杉的3個生長性狀存在真實影響;坡向?qū)涓咝誀钣绊懽畲?,對冠幅性狀影響次之,對地徑性狀影響最?陽坡下坡和陰坡向的生長最好,陽坡上坡向的生長最差;陰坡向的保存率也較高。在開展林下套種樹種選擇上,可考慮栽植其它較為適應(yīng)陽坡環(huán)境生長的樹種,在充分利用林地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發(fā)揮它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責(zé)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