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考古”不是讓大家都去考古,而是讓大家了解考古的知識。地下文物歸全民所有,進行發(fā)掘必須得到政府的批準,否則,即便是在自家院子里發(fā)現(xiàn)古墓,也不能任意發(fā)掘……向大眾普及考古知識,應該重在普及考古的成果,而不是普及田野考古的技術或方法?!獙O機
先前我們可能沒有充分意識到,博物館是因人而存在。但今年的疫情讓我們明白,博物館需要我們的工作人員、志愿者、理事、自由職業(yè)者,每一個人,當然還有我們的社區(qū)?!居ⅰ可瘋悺は?,羅雪 譯
中國考古學已經(jīng)讓學術界和廣大公眾愈發(fā)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時代,考古學是歷史學的望遠鏡,在有了文字記載的時代,考古學是歷史學的顯微鏡,考古學的存在價值和社會作用主要在于它可以幫助一個民族或國家部分地恢復其歷史面貌、喚醒其歷史記憶?!w賓福
我們認為“地質(zhì)考古學”是考古學的一部分,是考古學中應用地球科學方法、概念和知識作為基礎的一部分。用“地質(zhì)(geo-)”來修飾“考古學(archaeology)”合成一個新詞。一個很典型的地質(zhì)考古學的例子便是對考古發(fā)掘中的地層堆積的解釋:工作框架和科學問題都完全屬于考古學范疇即完成對人類歷史的解讀。相反的,考古地質(zhì)學是與一個或多個考古學情境相關的地質(zhì)學研究?!镜隆縂eorge Rapp、Christopher L.Hill,楊石霞等 譯
中國考古學的擴大與深化這個現(xiàn)象是可喜的,從學科化的角度來看,這個擴張就是不斷引入和接納其他學科的過程,就是具有新學科背景的考古學家和考古學研究不斷增多,考古學研究對象、目標、角度、理論、方法、技術、工作方式不斷增多的過程,也就是考古學學科性質(zhì)與定位不斷變化的過程?!谓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