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婕
疫情期間的線上音樂會演出中,為音樂劇大師桑德海姆90大壽慶生音樂會是最受矚目的演出之一。斯蒂芬·約書亞·桑德海姆1930年3月22日出生于紐約,猶太人。他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威廉姆斯學(xué)院接受教育,1950年獲得文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桑德海姆是拿過最多托尼獎的作曲家(至今共8次)。2010年,在他80歲生日之際,百老匯的亨利·米勒劇院還改名為斯蒂芬·桑德海姆劇院,以表對其所作貢獻的感謝與尊敬。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百老匯,這個極具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但與商業(yè)化制作總是有些格格不入的音樂劇類型,一定是屬于桑德海姆的。
70年代初期,桑德海姆進入他創(chuàng)作的輝煌時期。由他本人作詞作曲、哈羅德·普林斯擔任導(dǎo)演,改編自喬治·福斯的十一幕實驗性短篇舞臺劇《陪伴》(Company,1970)橫空出世,這部劇開啟了概念音樂劇的時代。1970年4月26日,《陪伴》首演于百老匯大街埃爾文劇院。該劇囊括了1971年最佳音樂劇獎在內(nèi)的6項托尼獎和12項提名,包括桑德海姆首度獲得的最佳作曲和最佳作詞。之后最廣為人知的1995年和2006年兩個百老匯復(fù)排版本,同樣將重要獎項收入囊中?!杜惆椤返闹匾栽谟谶@部劇開起了概念音樂劇的時代,桑德海姆也憑此劇收獲名與利,但最重要的是這部劇中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獨屬于桑德海姆的個人風格并開墾出概念音樂劇美學(xué)理念,進一步確定了概念音樂劇在美國音樂劇版圖上無可替代的地位。在概念音樂劇中,作品的主題概念統(tǒng)領(lǐng)一切——結(jié)構(gòu)布局,角色設(shè)置,歌曲功能性無一不在從各個角度去呈現(xiàn)主題并作出評論。
《陪伴》不同于傳統(tǒng)百老匯敘事音樂劇的敘事結(jié)構(gòu)與表現(xiàn)手段,不做線性敘事,而以主人公羅伯特(Robert)一個人物串聯(lián)起所有的線索,通過他觀察每一組朋友的婚姻家庭生活,以一個旁觀視角去探尋婚姻與愛的意義。故事從朋友們想象中的單身黃金漢羅伯特35歲的生日派對開始,從主人公未露面的35歲生日派對結(jié)束。在整個戲劇的發(fā)展過程中,主人公的五對已婚夫婦以及他交往過的三個女朋友交叉式登場,一直到作品的結(jié)尾以羅伯特的一首獨唱Being Alive結(jié)束這趟充滿掙扎與成長的旅程。
《陪伴》所要探討的不是告訴觀眾婚姻的典范應(yīng)該是什么樣,相反,是從戲劇結(jié)構(gòu)與歌詞表現(xiàn)手法上打破觀眾的審美習(xí)慣,通過間離的表現(xiàn)手法將婚姻與愛的真相一步步剝離出來。羅伯特和他的這些已婚的朋友們在一起時,時而是參與者,時而是旁觀者,以這樣的身份參與到了對婚姻與愛的重新建構(gòu)中。羅伯特從一個遲遲不肯進入婚姻關(guān)系,對于愛充滿不確定性與模棱兩可的矛盾心理到最終認清楚婚姻的實質(zhì)、愛的意義。在整部作品中桑德海姆用了三首不同的歌曲鋪墊出羅伯特尋找答案的過程。Someone is Waiting揭示了羅伯特還未成熟的自我人格,將愛情的占有與幻想作為滿足自己情感缺失的替代物。Marry Me a Little暗示了羅伯特逐漸放下自己的恐懼,可以接受在婚姻和自我之間如何通過相互一半的妥協(xié)找到一種平衡,又或者說他已經(jīng)明白婚姻里是需要各自的空間但又可以融入到彼此的空間里。Being Alive中,羅伯特在親密關(guān)系的跌跌撞撞里最終完成自我人格的成熟,他接受婚姻本身的真實,認清楚人類需要愛與被愛的本身亦是證明生存價值的本身,愛是帶有動力性的決定,是靈魂上彼此的需要與實際行動的付出,而在努力的過程中實則是實踐人生意義的過程。
Being Alive這首獨唱也是桑德海姆概念音樂劇創(chuàng)作特點的體現(xiàn),桑德海姆提出: “唱段就像對白一樣,必須具有潛臺詞?!边@首獨唱是潛臺詞唱段的典范,是一段精彩深刻的人物獨白。另外在人物獨唱的音樂間歇插入其他人物的評論,造成一種客觀評論式的效果,這也是概念音樂劇創(chuàng)作手段,引起觀眾的判斷與思考。
羅伯特:別說了!你們都得到了什么?有人對你無微不至/有人將你傷得太深/有人闖入你的生活/毀了你的美夢
保 ?羅:確實是這樣,但還有其他比這更好的事。
莎 ? 拉: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嗎?
哈 ?里:你有這么多不跟誰在一起的理由,但是,羅伯特,你沒有理由讓自己一直孤獨下去。
拉 ? 里:加油,你正在想明白一些事,Bobby,你在想明白。
羅伯特:有人太過于需要你/有人太過于了解你/有人讓你醍醐灌頂/卻把你推進深淵
喬 ? ?安:你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羅伯特,你總要長大的,小男孩。
彼 ? ?得:兄弟,不要擔心追求不到完美,你要擔心的是承認永遠不可能有完美。
杰 ? ? 妮:不要放棄,加油。
羅伯特:有人對你關(guān)心備至/有人與你感同身受/有人無論你喜歡與否/都希望分享/患難與共
蘇 ? 珊: 但是這些都意味著什么呢!
拉 ? 里:羅伯特 ,你又沒有真正體驗過你怎么知道呢。
哈 ? ?里:生活還是要自己去過的。
彼 ? 得:別管他們,Bobby,別管他們。
羅伯特 :有人以愛的名義將你束縛/有人以愛的名義強迫你/有人強人所難/有人和你相濡以沫/卻跟你一樣害怕/生之為何/生之為何/生之為何!
艾 ? 米:吹滅蠟燭許個愿望吧,羅伯特,渴望點什么,羅伯特,渴望點什么!
羅伯特:有人對我無微不至/有人傷我至深/有人闖進我的生活/打亂了我的節(jié)奏/讓我意識/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有人太過于需要我/有人對我洞若觀火/有人讓我心驚膽戰(zhàn)/使你痛不欲生/有人陪伴我左右讓我明白/讓我感受生的意義/同舟共濟/生死相依/讓我疑惑重重/面對明嘲暗諷/盡情展現(xiàn)/豐富的人生/但是孤獨/孤獨本身/沒有生命力/有人與我舉案齊眉/有人令我無微不至/有人強人所難/有人和你相濡以沫/但我不會退縮/即使跟你一樣害怕/在愛里重生/去實現(xiàn)生命的存在/唇齒相依/生生不息
這段歌詞是主人公羅伯特在經(jīng)歷了數(shù)次感情里的跌跌撞撞,看到了婚姻的真相后,第一次徹徹底底地剖析自己的內(nèi)心。整個唱段如戲劇獨白般具有鮮明的層次,主語從“你”到最后一段換成“我”,一步步讓角色進入自己的意識,從客觀到主觀的角度徹底理解婚姻、愛、責任、付出,以及活著的價值存在,觀眾也從一個旁觀著的視角介入到角色的情境中,利用想象與思考理解這一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同時反觀自身。
《陪伴》再次思考了親密關(guān)系的實質(zhì)和所謂的理想的婚姻社會范式的真相,在這一點上,桑德海姆帶著他創(chuàng)作的習(xí)慣——作品時而冷嘲調(diào)侃,時而客觀冷靜,但有充滿著悲憫般的善良與渴望愛的祈求。人物在這一趟旅程中最終明白進入婚姻實則是兩個人對婚姻這種生活形式的高度認同感,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人類已經(jīng)對于社會封建范式的婚姻模式產(chǎn)生反思,兩個人的結(jié)合并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后代生兒育女。人們渴望結(jié)婚,是因為婚姻這種形式充滿了一種魅力,這種魅力其實就是讓人類探索兩個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在婚姻的制度保護下究竟能達到多么深度的連接。而這種連接是兩個人兼容和諧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理想虛幻化的愛情。愛情最終是在婚姻制度的培育下實質(zhì)化、具體化。主人公看到一對對的婚姻生活,看到自己的戀愛生活,也明白愛情遲早會在日復(fù)一日的熟悉中變得平淡,但是從愛情走向婚姻的意義就在于雙方相互去愛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深植于內(nèi)心的深度連接與認同感,明白了靈魂上彼此的需要。而這也是羅伯特最后一首獨唱Being Alive探究的答案,是最珍貴并無法被替代的婚姻與陪伴的意義。
概念音樂劇有著獨特的無可替代的藝術(shù)魅力,在注重表現(xiàn)當下社會生活中每一個普通人的困境與掙扎時,利用其劇場性的藝術(shù)手段,帶著詼諧又冷靜的態(tài)度把柴米油鹽人間冷暖講到極致。
(作者為上海音樂學(xué)院音樂戲劇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