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穎
冬季是人體代謝較為緩慢的時期。中醫(yī)認為,此時是“養(yǎng)藏”的良好時機,而顧護陽氣乃冬日養(yǎng)生的重要原則。冬季適合用下列藥物泡茶飲。
● 生姜? 味甘、辛,性溫,歸肺、胃、脾經(jīng),具散寒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胃寒嘔吐、外感風寒、肺寒咳嗽,是冬季茶飲的“老朋友”。生姜芝麻茶、生姜枇杷茶、姜糖茶等都是民間治療感冒咳嗽、頭痛的驗方。
● 肉桂? 味辛、甘,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具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腎陽不足及命門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shù)、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民間常用肉桂、生姜以1︰3的比例,煎水代茶熱飲,以溫腎補陽、祛寒止痛。
● 枸杞子? 味甘,性平,歸肝、腎經(jīng),具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肝腎陰虛導(dǎo)致的目暗不明、兩目干澀、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枸杞子平而不熱,有補水制火之能,可配伍少量菊花,熱水沖泡飲用。
● 丁香? 味辛,性溫,無毒,歸脾、胃、腎經(jīng),具溫中降逆、暖腎助陽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胃寒呃逆、脘腹冷痛、寒疝疼痛。治療呃逆(打嗝),可嚼服丁香,徐徐咽下;也可與生姜、肉桂配伍,用熱水沖泡。需注意,此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主要栽種于東南亞,與大家喜愛的觀賞花卉小喬木丁香花(木犀科)是不同的植物。
一些藥物的藥性較平和,口感怡人,適宜四季泡茶飲用。
● 大棗? 味甘,性溫,歸心、脾、胃經(jīng),具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大棗雖好,但不可服用過多。小兒疳病、齒痛、痰熱者不宜食用。生姜、大棗經(jīng)常配伍用于四季茶飲。
● 玫瑰花? 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脾經(jīng),具理氣解郁、活血止痛的功效。沖泡玫瑰花代茶飲可用于治療肝氣犯胃導(dǎo)致的胃痛。
● 山楂? 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具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飲食積滯、瀉痢腹痛、氣滯血瘀之胸口悶痛及脅肋疼痛,四季皆能食用。尤其適合產(chǎn)后婦女和兒童食用,可沖泡代茶飲,也可加入冰糖或蜂蜜調(diào)節(jié)口感。
● 麥冬?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心經(jīng),具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肺燥干咳、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大便秘結(jié)等癥?!锻馀_秘要》中引崔氏方,取麥冬、小麥、枸杞子以1:2: 3的比例加水煮至小麥熟,可瀉火解毒。麥冬是常用的養(yǎng)生佳品,最適合陰虛者日常飲用。
● 陳皮? 味苦,性溫,具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療脾胃氣滯、痰濕阻滯。陳皮又名黃橘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常與半夏配伍,可組成祛痰經(jīng)典名方“二陳湯”,主要用于治療脾失健運、濕聚成痰的濕痰證。
● 桂花? 味辛,性溫,無毒,歸肺、脾、腎經(jīng),具溫肺化飲、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痰飲潮咳、腸風血痢、疝氣腹痛、牙痛、口臭。
● 菊花? 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jīng),具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疔毒。
● 芙蓉花? 味辛、微苦,性涼,歸肺、心、肝經(jīng),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排膿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吐血、腹瀉、癰疽腫毒惡瘡。
大眾醫(yī)學(xué)202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