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摘 要:興福院寺碑是一通明代石碑,碑文主要記載修建殿宇及禮佛活動。碑的正面為楷書篆刻,筆法遒勁挺拔,縱橫毓秀,文筆典雅,條理清晰,碑體保存完整。這通碑刻具有較高的文獻史料研究價值、文物考古價值和書法藝術(shù)價值,為研究本地政治、歷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參考資料。
關(guān)鍵詞:興福院寺碑;碑文;古柏
1 興福院寺碑概述
興福院寺碑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土門鎮(zhèn)新義村的興福院寺內(nèi),是一通明代石碑,圓首方趺,高123厘米,寬60厘米,厚20厘米,陰刻楷書碑文,題額為“青龍山興福院寺”,于“明成化丙戌二十二年仲春孟夏吉日”立碑,距今534年。1989年被清水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 碑文考釋
興福院寺碑的正面為楷書篆刻,共19列,自右向左,通行豎寫,每列34字,個別字跡缺損無法考證,但大概內(nèi)容清晰,可辨識通讀,現(xiàn)考釋如下(文中缺損字、無法釋讀字用“□”表示)。
興福院寺碑文(圖1):
青龍山興福院寺豎立碑記嚚之序儒學生□楊教清隱書撰字匠殿景福大明國陜西鞏昌府秦州僧正司番十里興福院柏樹□佇?僧人妙儼慝□匯匜誠瑩噬咀道□霛鷲鴻鳩山門冣岌?開嵯峨□馨題義會聚眾等人圓廠建盧寶殿之□云山高峰□□崆峒籠□壑□乃毘盧為蹤之教示現(xiàn)釋迦之□厲噓也超真圣紫蓮臺上菡萏中之大覺華藏世界闡揚三乘之□號掌中國之極樂蓋聞佛乃微勝竊以□今造化之乾坤帝代萬載□□磊磐崟金華之世界圂圍□□□也有紫氣霞光瓔珞懸墜庵□虛空自古圣人釋道儒歸一至混沌之朝有伏羲神農(nóng)軒轅黃帝永鎮(zhèn)皇圖堯舜以承圣人之也立世為表之睿不變曾秋之景□登逍遙之□故曰乃圣人總道之也至周朝帝三教登□下釋動繞兜率天中連臺之果彚□三乘妙語之經(jīng)閱道舒□展崟瑩惑日月晃楊耀陰玄空五氣之法儒圣人微奧典曰文字通天徹地定江山則□□清涼禮儀之禴此是三教世出之世聞圣人冊部洲之誘訊圃□□□溷漍之佩如簠簋瑞之遄之載山河運洪武峕運洪武己巳二十二年立殿至景泰癸酉四年重建僧人智□后佇院僧人妙儼大仙建立鐘鼓云鏧石碑之記儒圣人之曰奧文筆誠字敘之也解悟圣人曰之語乃狄吾道粵窗鹵與氤氳叆叇之也遁劃圣人三界虛空眥覺合麈六通大行為和高登十極真如金光粉碎為尚囿圄圊囹之也闔□天人恩榮之也題文戲盡萬載之春皇上國邦乾坤之江山曉日登云晉陽之紅古碑立世萬代之景松少柏老乃人之□筆題天水郡人方慶春夏秋冬□粵之□仍臻古文焉哉之乎也□迷劉發(fā)心僧妙儼峕成化丙戌二十二年仲春孟夏吉日立□父劉珥兄劉從仁劉從連劉從蒼劉經(jīng)保
2.1 碑文為何人之作?
由碑文“豎立碑記嚚之序儒學生囗楊教清隱書撰字匠殿景?!笨梢姡摫氖怯擅袟罱糖宓娜鍖W生創(chuàng)作,刻字的人則是殿景福。殿是中國的一個罕見姓氏,為殷湯之后。殿,見《路史》。江南湯悅,本姓名為殷崇義,后改姓殿。殷崇義為五代南唐司空知左右內(nèi)史事,后國亡入宋,避諱易姓名為湯悅。又,宋徽宗崇寧間有商人殿全,自虔州石城徙居撫州,自言本姓犯宣祖諱下一字,建隆中,其祖以訟至縣,縣令因字形更為殿氏。
2.2 為何建造寺院時要種植松樹和柏樹?
由碑文中“古碑立世萬代之景松少柏老乃人之囗筆”可以窺探出在公元1486年立碑之時,該地就有松樹和柏樹(圖2),并且松樹比柏樹的年份小。據(jù)清水縣文物局專業(yè)研究人員考證,目前存在該寺內(nèi)的二株古柏有1600多年的歷史,樹徑最大約1.5米,樹高約20米,枝繁葉茂,生機盎然,被清水縣人民政府列為古樹名木并掛牌保護。
那為何建造寺院時要種植松樹和柏樹?寺院是我國古代人崇佛敬道和信奉其他宗教的場所,在建造寺院時通常會種植松樹、柏樹等樹木。在道教寺院中,信眾種植覆蓋川谷丘壑的樹木,期望達到出神入化的仙境,從而利于修行。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僧徒們?yōu)槌摷t塵,潛心修持,達到“智慧福德圓滿成就、永恒寂靜的、最安樂的”涅槃境界,必須選擇安靜優(yōu)雅的自然環(huán)境。如佛經(jīng)《坐禪三昧經(jīng)》云:“閑靜修靜志,結(jié)迦坐林間?!薄抖U秘要法經(jīng)》亦云:“出定之時,應于靜處,若在冢間,若在樹下,若阿煉若處?!庇纱丝梢?,僧侶們對樹木有著特殊的感情,借此創(chuàng)造出修持、靜修的幽靜環(huán)境。所以在建造寺院時,會種植柏樹和松樹等林木,凸顯宗教圣地的幽深和莊嚴肅穆。
2.3 關(guān)于興福院寺碑的立碑目的
立碑人當時立碑的目的,從碑文中可見一斑:“洪武己巳二十二年立殿,至景泰癸酉四年重建,僧人智囗后佇院僧人妙儼大仙,建立鐘鼓云鏧石碑之記”,主要是為了記載興福院寺修葺重建鐘鼓樓和當時非常興盛的禮佛活動。在跌宕起伏的歷史長河中,當年所造鐘鼓樓已被損毀,現(xiàn)只存這通石碑,其在風雨飄搖的歲月中歷經(jīng)蒼海滄田的變遷,依然屹立于世,留于后人觀摩考究。
3 淺談石刻碑文之功用
石刻是一種獨特文獻?!豆糯掏ㄕ摗氛J為:“中國古代先民用刀在石頭上刻字、寫文章的歷史,差不多與漢字產(chǎn)生、發(fā)展同步。當漢字剛剛出現(xiàn)時,也就開始在石頭上刻寫了。”自石刻產(chǎn)生之后,歷朝歷代綿延不絕。
碑又稱碑碣,原來是立在宮廟前觀日影的豎石,通過日照的位置而得陰陽的方向。后來碑石上出現(xiàn)了刻文,成為廟內(nèi)記事的一種形式,如寺廟的地理位置、修葺的經(jīng)過、創(chuàng)建以后的興衰史以及修建寺廟時出錢出力的人名等。這種辦法自漢代開始流行,演變到后來把寺門供記事的石塊稱為碑,凡較大規(guī)?;驓v史悠久的寺廟都有碑碣。自從石碑有記事記人的功用后,不再僅限于寺廟內(nèi)記載修廟經(jīng)過的碑記,而成為一種廣泛記事的形式。可以說石碑是一部石質(zhì)的史書,具有歷史和藝術(shù)的雙重價值。《后漢書·盧植傳》:“專心研精,合《尚書》章句,孝《禮記》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艾)年十二,隨母至潁川,讀故太丘長陳寔碑文,言‘文為世范,行為士則。”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中山王御碑跋》:“臣等不敏,幸得同侍經(jīng)筵,欽覩御制,不勝感激流涕,謹拜手稽首,書于碑文之左?!?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二回:“努爾哈赤不見猶可,見了碑文,暗覺驚詫異常?!惫〈ā度T峽》詩:“你呀,一不刻碑文,二不錄詩篇,只記下巨人的腦汁汗液埋葬了萬險千難。”碑文是歷史腳步的化石,更是時代精神的升華??v觀古今碑文,按照其用途和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三種:紀功碑文,宮廟碑文和墓葬碑文。
4 結(jié)語
石碑作為地域文化名片,是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興福院寺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既是明代社會生活、精神文化的重要見證,也是研究明代石刻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顯示出篆刻書寫碑文的高超水平,是一部珍貴的石質(zhì)史書。
參考文獻
[1]葉官謀.中國古代石刻詩文功用論[J].語文學刊,2019(5):37-44.
[2]溫小牛.清水碑文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3]慕容翊.中國古今姓氏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