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寫作順序,體會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2.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仿句練習習得語言。
3.運用游覽順序,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教學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借助常見的事物和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
教學難點:運用本課的描寫順序復述雙龍洞的景象;運用一定順序體現(xiàn)自己看到過的一處景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許多迷人的風光。看,這是哪里?(出示廬山瀑布圖片。)這風光讓我想起了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再來看看我家鄉(xiāng)的景色(出示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圖片),你看到這樣的景致,能想起怎樣的詩句呢?(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風光,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比如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迷宮。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
2.討論、理解:“記”是什么意思。介紹游記是記錄旅行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
3.課文是一篇游記,是葉圣陶先生游覽金華雙龍洞后寫下的。金華的雙龍洞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就讓我們和文中的“我”一起去看看,怎么樣?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注意“浙”讀翹舌音,“簇”讀平舌音。
2.重難點字指導書寫。
“筍”和“端”字注意要點以后,學生在田字格中練寫。
3.結(jié)合舊知,聯(lián)系生活,理解“蜿蜒”。(課件出示長城圖及《長城》一文中的句子。)
理解“蜿蜒”的詞義:它是“蟲字旁”,意思是形容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延伸的樣子。這篇課文中“蜿蜒”形容的是什么呢?趕快找一找吧。
三、品味語言,指向?qū)懽?/p>
1.抓住重點,讀中感悟。(交流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作者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預設:明艷。)
師指導朗讀,讀出這一片明艷的景色,讀出作者當時的心情。
圍繞一個詞寫出一處景物的特點,這是一種寫好寫景文的好方法。先從讀入手,感受文章先分后總的寫法,在讀書中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2.生動修辭,對比成趣。(體會作者寫溪流的句子。)
(1)感受描寫溪流的句子。
(2)發(fā)現(xiàn)對比,讀出情趣。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你能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嗎?你能找出句中的反義詞嗎?(課件句中的反義詞“寬、窄”和“緩、急”標紅。)
(3)發(fā)現(xiàn)修辭,品讀感悟。你認為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預設:排比、擬人;體現(xiàn)了作者愉快、期待的心情。)
師指導朗讀,注意相同的詞語稍微讀重些,體會溪流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
3.練習仿寫,得法得言。
1.作者將描寫溪水特點的詞語集中排列在一起,展現(xiàn)了靈動多變的景物特點,這種寫法我們也可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展現(xiàn)景物不同角度的特點。
我們描寫月亮時就可以嘗試著寫一寫這樣的句子。
預設:月亮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時而圓,時而彎,時而明,時而暗,時而快,時而慢,它在云朵里穿行,好像在跟我們捉迷藏呢!
2.同學們,大家看到的湖水是不是也很多變呢?讓我們用上“時而……時而……”寫一句話。
四、運用學法,自主感悟
1.進入“孔隙”,感受“窄小”。出示課件。對比出現(xiàn)課文例句。
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
怎樣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的小船。
原句的短短兩句話用了4個“小”字,就是為了突出小船的小?!安⑴叛雠P”“再沒法容”也體現(xiàn)了小船的小。
小結(jié):形容詞連用彰顯景物特點。
2.運用學習“孔隙”的方法,學習其他景點。
(1)指名讀表現(xiàn)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的句子。
(2)引導生注意表明觀看順序的詞語。出示語段: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洞內(nèi)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找找看是哪些詞。課件出示相關(guān)語句。能不能用上“首先……其次……”將這幾處景物串聯(lián)起來呢?
3.回顧總結(jié)。
(1)師:假如讓你當雙龍洞的一個小導游,你準備怎樣向游客介紹雙龍洞呢?請你根據(jù)游覽示意圖,把金華雙龍洞的景色特點介紹給大家。
(2)同桌互相交流。
這節(jié)課,我們隨作者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中的景觀令人驚嘆。那奇妙的孔隙,奇特造型的石鐘乳和石筍,真不愧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觀。而且,我們還掌握了游記的寫法,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希望大家有機會游覽祖國的山山水水,用自己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