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宙
長庚拿著罐頭瓶子,走到大街上,抬頭向西天看去。暮靄沉沉,長庚星出現了,獨自閃亮。
今晚村里放電影,演《少林寺》。十字街口,一左一右,豎起兩根桿子,掛上一塊銀幕。還沒放映,一條大街就被孩子們分割了。他們早早用滑石在地上畫滿大大小小的格子,占下一塊地盤,格子是誰畫的,格子以內的地方就是誰的了。這種做法叫“占場”,即:占據場地的意思??绰短祀娪埃枷胝紦粋€好位置。孩子們之間,有時為了搶奪“地盤”,都能打起來。
長庚最想看《少林寺》,他聽別人講過,這是一部武打片,非常精彩。聽說北山有個孩子,一連看了七場《少林寺》,哪里放映,他就跑哪里去看。以前,像占場看電影這種事,他都是一馬當先?,F在不同了,他不去占場,寧可不看這場電影,也要抓緊時間去找蟾衣。
天黑了。長庚匆匆吃了幾口飯,拿起罐頭瓶子就往外走。
娘說:“看電影拿個瓶子干啥?”
他不吱聲,只在心里偷笑,一出門,拔腳往西跑去。趁著夜色,他又摸進了槐樹林,摸到了青草灣。
他看見滿天螢火蟲,似乎永遠不知疲倦,打著小燈籠,跑到南,跑到北,跑到東,跑到西。仿佛在尋找什么。它們撲向草叢,撲向大樹,撲向水面,繞了幾圈,飄然而去。
長庚捧著瓶子,輕輕地走向它們,以一種商量的口吻說:“螢火蟲,幫我做盞燈吧!”
螢火蟲不讓他靠近,一遇到他就趕緊躲閃。他悄悄跟上3只螢火蟲,騰出一只手,盯緊一只,探手去捉,螢火蟲一閃身躲開了。逗他玩似的,飛得并不遠,就在他眼前,往上飛一飛,往下飛一飛,往左飛一飛,往右飛一飛。另外兩只螢火蟲,居然越過他的頭頂,飛到他身后去了。
一眨眼的工夫,他的眼前又飛滿了螢火蟲,大約有十幾只。它們聚成一團飛過來,發(fā)出耀眼的光彩,剛一挨近他,就忽地一下散開了,圍著他轉圈兒,形成一個耀眼的光環(huán),把他套住。他左看看,右看看,螢火蟲們快速旋轉,讓他目不暇接。嘿!這些小家伙,還挺調皮呢!
長庚放下罐頭瓶子,準備騰出手來,去捉螢火蟲。可是,趁他彎腰放瓶子的空當,螢火蟲們散開了,像一把撒出去的花瓣,飄飄灑灑。他貓起腰,輕輕張開雙手,跟在兩只螢火蟲的身后,試探地靠上去,趁它們放松警惕,迅速出擊,兩手一合,一只螢火蟲躲閃不及,落在掌心。
他小心翼翼地捧住螢火蟲,將它放進瓶子里。瓶子亮了,一閃一閃的亮了,發(fā)出一圈淡淡的紅黃色的光暈。
“燈亮了?!遍L庚歡呼一聲。
但燈的亮度還不夠,要多捉幾只螢火蟲放進去,燈才能更亮。長庚要做的螢火燈,比小燈籠要亮,比馬燈還要亮,比所有的燈都要亮。
他封好瓶口,轉身再去捉螢火蟲。按照剛才的方法,貓著腰,張開雙手,瞪大眼睛,追逐那一個又一個光點,直到捉到第10只螢火蟲,他才停下來。
一盞螢火燈終于誕生了!
10只螢火蟲聚在一起,反復地做著同一件事情:發(fā)光。它們發(fā)出的紅黃色的光,像琥珀,像玉,像水晶發(fā)出的光,那么溫潤,那么柔和,那么晶瑩。一瞬間,能照到人的心里去,使人安靜下來,忘記所有的煩惱,感受一份純美的詩意。無論世界上的哪種燈光,都缺少它的內涵,它的風采,它的優(yōu)雅。面對它,都會黯然失色。
長庚輕咳一聲,捧起螢火燈,美滋滋地看著它。螢火燈太亮了,照得他睜不開眼睛。他微瞇雙眼,透過玻璃,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螢火蟲的模樣。它的身形像一粒扁豆,小巧玲瓏,渾身棕黑色。翅膀薄而透明,顏色較淺,呈淺棕色,腹部有白色斑點。腿很細,很細,如蛛絲,似瓜秧上的絨毛,似有若無。尾部一閃一閃的,一個豆大的亮點,由內而外,有節(jié)奏地發(fā)出紅黃色的熒光……
螢火燈引來不少小飛蟲,沒頭沒腦地撞到他的臉上,麻酥酥的,癢癢的。小飛蟲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么亮,這么美的燈光。
他打著螢火燈,來到當時放馬燈的那個地方,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那只打哈欠的蛤蟆。今夜,它還會在老地方出現嗎?他輕輕地放下螢火燈,往后退了退,倚在那棵柳樹上,耐心地等候。
夜風輕輕吹送,嘩啦啦,樹葉婆娑。沙啦啦,草葉搖曳。潑剌剌,魚兒跳躍。呱呱呱,青蛙叫,咕呱,咕呱,蛤蟆叫。唧唧唧,蛐蛐叫。青草灣畔,響起一支小夜曲。
螢火燈在亮,長庚在等。這個時刻,誰在為誰等候呢?
一切都如約而至似的,各路小飛蟲飛來了,幾只蛤蟆爬過來了。此刻,對于小飛蟲,燈光是最危險的誘惑??墒?,它們全然不顧,挺身而上,只為那一抹光明。對于蛤蟆,燈光是最慷慨的饋贈。它們敞開肚皮,張開大嘴,長舌飛卷,瘋狂地吞噬小飛蟲,頻頻鼓動著下顎,似乎來不及咽下。不同種類的小飛蟲,有的甚至叫不上名字,大的,小的,胖的,瘦的,接二連三地喪命,葬身蛤蟆的腹中。與此同時,長庚隱隱約約地聽見,村里放的電影里,傳來陣陣打斗聲。他能想像得出,那種拳來腳往,刀光劍影的場面。但,他的面前,不也正在上演一幕蛤蟆獵殺小飛蟲的大劇嗎?其慘烈程度,決不亞于電影的場面。
長庚看不下去了,這么長時間,也沒發(fā)現那只打哈欠的蛤蟆。他覺得這么等下去,不是辦法,剛要去提螢火燈,只見一只蛤蟆爬到燈下,看了看,便掉頭離開了。它一副懶散的樣子,一下都不跳,揮動四肢,慢悠悠地沿著一條小徑往東爬去。
這實在算不上一條小徑,牙根兒長,從青草灣伸向槐樹林,一開始就到了盡頭。但,它是一條小徑。在這里,這樣的小徑很多。也許,某一天,它延長了,變寬了。或者,又消失了。
長庚提起螢火燈,一腳踏上小徑,跟蹤這只蛤蟆。燈光照著它,在小徑上踽踽獨行。長庚覺得有戲,它精神不振,動作遲緩,獨來獨往,這些癥狀說明,它極有可能是一只即將蛻皮的蛤蟆。
路程太短,它很快就爬到頭,蹲在一棵大槐樹下面,仰起頭,凝思出神。為了不驚動它,長庚貼近另一棵大槐樹,探出螢火燈,側身看著它。
兩棵槐樹相距不到3米,明亮的燈光,從這棵槐樹能照到那棵槐樹。兩棵槐樹之間的地上,長了一層小草,一棵滿地爬的植物,開了一朵不知名的藍瑩瑩的小花?;ǘ鋭恿耍瑩u了搖頭,它在向誰示意?
燈的光暈,如水般漫延到蛤蟆身上,洗滌它粗糙的皮膚,發(fā)黑的眼圈和腳趾。它不打哈欠,不打噴嚏,也不蛻皮。只是默默地鼓在那里,鼓下頜,鼓肚皮,鼓眼睛。顯得很安詳。
長庚鼓不住了,干脆走過去,將螢火燈探到它頭頂。蛤蟆一下收緊身子,匍匐在地,前爪一伸,身子一弓,準備逃跑。不知為何,它又收回爪子,趴下不動了。難道它想過了?不管使出多大的勁兒,以多么快的速度,也是逃不掉的,不如以靜制動。
長庚趁機將它從頭到尾照了個遍,沒發(fā)現任何異常。它那粗糙的皮膚,緊緊地貼在身上,泛出一層油光,絲毫沒有脫落的跡象。它很奇怪,獨自跑到這里發(fā)呆,似乎有什么心事。長庚猜不透它的心事,也不想在它身上浪費時間,便轉身離去。
他走向另一個地方,青草灣北岸,一棵歪脖子柳樹旁邊。在這里,他遇到過一只打噴嚏的蛤蟆。
其實,長庚不是不知道,這種找法,類似守株待兔,有點可笑。但是,為了找到蟾衣,什么辦法,他都想試一試。
長庚在老地方等了一會兒,沒有等到那只打噴嚏的蛤蟆。從他眼前過去不少蛤蟆,均都行色匆匆,一聲不吭。
長庚換了一種找法,打起螢火燈,照向草叢?!皳淅狻币宦?,里面跳出一只野兔,嚇他一跳,往后一退,差點絆倒。
這只野兔膽子很大,并未立刻跑掉,而是咧開三瓣嘴,瞪著一雙紅紅的眼睛,看了他幾秒鐘,才搖了搖長長的耳朵,前腿一弓,后腿一蹬,扭身跑了。
黑暗之中,長庚看不到它的身影,卻能聽到它奔跑時,身體與草叢摩擦而出的聲音,嚓嚓嚓,嚓嚓嚓。這種聲音圍著青草灣,轉著圈兒響。真奇怪!沒人攆它,它卻一直圍著青草灣跑,驚起一群蛤蟆,咕呱,咕呱。叫個不停。青蛙也跟著起哄,呱呱呱,呱呱呱。急風驟雨般地叫一陣。螢火蟲聽見動靜,打著小燈籠,匆匆地照來照去。
驀地,長庚由野兔想到狐貍。
當地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每逢月圓之夜,青草灣畔,有兩只狐貍在煉丹。一只蹲在灣的東頭,一只蹲在灣的西頭??诤活w火紅的仙丹,吐來吐去。一只狐貍將丹吐出去,劃出一道長長的弧線,飛過青草灣。另一只狐貍將丹接住,再吐向對方,來來回回,仙丹像一個火球,在青草灣的上空飛來飛去,吸收日月精華。如果仙丹煉成了,狐貍吞下去,便會得道成仙。
關于狐仙的故事,長庚聽過很多,尤其甘福先生講的《聊齋志異》,那里面的狐仙,美麗、善良、純潔,有情有意。因此,他對這個傳說,習以為常,沒有感到絲毫恐懼。
他仰望夜空,幾顆寥落的星,懶洋洋地眨著眼睛。這樣的夜晚,狐貍是不會出來煉丹的。只有他一個人,出來找蟾衣。
他又想起那只野兔,暗自慶幸,多虧蛤蟆天生笨拙,不像野兔那樣善于奔跑,如若不然,想近距離地接觸它都很難,更別說找蟾衣了。
他繼續(xù)往前照,照到的蛤蟆,永遠都以一種姿勢,爬爬,停停。停停,爬爬。聚聚散散,尋尋覓覓。高興了,蹦跶幾下,叫幾聲。精神抖擻,毫無慵懶之態(tài)。不高興了,緊閉嘴巴,悶聲悶氣,耷拉著眼皮。運氣好了,遇到一只蚊子,或者一只飛蛾,立刻雙目圓睜,打出紅紅的長舌,將其卷進嘴里。
他從北岸轉到南岸了,感覺有點累,想坐下歇一會兒,低頭看見一支柳哨,不知哪個孩子丟下的。他揀起柳哨,抵口一吹,音色清脆。
他放下螢火燈,坐在灣沿上,面向青草灣,吹起柳哨,一遍遍,一聲聲。哨音如水,夜色如夢。
起風了,風聲穿過那片槐樹林,“嗚—”“嗚——”一陣緊似一陣。風起得太快,沒有任何預兆。像是在槐樹林里,躲了很久,突然間跳出來,爆發(fā)出一種可怕的力量,席卷而來,刮起一片紛紛亂亂的草屑,撲打在他的臉上,迷住了他的雙眼。他急忙扔掉柳哨,騰出雙手,揉起眼睛。
“嗚——”“嗚嗚——”風力陡然增大,撲向他的后背,吹得他往前一傾,剛仰起頭來,只覺眼前一暗,螢火燈被風吹跑了,骨碌碌地滾進灣中。速度之快,讓他來不及反應。“哎呀!”他叫了一聲,急忙去追螢火燈,一伸雙腿,突地一下,從灣沿上擦了下去,跟擦滑梯似的。灣沿呈斜坡狀,大約與水平面保持70度角,有點陡,很滑。
螢火燈是橫著滾下去的,到了水里,卻又立起來了,隨著起伏的水波,一晃一晃地向前漂去。
他站在水邊,往前傾著身子,伸手去夠??墒牵L的動作太快,已經把螢火燈送走了,漂出三、四米遠,他怎么都夠不著,急得直跺腳。這可怎么辦呀!他一想,唯一的辦法,就是跳進水中,游過去把它撈上來。他剛想脫衣服往里跳,忽然,看出一點門道,咧嘴一笑,心想,不用下水了。
風是從東南方向吹來的,吹進青草灣,揚起一層層水波,接力似的推著螢火燈往西北方向漂,按照它漂移的速度,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漂到北岸了。他只需轉過去,等它靠岸,一伸手就撈上來了。關鍵是,這么做的好處,沒有違背自己不下水的誓言。
他快步跑向北岸,迎著風,遙望螢火燈,等待螢火燈。螢火燈就像一艘夜航船,輕輕地搖著,踏著波浪,漂到水中央。恰似一篝漁火,映著粼粼波光,水色迷離,光影流動,化作點點碎金,如夢似幻。
他盼望風力再大一些,趕快把螢火燈吹送到他身邊。風卻不近人情,跟他作對似的,比先前小了許多。螢火燈放慢速度,緩緩而行。中途,忽然一轉彎,偏離“航道”,旋轉著漂向西邊,奔荷花去了。
他按捺不住了,急得跳起來,喊了一聲:“螢火燈,別亂跑!快過來呀!”
螢火燈眨了眨眼,打著旋兒,轉呀轉,轉呀轉,靠近一朵荷花。這朵荷花,被幾團荷葉托出水面,花梗很短,花瓣并未完全展開,半遮半掩,在螢火燈的映照下,含著幾份羞澀,分外嬌艷。螢火燈好像被荷花迷住了,慢慢停下來,守在旁邊,起起浮浮,閃爍不停。
長庚急出一頭汗,沖它不停地招手:“過來呀!過來呀!”
他跳了跳,真想下去把它撈上來。這時,一股風憋足了勁兒,呼呼地吹過來,力量很大,吹得螢火燈打了個轉兒,晃了晃,顛了顛,搖搖擺擺地向岸上漂來。長庚松了一口氣,蹲下身去,雙手托著下巴,守著一灣水,迎著一陣風,望著一盞燈,靜靜地等。
螢火燈還沒漂過來,烏云卻涌上來了,一路翻卷,扯開一塊巨大的黑布,遮住了星空。遠處,傳來隱隱的雷聲。
要下雨了!長庚心里一動,猛地站起來。機會來了,人們不是說,蛤蟆最容易在雷雨天蛻皮嗎?這一點,他已經從管三貼那里證實了。他多么希望,雷雨快點下。
螢火燈,趕快漂過來呀!
踏踏踏,踏踏踏。黑暗中傳來一陣腳步聲,有人向他走來。會是誰呢?天太黑,長庚看不清楚。不會是張老師吧?他心里感到緊張。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踏踏踏。人到近前,長庚一看,原來是甘福先生。
長庚叫他一聲先生,他點點頭,手拿一管竹簫,往灣里一指:“為何把螢火燈放灣里了?”
長庚不好意思地說:“螢火燈不小心被風刮到灣里去了。——先生,您怎么知道那是螢火燈?”
甘福微微一笑:“我曾經做過?!?/p>
“原來您也會做螢火燈呀!”
“這有何難?”
甘福望著螢火燈,以簫擊掌,伴著節(jié)拍,吟出幾句詩詞:“認去程將近,舟子相呼,遙指漁燈一點。”
他問長庚:“知道是誰寫的嗎?”
長庚搖搖頭。
甘福說:“柳永。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又名‘柳三變。此人很有個性。以后教你背幾首他寫的詩詞?!憧?,此景與詩意確有幾分相近。實在有趣!”
“先生,您就知道談詩詞。我都快急死了?!?/p>
“稍安勿躁。螢火燈自會過來?!?/p>
“先生,您怎么過來了?不是看電影嗎?”
“電影已散場。我一晚上沒看見你,猜你來找蟾衣了。不錯!孺子可教也!”
長庚聽出甘福是在表揚他,抿嘴笑了。甘福抬頭望夜空:“雷雨要上來了,快回家吧!”
“哪能回家?先生,您不知道,就是趁這個時候才能找到蟾衣。”
“有些道理。只是……總不能被雨淋著吧?”
“淋點雨算什么?找蟾衣最重要!”
說話的工夫,螢火燈漂過來了,長庚一伸手,沒夠到它,就差那么一點點。他靈機一動:“先生,快把簫給我?!?/p>
他拿著竹簫,往前一探,一撥,螢火燈就過來了。他一把撈起來,捧在手中,燈在往下滴水,卻更加明亮。
“哈哈,你終于回來了?!遍L庚舉起螢火燈,轉了一圈。
通通通,通通通。又有腳步聲響起,有人打著手電筒走過來,雪亮的光柱射向他們,讓人睜不開眼睛。長庚轉頭避開光線,問甘福:“先生,會是誰呢?”
“聽腳步聲,應是張老師。”
長庚的手一抖,差點掉了螢火燈。
來人果然是張老師,他向甘福打了聲招呼。接著,把長庚從頭到腳照了一遍,沉吟了一下,說:“你又來了?!?/p>
他語氣很低,比較溫和。長庚放松下來,望著張老師,剛要開口說話,張老師卻撇開他,跟甘福耳語了幾句。然后,轉頭跟他說:“趁雨還沒下,我們幫你抓緊時間找蟾衣。咱們三個分一下工,我和甘福先生一組,打手電去找。你自己打著螢火燈去找,怎么樣?”
“真的?”
“我們能騙你?”
“太好啦!謝謝張老師,謝謝先生?!?/p>
雷聲滾過頭頂,閃電撕裂夜空。
張老師用手電筒一照,驚叫一聲。只見地上的蛤蟆,密密麻麻的,雜亂無序,一只挨一只,趕集似的擠滿了路,讓人難以下腳。還有不少蛤蟆,從草叢中往外爬,絡繹不絕。它們很興奮,蹦跳著,歡叫著,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進行一場大規(guī)模的行動,準備去消滅更多的害蟲,填飽饑腸轆轆的肚子。咕呱,咕呱,咕呱。蛤蟆的叫聲,透出一絲亢奮,匯成一種特有的旋律,回蕩在青草灣畔。
“這么多蛤??!這么多蛤?。 遍L庚很興奮。
張老師說:“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天氣潮濕,快要下雨時,蛤蟆就會傾巢出動?!?/p>
甘福說:“蛤蟆等雨,人也等雨。再不下雨,莊稼就歉收了。”
長庚心里明白,這場雨對找蟾衣很重要,對莊稼也很重要。下吧,下吧。他在心里說。
螢火燈一照,一片蛤蟆。
他小心翼翼地走著,仔細地看著,生怕踩傷哪只蛤蟆,漏掉哪只蛻皮的蛤蟆。不久,便有了一個新發(fā)現,大部分蛤蟆都是圍繞青草灣活動,但是,也有的蛤蟆,離開這里,往槐樹林里爬。不否認,有的蛤蟆能爬得很遠,爬到林子外面的大路上,田野里,菜地里。甚至,爬到村莊里。
他盯上一只離群的蛤蟆,個頭很大,略顯老態(tài),背上的疙瘩又多又大,皮膚粗糙而松弛,布滿許多突出的黑色斑點,缺少光澤。
它的舉動很奇怪,不知想爬,還是想停。爬幾下,就停下來,閉一會兒眼睛,半天才睜開,似乎打了一個盹兒。醒來之后,再往前爬幾下,又停下來,閉上眼睛,打個盹兒。睜開眼睛,再往前爬。就這樣,爬爬停停,顯得力不從心。
一聲炸雷,一道閃電。
幾個雨星落下來,打在它身上。突然,它又停下了,一張嘴巴,打了個哈欠。身子一趴,鼓了鼓肚子,起身往前一爬,打了個噴嚏,身體抖了抖。
長庚激動地跳了一下,這只蛤蟆,又打哈欠,又打噴嚏,分明是要蛻皮了。但是,他不敢高興得太早,這只蛤蟆究竟能否蛻皮,還無法確定,只好寸步不離地跟著它,進了槐樹林。
蛤蟆靠近一棵槐樹,停下不動了。長庚也停下腳步,站在離它約二、三米遠的地方,目不轉睛地看著它。螢火燈發(fā)出的光,勉強能照到它。一會兒,它又動了,往左一拐,奔向另一棵大槐樹。這棵槐樹就是“老樹頭兒”,虬枝盤曲,樹冠如蓋。樹干特別粗,號稱“七摟八拃一媳婦。”
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很久以前,一個夏天的午后,村里有個人在樹下乘涼。他突然想量一量,這棵老槐樹到底有幾摟粗。于是,他張開雙臂摟抱老槐樹,一摟,兩摟,三摟……七摟之后,當他轉到起點時,發(fā)現一個小媳婦,背倚老槐樹,也在乘涼。他不便再用摟抱的方式丈量了,就改用手去量,一拃,兩拃,三拃……量到小媳婦的身邊,總共是八拃。但她站在那里不動,被她倚住的地方沒法量了。這事傳出去,有人問他:“那棵老槐樹有多粗?”
他說:“七摟八拃一媳婦?!?/p>
蛤蟆真會找地方,爬到樹洞里去了。長庚貼在樹洞一側,螢火燈照亮洞口,光圈套住蛤蟆。
蛤蟆的眼睛被燈光刺激了一下,倏地閉上了。一會兒,又睜開了。它調整了一下角度,斜著身子,往后退了退,軟塌塌地蹲下了。樣子很疲憊,身體在鼓動,從下顎到腹部,鼓得很輕,節(jié)奏很慢,缺少力量。它鼓著鼓著,一張嘴巴,打了一個哈欠,舌頭伸了伸,瞇了瞇眼,又打了一個哈欠。它仿佛真的困了,眼皮一沉,閉上眼睛,渾身松弛下來,前肢一屈,爪子一探,后肢一伸,匍匐在地,原本圓滾滾的身體,呈扁平狀,散了架一般,癱軟在那里。唯有腹部的鼓動,才稍稍顯出一絲活力。
它好像睡著了,呼吸均勻,嘴角抽動,似有微微的鼾聲。一會兒,它的頭部動了動,忽地睜開眼睛,嘴巴半開半合,表情很痛苦,渾身抽搐著,4只爪子,同時往里一收,四肢挺立,將整個身體撐起來,頭緊低著,嘴巴貼在地上,背部高高隆起。忽然,又俯下身去,耗盡力氣似的,四肢一軟,掙扎著往后一仰,蹲在地上,閉目養(yǎng)神。它休息了幾秒鐘,往前一探頭,四肢立起,曲身弓背,將這個姿勢保持了一分多鐘,蛤蟆支鍋的現象又發(fā)生了。
可能因為用力過度,它的皮膚滲出一層細汗,泛著暗青色的光。最終,它虛脫一般,身體漸漸矮了下去,扭了扭,嘴巴一張,打了個噴嚏。它眼睛睜得很大,黑眼圈也擴大了,套住一雙鼓鼓的、圓溜溜的眼睛,發(fā)出隱隱的紅光。接著,它嘴巴大張,一連打了3個噴嚏,頭擺了擺,肚子猛地一鼓,背部一弓,裂開一道縫,細如絲線,沿著身體的中軸線,從頭到尾,往兩邊開裂,越裂越寬。一層薄薄的、深棕色的外皮,開始一點點地往下蛻,露出淺棕色的新皮來。而深棕色的老皮蛻至腹部兩側之后,蛻的力道先集中在兩條后腿上,速度也加快了,兩條后腿輪番抬起來,伸出爪子,反復抓撓,從身上往下撕扯,一塊皮蛻了下來。緊接著,它抬起左前爪,往后一勾,揪住蛻皮的一角,往前一拉,填進嘴里咬住,嚼了嚼,往下吞咽。另外三只爪子,配合身體鼓動的頻率,又抓又撓,致使半張皮,順著后腿蛻下來,被它吞進嘴里。
長庚完全看呆了,當它快要蛻完剩下的半張皮時,這才反應過來,急忙放下螢火燈,蹲在樹洞口,伸出左手,摁住它的后背,右手撥開它的左前爪,揪住蟾衣的一角,順著它的頭部和兩只前爪,往下輕輕一扯,將蟾衣剝了下來。
借著燈光,他捧著半張蟾衣,使勁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蟾衣薄薄的,很軟,布滿棕色斑點,黏糊糊的,有點滑,像剛打出的豆腐皮,透出一股酥香味兒。
他看了又看,激動得雙手發(fā)抖,心跳加快,呼吸也變得急促了,喜悅之情無以言表,在心里不停地說:“謝天謝地,我找到你了。謝天謝地,我終于找到你了?!?/p>
忽然,他咳起來,聲音很大??攘撕靡魂嚥磐O聛恚藥卓诖謿?,回過神來,站起身,往遠處大聲喊:“張老師——先生——你們快來看呀!我找到蟾衣了!我找到蟾衣了!”
張老師和甘福跑過來,長庚一邊讓他倆看蟾衣,一邊講蛤蟆蛻皮的過程。兩人聽了,嘖嘖稱奇。
長庚再去看那只蛻皮的蛤蟆,它從樹洞里爬出來,好像餓壞了,圍著螢火燈轉來轉去,不顧一切地上躥下跳,捕食小飛蟲。燈光引來許多小飛蟲,專門供它享用。它表現出一副很滿足的樣子,咕呱。叫了一聲。難道剛才發(fā)生的事,它已經忘了?
“蛤蟆為什么把蛻下的皮吃掉?”長庚問甘福和張老師。
兩人給不了他一個明確的答案,只是猜測:蛤蟆蛻皮時,體力消耗太大,吃掉它是為了補充能量。它蛻掉的皮,可能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這也是它的特性。具體原因,有待考證。
長庚看著螢火燈下的蛤蟆,若有所思地說:“我要給它留下這盞燈?!?/p>
甘福拍手稱贊:“好!我懂你的意思。善莫大焉!”
張老師說:“難得你能替蛤蟆著想。留下這盞燈,就等于給蛤蟆提供了食物的來源。很好!”
長庚把螢火燈放進樹洞,里面變得亮亮堂堂??梢哉f,三百多年以來,這個樹洞,第一次亮起一盞燈。剎那間,洞里飛滿了小昆蟲,熱鬧非凡。蛤蟆不失時機地爬了進去,敞開肚皮,風卷殘云般的,大吃一頓。
烏云壓頂,電閃雷鳴。雨下大了,打得槐樹葉子刷刷地響。
三個人急忙往家跑,淋了一身雨。甘福跑不快,他有個缺點,不會跑。兩條腿很不協(xié)調,抬不起來,一弓一弓的,看上去發(fā)軟。長庚和張老師,一人一只胳膊,拉著他往前跑。甘福雖然很狼狽,卻不失風趣,一邊跑,一邊念念有詞:莫聽穿林打雨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長庚回到家,不顧渾身滴水,向家人亮出半張蟾衣。爹、娘和奶奶都驚奇不已,喜上眉梢。
娘說:“太好啦!孩子,你真找到它了,你爹的病不愁治了。——哎呀!你說你,不看電影,偷著去找蛤蟆皮??茨懔艿?,快去換衣服?!?/p>
奶奶說:“我活這么大歲數,總算見到這寶貝了。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爹將蟾衣捧在手里,看了半天,說:“這寶貝留著,當作傳家寶。”
長庚說:“那怎么行,這是給您治病用的?!?/p>
爹笑了,眼里噙滿淚花。他摸了摸長庚的頭:“快去換衣服。讓你娘給你熬碗姜湯喝,小心感冒了?!?/p>
長庚的娘和奶奶一齊忙活,很快熬好了姜湯。長庚喝下去,心里熱乎乎的。他坐在炕上,給家人講蛤蟆蛻皮的經過,講那盞螢火燈,講甘福和張老師,講那棵老槐樹……窗外,“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這一夜,他睡得特別香。夢里亮起一盞燈,被老槐樹高高地托起來,慢慢地升上天空,變成一顆星,那么明亮。
責任編輯:丁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