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麗
【摘? 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模式,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起重要作用,有效緩解了焦慮抑郁情緒,提高了生活質量,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舒適護理;冠心病;焦慮抑郁;效果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儆谂R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血管疾病,其發(fā)病率非常高。當前,大約有超過75%的患者都會伴有高血壓,患者血壓一旦持續(xù)升高,很可能會加速動脈硬化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臨床上主要應用介入術進行治療,且在治療期間對患者施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臨床效果確切,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探討舒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64-81歲,平均年齡(68.9±4.3)歲;病程8-18年,平均病程(11.9±5.2)年。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65-79歲,平均年齡(69.5±3.9)歲;病程9-20年,平均病程(12.6±4.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叮囑患者按時服藥,在患者感到不適時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救治,必要時給予患者適量鎮(zhèn)靜劑。
1.2.2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①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耐心向患者講述冠心病相關病理與注意事項,用關切、溫和的語言詢問患者每日的病情,達到對癥治療的目的。采取適當、輕柔的觸摸與患者進行無障礙溝通,積極鼓勵患者幫助其消除恐慌、焦慮心理。②環(huán)境舒適護理:老年患者通常睡眠較淺,護理人員及探視家屬盡量避免在夜間打擾患者,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輕松的病房環(huán)境,保障其擁有優(yōu)質的睡眠質量。且護理人員除了日常護理外還需及時打掃病房,清除垃圾,使病房內(nèi)空氣保持清新,并注意通風。③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發(fā)放食物交換表來使飲食多樣性,冠心病患者應低脂、低糖、低鹽、低固醇飲食,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纖維素、蛋白質的食物,杜絕不良的飲食習慣,少食多餐,并合理控制體重[2]。④疼痛舒適護理:在患者出現(xiàn)劇烈疼痛時,叮囑醫(yī)生為患者注射嗎啡或杜冷丁止痛,讓患者盡快擺脫疼痛,設法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同時通知家屬旁陪。
1.3觀察指標
焦慮自評量表(SAS)分成4級評定,總體評定心理感受與軀體癥狀,各項目總分之和為SAS總評分,分數(shù)越低,說明焦慮程度越輕;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成4級,通過各項評分取總分所得,評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為患者發(fā)放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滿分計10分,評分高于8分為非常滿意,評分5-8分為一般滿意,評分低于5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SAS、SDS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分別為,護理前(47.13±12.45)分、(35.41±9.15)分;護理后(61.35±13.14)分、(37.06±11.25)分。對照組護理前后分別為,護理前(51.28±11.37)分、(49.30±12.13)分;護理后(61.08±13.26)分、(57.02±12.16)分。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結束后,觀察組非常滿意30例,一般滿意10例,不滿意2例,護理總滿意度95.24%;對照組非常滿意18例,一般滿意9例,不滿意15例,護理總滿意度64.29%。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心內(nèi)科疾病,近年來,國內(nèi)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勢,主要好發(fā)于老年人。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由于心臟組織出現(xiàn)病理性的改變或者心功能異常而導致心室射血能力的下降以及充盈能力的損傷,進而引起體循環(huán)以及肺循環(huán)障礙,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等。冠心病患者在發(fā)病期間,受到來自身體、心理上的巨大折磨,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另外,冠心病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導致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從而極易造成心理上的緊張、恐慌、焦慮,最終使病情惡化。焦慮抑郁癥患者常常會出現(xiàn)情緒低落、聯(lián)想困難、認知功能障礙等不良情況,而伴隨著抑郁、焦躁等負面情緒的影響,對于患者的睡眠也會有所影響[3]。近年來,舒適護理模式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冠心病治療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由于精神壓力大,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干擾,最終引起體征的變化。比如血壓升高,心率不正常等。在冠心病護理中,采用舒適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減輕以上癥狀,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護理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舒適護理能有效緩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整體護理水平,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芳.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7,25(1):118-120.
[2] 譚愛金.舒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影響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94):301-302.
[3] 徐翠珍.舒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評價[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9,9(2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