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西校區(qū) 周 昊
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西校區(qū) 張 杰
“2017年,習近平爺爺曾去馬莊村考察,咱們可以踏著習爺爺?shù)淖阚E去尋訪!”
“聽說香包是馬莊村的‘三寶’之一,咱們就圍繞這個展開研學活動吧!”
在江蘇省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活動輔導技能展示大賽上,我們聽著徐州市云興小學四(11)中隊的隊員們熱烈地討論著研學目的地馬莊村——潘安湖畔度假勝地的情況。隨后,我向隊員們提出了問題:“你們知道馬莊村的‘前世今生’嗎?”
查閱資料后,隊員們發(fā)現(xiàn) :30 多年前,馬莊村還是徐州市郊區(qū)一個靠采煤解決村民溫飽問題的貧困村,天灰、地陷、墻裂、水黑……如今的馬莊村被譽為“華夏文明一枝花”,是中國新農(nóng)村建設的一個典型。于是,我們引導隊員們繼續(xù)思考“馬莊村村民是怎么從貧困一路奔向‘小康’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和隊員們一起踏上了研學之旅。
走進馬莊村黨群服務中心,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洋溢著濃濃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氣息,圍墻上有一張習近平總書記與王秀英老人親切交談的照片,大院里鑼鼓聲響,人們載歌載舞,好像過節(jié)一樣。隊員們上前詢問后得知,再過幾天,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到馬莊村考察兩周年紀念日,馬莊村村民在用這種喜慶的方式慶祝他們生活的變化。
周昊老師與隊員們一起討論研學計劃
馬莊村的過去是什么樣的?隊員們跟隨講解員在村史博物館找到了答案。徐州是江蘇省唯一的煤炭基地。這里在持續(xù)開采130多年后,許多農(nóng)民因土地塌陷已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馬莊村以前就是一個采煤塌陷區(qū),近年來依靠鄉(xiāng)村旅游,村民們走上了“小康”之路。隊員們還觀看了習總書記在馬莊村考察的視頻。當時他稱贊了80 歲的“非遺”傳承人王秀英手工制作的香包。在得知這種中藥香包很好賣,每年凈收入有20 多萬元時,習總書記很開心,還自己花錢買了一個。看到習爺爺這樣給馬莊村的香包“捧場”,隊員們十分好奇,都想見識一下讓習總書記“點贊”的香包什么樣。
隊員們參觀馬莊村村史博物館
隊員們自發(fā)組成了“尋香小隊”和“傳香小隊”,分別參觀了香包大院,看到了各式各樣的香包,有鮮艷的中國紅、金黃、寶藍等顏色的,有牡丹、荷花、仙鶴圖案的,有心形、柱形、球形形狀的……隊員們還了解到,這里的香包可以根據(jù)顧客的需求設計不同樣式,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
一名細心的隊員發(fā)現(xiàn)這些香包的香味都不一樣,很想知道它們里面裝的是什么。李奶奶告訴大家:“這些香包里有薄荷、藿香、艾葉、菖蒲等中藥藥材和香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效果和氣味。它們都是‘非遺’產(chǎn)品?!彪S后,她拿起一個香包介紹道:“這款香包就有安神的效果,適合掛在臥室?!?/p>
在王秀英香包工作室里,王秀英的徒弟向我們講述了王秀英“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讓徐州香包“香”遍中國的故事:她多年堅持用20 多種中草藥配料縫制祖?zhèn)鞯闹兴幭惆?013年,她被評為徐州市“非遺”傳承人。2016年,僅王秀英香包工作室制作的香包就賣出了30 多萬件,收入600 多萬元,帶動村里200 多名婦女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業(yè)、再就業(yè),讓香包成為徐州市文化旅游的一張名片。如今,王秀英的香包不僅香遍中國,更香飄世界,已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馬莊村也成為全國文明村、中國民俗文化村、中國香包村。隊員們由此對王秀英奶奶肅然起敬。
隊員伏勇睿看到縫制香包的工作人員手中的針上下翻飛,技術純熟,十分佩服,進一步了解才知道,每制作一個香包,需要手工縫制200 多針?!肮植坏每p制香包的奶奶們手上有那么多針眼和老繭!”
隊員們觀看工作人員縫制香包
“雖然縫制香包辛苦,但奶奶們的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呢!”
隊員們議論紛紛,同時有了新的疑問:“馬莊村的香包為什么賣得這么好?”
“尋香小隊”的隊員們采訪了身邊參觀的游客,發(fā)現(xiàn)人們喜歡馬莊村香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喜歡中藥香包所承載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的人認為香包的實用功能大、寓意吉祥,有的人特意來這里購買習總書記買的同款香包……
在香包體驗館里,隊員們合作完成了“香包之最評選”,評選出了最大香包、最具傳統(tǒng)特色香包、最精致香包等。隨著尋訪的深入,隊員們發(fā)現(xiàn)每個香包都蘊含著精彩的故事,都表達了對他人的關心與愛!
深入了解了馬莊村的香包后,隊員們感嘆道:“難怪習爺爺在考察時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這里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落實和弘揚’。小小的香包蘊含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馬莊村的重要產(chǎn)業(yè),更是村民通向幸福生活的鑰匙呢!”
在黨員活動室里,隊員們召開了“馬莊村香包的研究”小課題研究成果分享會。我們告訴隊員們:“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考察時強調,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是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總目標,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特色經(jīng)濟是加快推進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的重要舉措”,并引導他們探尋習總書記來到馬莊村為香包“捧場”的深層次原因,深入思考馬莊村的“特色”在哪里。
經(jīng)過討論,隊員們總結出,馬莊村的特色文化根植于香包的歷史文化和發(fā)展進程中——村民把香包產(chǎn)業(yè)與精神文明融合,既提高了收入,也留下了文化之根和鄉(xiāng)村的獨特印記,實現(xiàn)了民富村強的“小康生活”。隊員們還認識到:習總書記心中有人民,關心農(nóng)村脫貧致富工作,以購買馬莊村香包的方式,對馬莊村村民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表面看,習總書記是給王秀英的香包“捧場”,其實他是在為奔“小康”路上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捧場”。
隊員們分享尋訪成果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馬莊村香包,助力馬莊村村民逐夢“小康”,“傳香小隊”的隊員們提出了許多金點子:在徐州建一個馬莊村香包博物館,陳列“非遺大師”制作的香包,吸引國內外游客;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宣傳、銷售……隊員們也以自己的方式為馬莊村香包“捧場”。
在這次研學活動中,隊員們看到了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在徐州結下的碩果,感受到了馬莊村村民的幸福生活,更明白了如果鄉(xiāng)村振興需要一雙翅膀,一翼是產(chǎn)業(yè)富民,另一翼就是精神文明。馬莊村的香包在助力村民們實現(xiàn)兩翼齊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