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能,郭啟言,朱純純,潘夢潔,周雨緣,劉世彪,彭小列
(吉首大學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野生食用植物大多自然生長在山野、林邊、樹叢等地,沒有農藥、化肥等污染,是真正的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其含有的礦質元素、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都比一般蔬菜要高出許多,同時很多野果野菜本身就是中草藥,保健養(yǎng)生性極佳[1]?,F(xiàn)代人注重飲食營養(yǎng),追求綠色健康無污染的食物,野生食用植物已成為餐桌上的常客。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湖南省湘西古丈縣東北部,森林覆蓋率達到88.9%,植物資源極其豐富,其中即有許多人們所喜愛的野生食用植物。為了解自然保護區(qū)的野生食用植物資源概況,并為保護和利用這些植物提出建議,本文對該區(qū)的野生食用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地處湖南省西北部,古丈縣東北隅。地理坐標為109°58′23″~110°14′38″ E,28°36′32″~28°45′39″ N ,總面積17169.8 hm2。保護區(qū)地處中亞熱帶,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類型,年均降水量1443.1 mm,年均蒸發(fā)量1013.0 mm,年均相對濕度82%,是天然常綠闊葉次生林的主要分布區(qū)域。土壤類型垂直分布明顯,土層深厚,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據(jù)報道,高望界自然保護區(qū)共有維管束植物1 883種,隸屬846屬204科。其中蕨類植物37科83屬201種,裸子植物7科12屬16種,被子植物160科751屬1660種(雙子葉植物138科602屬1406種, 單子葉植物22科149屬260種)[2],可見該區(qū)植物種類極其豐富,其中不乏當?shù)孛缱?、漢族和土家族所喜愛的、著名的野生植物。
于2017~2019年夏季,采用實地考察、標本采集鑒定與走訪相結合的方法,收集和鑒定野生食用植物,并對高望界原住居民較常食用的野生植物及其食用方法進行記錄。根據(jù)野生食用植物的特征及當?shù)厝说恼J知狀態(tài),將野生食用植物主要分為4類:野生蔬菜類、野生果實類、野生淀粉植物類和其他類型,其他類型則包括芳香油植物、色素植物、甜味劑和茶飲植物等。
調查表明,高望界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野生食用植物資源科屬種如表1所示。此外,具有1屬1種的科有旋花科(Convolvul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車前科(Plantaginaceae)、厚殼樹科(Ehreti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漆樹科(Anacardiaceae)、山茱萸科(Cornaceae)、楝科(Meliaceae)、錦葵科(Malvaceae)、樺木科(Betulaceae)、楊梅科(Myricaceae)、榆科(Ulm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姜科(Zingiberaceae)、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三白草科(Saururaceae)、扯根菜科(Penthor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蹄蓋蕨科(Athyriaceae)、樟科(Lauraceae)、球子蕨科(Onocle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紫萁科(Osmundaceae)、念珠藻科(Nostocaceae)、紅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
表1 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食用植物主要科屬種統(tǒng)計表
高望界保護區(qū)共有野生食用植物68科162屬273種,其中藻類1科1屬1種,大型食用真菌類2科2屬2種,蕨類植物4科4 屬4種,裸子植物1 科1 屬2 種,雙子葉植物51科136屬236種,單子葉植物 9科18 屬28 種。被子植物為主要類群,其科數(shù)占總科數(shù)的88.24%,屬數(shù)占總屬的95.06%,種數(shù)占總種數(shù)的96.70%。參考周瑤等[3]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其中種數(shù)大于10種的科有3個科,薔薇科的屬、種數(shù)分別占總屬、種的8.64%和16.12%,菊科的屬、種數(shù)占總屬、種的11.73%和10.26%,豆科的屬、種數(shù)占總屬、種的9.26%和6.23%。以上3個科合計有89種,占總種數(shù)的32.60%,說明它們在保護區(qū)野生食用植物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可以視為野生食用植物中的優(yōu)勢科。含6~10種的科有10科,占總科數(shù)的14.71%,共有76種,占總種數(shù)的27.84%。含2~5種的科有25科,占總科數(shù)的36.76%,共有77種占總種數(shù)的28.21%。含1屬1種的科有30科,占總科數(shù)的44.12%,共有30種,占總種數(shù)的10.99%。
從屬的特征分析,含1種的屬有113屬,占總屬數(shù)的69.75%,如節(jié)節(jié)菜屬 (Rotala)和甜菜屬 (Beta)等,其113種,占總種數(shù)的41.39%。含2~5種的屬有45屬,占總屬數(shù)的27.78%,如委陵菜屬 (Potentilla)、獼猴桃屬 (Actinidia)等,其119種占總種數(shù)的43.59%。含6~10種的屬有3屬,占總屬數(shù)的1.85%,如胡頹子屬 (Elaeagnus),榕屬 (Ficus)和葡萄屬 (Vitis),其21種占總種數(shù)的7.69%。大于11種的屬只有懸鉤子屬 (Rubus),其20種占總種數(shù)的7.33%,由此可見懸鉤子屬為優(yōu)勢屬??傮w來看,含11種數(shù)的屬數(shù)少,含2~5種數(shù)的屬數(shù)多,以含1種的屬最多,達113屬。
高望界保護區(qū)的野生食用植物按其食用類型主要分為野生蔬菜類、野生果實類、野生淀粉植物類和其他類型(表2)。同時,野生蔬菜又可分為野生食花蔬菜、野生食根蔬菜、野生食莖蔬菜、野生食葉蔬菜和野生食全株[4](表3)。表2顯示,該區(qū)野生蔬菜類型最多,有47科109屬148種,分別占該區(qū)野生食用植物科屬種的51.65%、60.89%、52.48%,常見的有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 、紫萁 (Osmundajaponica)、龍舌草(Otteliaalismoides)、鴨跖草 (Commelinacommunis)和棘莖楤木(Araliaechinocaulis)等。在野生蔬菜中,食葉植物有34科68屬92種,如黃鵪菜(Youngiajaponica);食莖植物有22科38屬52種,如水芹(Oenanthejavanica);食花植物有7科12屬15種,如野百合(Liliumbrownii);食根植物有8科11屬13種,如鄂赤瓟(Thladianthaoliveri);食全株植物有8科8屬9種,如地木耳(Nostoccommune)。野生食果類次之,有31科53屬114種,分別占該區(qū)野生食用植物科、屬、種的34.07%、29.61%、40.43%,常見的有獼猴桃(Actinidiasp.)、野柿 (Diospyroskaki)、錐栗(Castaneahenryi)、大紅泡(Rubuseustephanos)、銀果牛奶子(Elaeagnusmagna)和粗梗稠李(Padusnapaulensis)等。其他類野生食用植物有9科11屬13種,分別占該區(qū)野生食用植物科、屬、種的9.89%、6.15%、4.61%,如狐臭柴(Premnapuberula)可制作“神仙豆府”、茶泡為油茶花的可食菌癭體,芒類的可鮮食的幼嫩花序等。野生淀粉類植物最少,有4科6屬7種,分別占該區(qū)野生食用植物科、屬、種的4.40%、3.35%、2.48%,如葛(Puerariamontana)、薯蕷(Dioscoreaoppositifolia)等和土圞兒(Apiosfortunei)等。
表2 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食用植物類型
注:同一食用植物歸屬于2種及以上類型時重復計入對應項目中
表3 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蔬菜的食用部位
注:同一食用植物歸屬于2種及以上類型時重復計入對應項目中
表4簡介了高望界自然保護區(qū)50種常見的野生食用植物。就野生蔬菜來說,松乳菇(Lactariushatsudake)又稱樅菌,可炒食或燉湯,炸菌油,其味鮮香,是湘西最著名的時令野菜。鴨兒芹葉嫩味香,可炒食或燒豆腐、煮魚湯,并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止癢之功效,亦可用于消炎、解毒和活血[5]。馬齒莧素有“長壽草”之稱,可涼拌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的功效。薺菜又稱地地菜,可炒、煮、燉,亦可做餡、煮雞蛋紅棗,鮮嫩可口,是湘西春天最重要的野菜;香椿幼芽嫩葉芳香可口,根皮及果可入藥,有收斂止血、去濕止痛之功效;蕨的幼葉可炒食、涼拌和腌制,清脆獨特,味美可口,蕨根富含淀粉,制成的蕨粑是難得的天然綠色食品;狐臭柴葉的果膠可制成“神仙豆腐、觀音豆腐”,在湘西等地區(qū)是一道特色夏季時令美食,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高望界的野果更是迷人,三月泡、大紅泡(俗稱空心泡)鮮紅清甜,獼猴桃富含VC,美味可口,羊奶奶(胡頹子)酸甜可口;八月瓜營養(yǎng)豐富,可直接食用,甘甜可口,深受當?shù)厝藗兊南矏?;拐棗又叫枳椇、金鉤子,其彎曲肥大變態(tài)的花序柄,可鮮食、煎湯或泡酒泡茶,亦可解酒去毒,保肝利膽,是著名的野果。野葛可鮮食、煮食、制取葛粉和葛粑,葛根可消煩止渴, 葛花可解酒[6]。
表4 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常見野生食用植物簡介
續(xù)表4
科名種名食用部位飲食方法及功效葫蘆科木鱉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嫩莖葉炒食,涼拌,蒸食;藥用能消腫、解毒止痛楝科香椿Toona sinensis嫩葉有濃香味,炒食,涼拌,作干菜菊科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 嫩莖葉涼拌,炒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功效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嫩葉涼拌、和面蒸食;入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黃鵪菜Youngia japonica嫩葉炒食或煮食,油炸,花蕾腌制;入藥治感冒廖科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 嫩莖剝皮鮮食,有酸味;能活血、散瘀、鎮(zhèn)咳石竹科鵝腸菜Myosoton aquati-cum嫩苗炒食;入藥能驅風解毒,外敷治癤瘡五加科棘莖楤木Aralia echino-caulis幼葉炒食,涼拌或腌制;入藥有鎮(zhèn)痛消炎之效藜科藜Chenopodium album幼苗鮮食或涼拌馬齒莧科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嫩莖涼拌、蒸食;有解毒消腫、消炎、利尿作用柿樹科野柿Diospyros kaki 果實鮮食,藥用能清熱止咳獼猴桃科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果實鮮食,制果汁、果脯,釀酒美味獼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果實鮮食,制果汁、果脯,釀酒茄科枸杞Lycium chinense嫩葉、果實葉炒食,涼拌;果鮮食、干食、煮食;抗衰老唇形科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嫩莖葉涼拌,炒食,可作配料;有解表散寒之藥效傘形科鴨兒芹Cryptotaenia ja-ponica嫩莖葉涼拌,炒食;有止咳、解毒、化淤功效蕨科蕨 Pteridium aquilinum葉、根狀莖嫩葉涼拌,炒食;根狀莖富含淀粉,提取食用鼠李科 拐棗Hovenia acerba肥大花序柄鮮食,蒸食,釀酒,制糖;清熱解毒樟科山胡椒 Lindera glauca種子可榨油,作調料;入藥溫中散寒木姜子 Litsea pungens花、果、種花香,可炒菜配料;果實炒食,種子榨油作調料漆樹科南酸棗 hoerospondias axillaris果實鮮食,蒸食,制糕點;有行氣活血功效念珠藻科地木耳 Nostoc commune全株炒食,涼拌,作羹
本次調查表明,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食用植物共有68科162屬273種,其中被子植物占優(yōu)勢,共264種,占該區(qū)野生食用植物總種數(shù)的96.70%。從科屬組成上看,含11種以上的科及含1種的屬占比較大。其中的優(yōu)勢科有薔薇科(44種,占該區(qū)野生食用植物總種數(shù)的16.12%)、菊科(28種,占野生食用植物總種數(shù)10.26%)和豆科(17種,占野生食用植物總種數(shù)6.23%),優(yōu)勢屬為懸鉤子屬(20種,占野生可食用植物種數(shù)的7.33%)。含11種的科及含1種的屬在高望界自然保護區(qū)野生食用植物科屬數(shù)量的構成中占據(jù)主體地位。該區(qū)可食用野生植物資源雖少于湖南省永順縣小溪自然保護區(qū)[6](87科119屬335種),但多于湘西州苗族聚居地野生食用植物[7](43科67屬104種),并且分別占湘西可食用野菜[8](109科258屬425種)科屬種組成的的62.39%、62.79%和64.24%。由此可見高望界自然保護區(qū)野生食用資源是極其豐富的。
該區(qū)的野生食用資源具有良好的開發(fā)利用前景。針對于此,首先要加強對野生食用植物資源的本底調查和生境環(huán)境研究,確立最適合在本地區(qū)內生長的植物種類和條件,篩選和確立既有產(chǎn)量品質優(yōu)勢,又有市場前景的種類,加以理論研究和移栽培育,掌握種植技術;繼而可在保護區(qū)的實驗區(qū)和外圍建立野生可食用植物的栽培基地,進行人工馴化培育,在保證原生態(tài)的基礎上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種植;其次要加強對野生食用植物采摘加工技術的自主研究,提高植物資源的利用率,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的最大化;并且可將種植基地與相關食品加工企業(yè)直接對接,做到種植—采摘—加工—銷售一體化,形成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使藏在深山中的瑰寶產(chǎn)生應用的經(jīng)濟效益。同時,在開發(fā)利用這些資源時,也要加強對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一要建立該區(qū)野生食用植物資源庫和數(shù)據(jù)庫,防止和杜絕毀滅性地的開發(fā)利用;二要加大保護宣傳力度,提高當?shù)厝罕娨吧秤觅Y源的保護意識;三要出臺相關的保護規(guī)定,嚴禁亂采濫挖現(xiàn)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