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回歸學科本位,重構課堂體系,培養(yǎng)語文“真”能力。讓學生在聽中獲取,說中交流,讀中積累,寫中實踐,賞中品味,思中提煉。強化外功,修煉內功?!奥牎薄白x”“說”“寫”“思”“賞”六種能力,始終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和要素。語文教學的基礎是源頭、能力是根本、人文是靈魂、創(chuàng)新是動力。加強六要素教學,以語文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為教學的歷史使命,以語文能增強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為教學的歷史責任感,讓師生以“美哉,漢語言”“壯哉,漢文化”為教學自豪感,以“文脈即國脈,文運即國運”的高度教語文學語文。
【關鍵詞】本位迷失 回歸措施 “六種”能力
目前,從班級、年級到學校,從學校、縣到省市,各級各類機構舉辦的優(yōu)質課競賽活動成為教學教研活動的一大亮點和特色,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教師為了備這樣的一節(jié)課,曾犧牲了四五節(jié)課去演練去準備,學校以大量的人員組團打造這一節(jié)課,語文課堂教學曾一度出現了花枝招展,走著笑著,熱熱鬧鬧的新氣象。學生聽完這樣的優(yōu)質課后往往只能留下瞬間“熱熱鬧鬧走過場,紅紅火火搞演練”的印象,很少得到沉甸甸的知識和用得著的能力。一學期中除搞這外,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單調枯燥瑣碎的高考備考中不瘟不火、照本宣科、渾渾噩噩進行著課堂教學,很難從語文學科的實質魅力上激發(fā)學習的熱情,提升語文“真”能力。
回歸學科本位,培養(yǎng)語文“真”能力,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當務之急,語文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應是務“實”和務“虛”的統(tǒng)一。加強外功,提煉內功,提升“六種”能力,通過增強學科自信來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
一、 “讀”有花樣,教無定法
采用名家錄音范讀、教師范讀、教師領讀、學生齊讀、學生默讀、教師重讀、師生唱讀,或者表演讀、角色讀、男女讀、分組讀。就如同一種食材,烹飪高手會做出百十種佳肴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好些疙瘩在讀中自然解開。
二、轉化角色,互聽互動
讓學生專心聽講的同時,教師要善于打開學生的心靈,讓學生主動說出學習中的困惑,教師要學會傾聽,通過傾聽打動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尊重的滋味。這樣,課堂就成為心靈溝通與碰撞的場所。師生之間,教師與文本之間,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會形成強大的交流動力。聽意味著心靈的溝通,意味著眼神的交流,意味著能夠對講話者進行及時的反饋。多年來,我在教學中注重聽的練習,讓學生聽一篇文章后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中心意思,經常性地反復訓練,學生聽的基本功也提高了。
三、面向全體,人人都“說”
說錯說對要先說,先鼓起勇氣敢說;再試圖著說對,然后訓練著說好。說,就是能正確使用語言,有效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同時能運用姿勢、表情、手勢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我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教材,采取多種形式,面向全體學生,讓同學們人人都有說話的機會,力圖改變只聽不動口、只讀不說的不良局面。在平時班級各項活動中(如班會、團會、討論會、座談會),有目的地訓練,學生說話由殘缺到完整,由斷斷續(xù)續(xù)到滔滔不絕,由緘默不語到口若懸河。
四、“聽說讀思賞寫”并進,全面提升學習能力
聽說讀思賞寫,是語文學習能力的六個方面,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要抓的六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們之間緊密關聯,相互促進,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憶往昔,在語文教學中已經有了太多的慘痛教訓,重“讀寫”輕“聽說”的現象不能再出現了。聽說讀思賞寫必須齊頭并進,不可偏廢任何一個方面,必須把它們當作一個整體看待。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充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
五、“六位”一體,重構課堂
在詩歌散文教學中,特別是在古典詩歌散文教學中,以“美美地讀——美美地聽——美美地賞——美美地說——美美地思——美美地寫”為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扣六個“美美地”進行每一首詩或每一篇散文的教學。既變換著不同的教學方法,也變換著不同的學習思維,消除了以往教學的心理疲勞、視覺疲勞。整個課堂既充實也鮮活,緊湊高效地提高了“聽說讀思賞寫”六種能力。
六、適時變通方式,構建多種特色課堂教學
如閱讀課、演講課、寫作課、欣賞課、誦讀課、辯論課等。寫作課又具體為作文素材積累課、優(yōu)秀作文欣賞課、仿寫續(xù)寫訓練課、寫作指導課、習作點評課,閱讀課又分為古典詩文閱讀課、現代詩文閱讀課、當代美文閱讀課、優(yōu)秀作文閱讀課等。
在優(yōu)質課的評選原則上緊扣“聽”“讀”“說”“寫”“思”“賞”“六種”能力,舉辦大型活動,如朗誦大賽,演講賽、百日閱讀活動等,在語文能力培養(yǎng)上起到引領作用。多年來,在我們貧困山區(qū)的語文教學中,一直大力倡導課堂教學改革,著力加強高效課堂建設,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備課,使用現代多媒體手段授課,熟練地制作鮮明、形象、動態(tài)的PPT課件,借鑒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借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平臺。增添了語文教學的活力,增強了語文學科的魅力,很好地推動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但重課件輕視教學內功的提煉成了目前青年教師教學的一大弊病。
杜絕被課件牽著鼻子走,杜絕課堂成為播放幻燈片,讓課堂始終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讓教師始終以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法駕馭課堂,讓教師心中始終裝著活潑天真的學生去教學。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文集》,2008年6月出版,江蘇教育出版社.
[2]《于漪全集》,2018年8月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該文系甘肅省隴南市2017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語文教學滲透地域文化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LN[2017]68,課題負責人:林斌.】
(作者單位:甘肅省禮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