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禮
清晨逛早市,看到地攤上有賣艾草的,忽然想起又快到端午節(jié)了,不由得回憶起了兒時種艾草的趣事。
老家地處北方一個平原小村,人們對端午這個節(jié)日沒太多概念。村里的老輩人,大多沒什么文化,雖知道端午是“粽子節(jié)”,但很少有人知道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jì)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北方干旱少雨,鮮有葦塘,包粽子的材料不好找。特別是過去,人們能填飽肚子就已知足,吃粽子的事,對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連想也不會想。
雖然沒有粽子,但老家人過端午,大都會在門楣上掛一把艾草,一來說是避邪,二來可以驅(qū)蚊防蟲。在我的家鄉(xiāng),艾草是一種常見的植物,過去很多人家都會在院子里種。大人小孩都知道它是種藥材,在院墻邊種上一溜,收獲以后賣到村里的小鋪,能給孩子換個紙筆錢。種在房沿的水口下,還能防止雨水沖刷屋腳,一舉兩得。
莊稼人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耕耘稼穡,勤儉持家,地上生長的一草一木都珍若天物,喜愛有加。秉承父輩的天性,村里的孩子大都從小就喜歡花花草草,不管什么都喜歡在家里鼓搗著種。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好成活,也不用打理,還可以拿去換錢,自然成為孩子們的首選。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我很小的時候也在院子里種艾草。
艾草的生命力極其頑強,而且根莖繁殖的很快。第二年開春,大地剛剛解凍,在料峭春寒中,艾草便冒出了一簇簇的新芽,讓人喜不自禁。表哥告訴過我,這是艾草移植的最好時機。我用小鏟把艾草根挖出來,分成幾份,把家里所有的水口底下都種上了艾草。隨著“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我家房根下長出一排綠色的精靈,隨著春風(fēng)舞動,在艷陽下生輝。時光淺淺,歲月無痕。到了陰歷五月份,艾草長到一尺多高,我家的院子里,已是“日暖桑麻光似潑,風(fēng)來蒿艾氣如薰”了。我把它們割下來,學(xué)著別人家的做法,在門楣掛上一把,其余的晾干后拿到小鋪去賣,換回了好幾本小人書呢!夏天蚊蟲肆虐的日子,弄一把艾草點在屋子里,微醺的異香,會把蚊子驅(qū)趕得無影無蹤。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能灸百病”,故又被稱為“醫(yī)草”。記得我上學(xué)時有次崴了腳,母親就是用煮好的艾水讓我泡腳,兩次就消腫了。妻子懷孕時胎位不正,醫(yī)生給開了艾草,讓用它熏腳指頭,果然見效。而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nèi)找嬷匾暽眢w健康,艾灸這種傳統(tǒng)的療法,也隨之煥發(fā)了青春。如今,我家常備著各式各樣的艾灸盒和艾條,小病小痛,點一截艾條,煙氣一熏,熱火一烤,滿庭艾香,病癥全消。
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個艾草的食療方——
1.母雞艾草湯: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jīng)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2.艾草紅糖荷包蛋:針對宮寒不調(diào)或?qū)m冷不孕癥,艾葉有暖宮止血安胎的作用。
3.艾草雞蛋湯:艾葉有溫胃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胃寒冷痛。
4.艾草生姜水:治小兒咳嗽,尤適合于受涼、風(fēng)寒咳嗽,效果明顯。
5.艾草紅糖水:用于虛寒性痛經(jīng)。
6.艾草阿膠粥:月經(jīng)期間經(jīng)量過多時服用,適用血虛體質(zhì)者。
7.面粉蒸艾草:開胃暖胃,適用于胃寒疼痛、腹瀉。
8.艾草糍粑: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還可治感冒。
9.艾草綠豆餅:開胃消食、溫胃暖經(jīng),用于胃寒、胃痛、婦女虛寒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