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新疆教育事業(yè)的大力支持與幫扶,大量青年教師投身新疆的教育事業(yè)。青年教師在教學經(jīng)驗、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不足。對此,雁陣式“傳、幫、帶”的方法被應用其中,用來提高青年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引領青年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育援疆;雁陣式;“傳、幫、帶”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6-0043-02
【作者簡介】黃國超,浙江省諸暨市草塔中學(浙江諸暨,311812)教師,高級教師。
教育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援疆教師在開展“頂崗”教學工作的同時,向本地教師傳授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思想理念,提高本地教師教學水平,力爭打造一支具有較強發(fā)展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本地骨干教師隊伍。筆者援疆所在學校(新疆阿瓦提縣第四中學)擁有專職教師411人,教齡3年(含)以下教師138人,其中新入職教師30人,但援疆教師僅有13名,傳統(tǒng)“一對一”的師徒結對模式已不能滿足本校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需求。鑒于此,援疆教師團隊提出了通過雁陣式“傳、幫、帶”,切實提高青年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一些舉措。
雁陣式“傳、幫、帶”模式是以援疆教師為主的教師團體為頭雁,讓一部分已成長起來的幫帶對象作為“大雁”,形成“頭雁高飛,大雁競飛,雛雁快飛”的格局,為當?shù)貙W校構建起“雁陣團隊”?!邦^雁”由13位紹興援疆教師及本校教研組長和部分阿克蘇地區(qū)支教教師擔任;“大雁”由3年以上教齡,至少經(jīng)歷高中一輪完整授課的年輕骨干教師擔任;3年教齡以下的教師為“雛雁”。最終構成以26位“頭雁”、63位“大雁”共同幫扶116位“雛雁”的龐大“傳、幫、帶”隊伍。
一、幫助青年教師站穩(wěn)講臺
如何站穩(wěn)、站好講臺是青年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援疆教師帶領教研組開展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發(fā)揮備課組智慧,取長補短,整合與優(yōu)化資源,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備課質量及效率,進而提高教師教學質量,促進本地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每月開展“三課”活動,即每月上旬的援疆教師示范課、每月中旬的本地骨干教師展示課以及每月下旬的青年教師的匯報課,同時對常規(guī)課實行推門聽課。通過跟聽授課、評課這種培訓模式,有針對性地指導青年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實踐、傳授教學方法和經(jīng)驗,及時指出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及問題,使青年教師能夠較快適應教學工作,逐步成長為一名教學骨干。定期開展“同聽一堂課、共評一節(jié)課”等活動,并要求“雛雁”至少每日聽一課,“大雁”至少隔日聽一課,“頭雁”至少每周聽一課,并要求聽課以后必須評課、交流,及時對課堂進行總結與反思。學校教研室對教師的聽課情況進行檢查。
二、增強青年教師業(yè)務素養(yǎng)
援疆教師團隊積極鼓勵并指導本地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如教學基本功比賽、教育教學論文比賽等,以賽促教、以賽促研,本地教師在比賽過程中提高了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教學科研水平。如在教學基本功比賽中,導師團隊從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課堂教學等方面對參賽教師進行精心指導,進一步激發(fā)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掌握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熱情,加強了本地教師教學基本功,推進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每月實行“業(yè)務素質測試”,對比同學科“雛雁”的測試成績,考核相應“大雁”;對比“大雁”的測試情況,對“頭雁”及“雁群”團隊進行考核,形成“頭雁”領“大雁”,“大雁”帶“雛雁”的良性發(fā)展景象。各學科單周推出一名“雛雁”、雙周推出一名“大雁”開展校級公開課評比,形成以“測”促教,以“評”重教的良好氛圍。
三、提升青年教師科研能力
為更新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引領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援疆教師團隊定期開設專題講座,講座主題涉及面廣,每周一晚上舉行“怎樣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如何進行集體備課”等主題報告,每周三晚上舉行班級管理類培訓如“愛與責任”等主題培訓,每周四的分組教研活動上舉行“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課堂教學”“數(shù)學復習課授課指導”等學科專題培訓,通過系列專題講座、主題報告,豐富了青年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傳授了先進的教育經(jīng)驗,更新了青年教師教學觀念。
四、提供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平臺與制度保障
援疆教師團隊在學校成立了“樹人工作室”,將全體青年教師組織起來,實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全面培訓。由援疆副校長任班主任,教研室主任為副班主任,在學員中選定正、副班長。工作室有組織地制定班規(guī)、班紀,固定上課和活動日程;有計劃地制定培訓目標活動方式,確定考核和評估方法,建立獎罰制度;在組織青年教師的同時,還成立了“青年教師培訓班導師團”,由全校各學科的“頭雁”教師為主體,吸收部分學有專長、教有特色的老教師,由教學副校長任首席導師,領導導師團開展工作,對學員進行“教、導、考、評”。
通過一年分層培訓課程,使青年教師完成從入門期教師到熟悉期教師,進而向合格教師的轉變,使青年教師入職后,能夠接受系統(tǒng)的、科學的分層培訓和指導,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一只只“雛雁”快速成長為競飛的“大雁”,“大雁”發(fā)展成高飛的“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