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蔡
2020年4月26日,在安徽省郎溪縣某中學的開學日,七年級女生劉某某在搬宿舍時,突然從四樓陽臺墜落,重傷身亡。隨后,警方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這個女生在日記中自感患有抑郁癥,求助無望,開始為自己的生命做“倒計時”。
深圳的某個電視節(jié)目曾做過一次令人深省的測試。他們讓幾位參與者讀幾段不同的文字,讀完開頭,參與者大多面露譏笑,可當他們把段落讀完后,集體沉默:“當你們看到這條微博時,我已經走了?!薄罢埨斫馕业膾暝蜔o奈,原諒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見?!痹瓉?,這些文字都是抑郁癥患者自殺前的絕筆。
不少人對抑郁癥存在偏見,他們認為,抑郁癥就是不開心。但其實不是。抑郁,是一種活力的喪失。美國心理學博士奧康納在《走出抑郁》這本書中說:“抑郁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情感的喪失,一種疾病。”用生物學來解釋,就是患者大腦內傳遞人類情緒、認知的神經遞質出現(xiàn)了異常,導致開心、興奮等情緒指令沒辦法完整傳遞。它是不由人的、與意志力無關的一種精神障礙。
這些神經內部的病變,無法通過肉眼觀察,但看不到病變,不表示痛苦就不存在。除了情緒低落,它還會使人產生失眠、思維遲緩、幻覺幻聽、認知受損等一系列癥狀。這種迷茫的痛苦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
當各種痛苦堆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自殺行為。抑郁癥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第二大疾病?!爸袊破詹┯[”的數據顯示,中國抑郁癥患者數量約為8000萬人,每年大約有30萬人因此自殺。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專業(yè)治療。
由于對抑郁癥缺乏正確的認識,大部分人不知道、甚至不愿意承認自己有抑郁癥。他們覺得被確診為抑郁癥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很多人對抑郁癥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脆弱的人才會得抑郁癥。對抑郁癥的污名化,會給抑郁癥患者帶來羞辱和二次傷害。
抑郁癥就像是一場靈魂的重感冒,它需要配合藥物治療,需要別人的關心和理解。它不是“睡一覺就好了”這么簡單,也不是靠一句“你要堅強”就能消解的。
在TED上有個演講,說的是一個警察凱文的故事。有一天,凱文接到無線電消息,金門大橋上有個人想要跳河自殺。他騎摩托車趕到,勸住了這個年輕人,在之后的一個半小時里,他一直聽年輕人講述自己的抑郁和絕望。最終,這個年輕人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后來凱文問這個年輕人:是什么讓你再給希望和生命一次機會?年輕人回答:因為你聽了。對,只有這簡單的五個字,因為你聽了。
“傾聽”往往是“傾訴”的另一種救贖。請不要說他們矯情、玻璃心、心理素質差,無端的指責只會把他們推入更深的谷底。如果有一天,那個活潑開朗的朋友突然告訴你,他很悲傷。不要笑話他,聽他把話說完。告訴他:別怕,一切會慢慢好起來的,我永遠支持你。讓他知道:你永遠不會是一座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