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霞 堯正新
學校特色是學校辦學個性的具體體現,也是學校教育優(yōu)勢的集中展示。課程則是學校的靈魂,是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之一。崇陽四小著力構建“品·格”特色課程,實現育人目標。
一、“品·格”特色課程建構
課程的影響力決定學校的影響力。開放多元、充滿活力、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能為學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個性、更多選擇的成長環(huán)境,能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為了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學校根據學科特點,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品·格”特色課程,將原有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整合,分類型、分層次地提出了“三層課程體系”,即基礎課程、探究課程、個性課程。這三層課程又分為兩類六大課程:兩類課程即 “品”課程和“格”課程;六大課程即品雅課程、品習課程、品韻課程、格正課程、格物課程、格高課程。
“品”課程包括六大課程中的品雅課程、品習課程、品韻課程。品雅課程指行為習慣、文明禮儀課程、團隊互助課程、自理樂群等課程;品習課程指學校的傳統(tǒng)特色英語短劇表演課程、詩詞誦讀類課程;品韻課程指藝術類、民俗類課程等。
“格”課程則包括六大課程中的格正課程、格物課程、格高課程。格正課程又分為規(guī)則教育、責任教育類課程;格物課程分為探究、創(chuàng)新、科技類課程;格高課程則分為順性成長類、個性張揚類課程。
六大課程中,品雅課程和格正課程屬于基礎課程類型,品習課程和格物課程屬于探究課程,品韻課程和格高課程屬于個性課程。這樣的課程縱橫交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如右上圖)。
二、“品·格”特色課程的實施
構建好課程體系,還必須讓課程落地生根。崇陽四小結合學情和校情,全面落實“三層課程體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注重育人環(huán)境,提升辦學品位
環(huán)境文化對受教育者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學校著力提高校園綠化覆蓋率,最大限度地凈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為師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環(huán)境,把環(huán)境育人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相結合,在校內主干道旁設置眾多的愛護花草樹木宣傳牌,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習慣。學校結合“品·格”課程,大力開展墻壁文化、走廊文化、寢室文化、班級文化建設,充分挖掘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學校的三棟教學樓分別命名為樂學樓(激發(fā)興趣學習)、善學樓(善于學習、快樂學習)、礪學樓(意志品質的學習),旨在從感性、理性、意志三個層次上呼應學校的精神文化系統(tǒng);學校行政樓命名為厚德樓,旨在培養(yǎng)教師之大愛,彰顯學生品格之追求,提醒師生自查、自糾、自律;三棟學生宿舍分別命名自理樓、自律樓、自立樓,旨在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習慣、嚴格自律精神和責任擔當精神。
2.融合主題教育,錘煉學生品格
為了更好地實施“品格教育”,崇陽四小結合學校實際,給十二個月節(jié)分設了不同主題:一月求“創(chuàng)新”,二月養(yǎng)“習慣”,三月獻“愛心”,四月談“寬容”,五月說“感恩”,六月交流“快樂”,七月暢談“誠信”,八月分享“自律”,九月樹立“自信”,十月踐行“合作”,十一月進行“責任”教育,十二月實施“欣賞”教育。在實施“品·格”特色課程中,全體教師、家長、學生齊參與,通過課堂、升旗儀式、班隊會、社團活動、家庭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滲透品格教育,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將學生的道德認知、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有機結合,塑造品格文化,錘煉學生品格。比如,圍繞三月的“愛心”主題,學校開展了系列活動:上一堂愛心主題課、講講雷鋒的故事、說說身邊的好人、出一期愛心板報、幫父母做一次家務……通過 “愛心”主題活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奉獻,懂得了感恩。
3.結合地方文化,提高學生雅韻
崇陽人杰地靈,歷來英才輩出,京劇創(chuàng)始人米應生便是崇陽的杰出代表;崇陽提琴戲也如深谷幽蘭,別樣芬芳。這是根植于崇陽人民血液中的文化與魂魄,是崇陽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如何讓地方特色文化與學校的“品·格”課程有機融合,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本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進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傳承呢?
崇陽四小積極開展“傳統(tǒng)戲曲進校園”特色社團活動,以戲曲展演、戲曲互動等形式,讓學生感悟戲曲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在“我的中國夢——民樂·戲曲進校園”活動中,學校邀請了崇陽縣漢劇社“崇陽提琴戲”的專家走進校園,手把手地指導學生;邀請崇陽音樂家走進課堂,讓學生有機會與藝術家同臺演繹。學校編排的黃梅戲《到底人間歡樂多》不僅登上了崇陽縣戲曲節(jié)目展演的舞臺,還在咸寧市學生戲曲演唱比賽中獲獎。
地方特色文化進校園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對地方特色文化的興趣,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促進了“品格教育”的實施。
三、舉辦特色活動,培養(yǎng)素質少年
舉辦各種適合小學生的學科、文體活動,既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能使課內知識得以延伸與深化,更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徑。
1.藝術活動展風采
為了整體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崇陽四小在音樂學科中增設了葫蘆絲演奏及口風琴吹奏課程,提高了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感知和鑒賞能力。學校還定期舉辦藝術節(jié)活動,做到年年有主題,期期有創(chuàng)意,要求班班參加,人人參與,如“六月魅力童年節(jié)”“十二月小百靈合唱節(jié)”等。在以班級為單位展示活動的基礎上選拔優(yōu)秀節(jié)目參加學校會演,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中健康活潑地發(fā)展。
2.特色活動顯個性
為突出學校體育特色,崇陽四小結合小學生體能實際,精心打造陽光大課間活動,除了開設健美操、武術操、球類等常規(guī)活動,還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短跑、踢毽子、三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競技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又強健了學生的體魄,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
足球教育是崇陽四小的特色之一,學校把足球課打造成特色體育課程,通過課堂上的足球基本功訓練,提升了學生的足球技能,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更為學校的足球梯隊建設提供了保障。
3.踐行活動揚品行
教育的成效最終要反映在學生的行為習慣上。崇陽四小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大力開展國防教育、消防演練、研學旅行、演講比賽等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將模糊的道德認知轉化為鮮活的情感認同,強化了學生對“品格”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學校進一步引導學生把活動中產生的成功與愉悅等感性認識升華為深刻的理性認識,升華為清晰的道德觀念。
為讓“品格第一”的辦學理念深入學生心中,崇陽四小從文明、誠信、感恩等10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星級考核,實行班級評比制,每月給達到六星級的學生頒發(fā)班級“品格少年”證書,達到八星級以上的學生被授予學校“品格少年”稱號。
(作者單位:咸寧市崇陽縣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