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烽楓
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新課程標準中對家國情懷的定義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yīng)具有的人文追求,體現(xiàn)了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構(gòu)想,這一構(gòu)想是對上述家國情懷的一種繼承與發(fā)展,在對人民、國家的大愛基礎(chǔ)上融入了對世界的愛。究其本質(zhì),“家國情懷”是人對家人、國人、世人的一種深情大愛,是人的情懷是普世的情懷,它關(guān)注的是全人類的幸福而不僅僅是一家一國的幸福,正如魯迅所言“無盡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guān)”。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歷史教學中必須有人,有了人才能更好地塑造價值關(guān)懷,人文情懷,家國情懷素養(yǎng)才能落地。這里的人可以是歷史中群體的人也可以是個體的人,偉大的人也可以是普通的人,中國人也可以外國人。有人就有故事,有故事就能吸引人,歷史敘述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故紙堆里的人,讓他們成為歷史教學的主角,師生對話就從他們的經(jīng)歷開始,然后反求諸己,端正己身。
下面筆者以人教版選修六第七單元第二課《德國法西斯的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例來談?wù)勅绾斡靡詺v史人物為主線的教學涵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一、尋尋覓覓方得人——“在外者物色”
歷史的本質(zhì)就是特定時空中的人干了一些事,而其中人是歷史的核心。如何尋找歷史的人——影響歷史的大人物或則被歷史裹挾的小人物。他們形態(tài)萬千,卓約多姿,各具特色。他們有聲有色,栩栩如生。他們喜怒哀樂,成敗得失。紛繁的人物中怎么尋人?如何識人?
《奧斯維辛集中營》這一課有非常顯眼的人,如希特勒,圍繞希特勒的種族滅族思想由來,實施對猶太人滅絕計劃,建立奧斯維辛集中營及相關(guān)罪行等展開。也有辛德勒,電影《辛德勒名單》大家都看過,用辛德勒去穿線,主線明確,立意深邃,但是這些片段式或搭邊式的人物在突出主題升華立意上無法突出重圍,總感覺缺了點什么。
困索之余,筆者想能不能從蕓蕓大眾中去找一個人,經(jīng)歷了集中營里一切的人。如馬斯·伯根索爾幼年在奧斯維辛經(jīng)歷使他后來努力走上了維護人權(quán)與國際法的道路,他還寫過《幸運男孩—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的回憶》;還有安妮·弗蘭克寫的《安妮日記》,一個德國籍猶太女孩的日記,為了躲避納粹迫害安妮一家逃到荷蘭躲進閣樓,后被人出賣投入奧斯維辛集中營,最后死于毒氣室。再如《納粹人民舉手圖》中August Landmesser,他沒有舉手后來被送上戰(zhàn)場當炮灰等等。諸如此類的人還有很多。思考到此筆者有了一個更大膽的設(shè)想,能不能找個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看守,最好是女看守,殺人如麻的那種,從她的故事入手引人入勝、發(fā)人深思、回味無窮,把家國情懷從民粹主義深淵中拯救出來。經(jīng)過大量索籍,筆者找到了一個女看守厄瑪·格麗斯,通過她成為納粹劊子手的歷史來展開歷史敘述,真正做到用小人物撬動大歷史。
為了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家國情懷,筆者對《德國法西斯的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這一課進行教材的重組,把這一課分為兩大塊奧斯維辛的“罪惡篇”與“懲罰篇”,課題改為《罪與罰——“奧斯維辛女魔”的啟示錄》,以顏值超高的普通農(nóng)家女孩厄瑪·格麗斯成長為一個瘋狂屠殺猶太人的“奧斯維辛女魔”,最后接受審判的人物經(jīng)歷為主線進行歷史教學,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一下就吸引學生的眼球,他們主動投身課堂,對主人公報以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尋找歷史中的人,他可以是顯而易見成就突出的人,也可以是普普通通蕓蕓大眾的一員??梢允墙滩闹刑岬降娜耍部梢允墙滩耐獾娜?。歷史中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我們除了循著教材的蛛絲馬跡,順藤摸瓜尋找合適的人外,更要寄托于教師的專業(yè)閱讀去找人。歷史本來就是人的歷史,以人物為核心的教學,有助于啟迪現(xiàn)實中的人用歷史中的人去關(guān)照自我、反省自我,然后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完善自我。
二、風風雨雨才動人——“在他者溝通”
眾里尋他千百度,人來了,如何人盡其用其實是一門藝術(shù)。在課堂教學中把歷史中人引進來,有人就有故事,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對人事價值評判的正確引領(lǐng),這是家國情懷培育的著力點。沒有對具體人事的是非評判,育人往往會成為空洞的說教。
(一)首先將人的故事放置于歷史演變邏輯過程中
片段1:這一課的主人公厄瑪·格麗斯于1923年10月7日出生在德國一個貧苦的農(nóng)戶家庭,曾經(jīng)的她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
對應(yīng)史實:出生在凡爾賽體系壓制與約束時代。
片段2:1934年11歲的她加入“希特勒青年隊”。
對應(yīng)史實: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納粹獨裁統(tǒng)治真正建立。
片段3:1942年,年僅19歲的厄瑪·格麗斯成了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的一名女看守。1943年3月,她因功被調(diào)往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那她犯下滔天罪行。
85歲的諾曼·庫柏曾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英軍戰(zhàn)俘。她向記者回憶了集中營中最可怕的夢魘:“她(厄瑪·格麗斯)不是人,她是一個妖魔。她總是穿著厚重的皮靴,帶著一根鞭子和一把手槍。我們經(jīng)??吹剿龤埲痰貧蚰切┡舴傅膱鼍?。有時你能看到她手中的鞭子都被打斷了。挑選她看不順眼的囚犯送入毒氣室處死,當格麗斯對囚犯施展的暴行越殘酷時,她嘴角的笑意也就越濃。還殘忍地射殺過許多猶太囚犯,此外,她對在猶太囚犯身上進行的可怕人體醫(yī)學實驗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嗜好?!?/p>
——據(jù)英國《每日鏡報》2011年1月26日報道
對應(yīng)史實:納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犯下一系列罪行。
片段4:1945年12月13日,厄瑪·格麗斯接受審判,最終被處絞刑。當厄瑪·格麗斯被戰(zhàn)犯法庭執(zhí)行絞刑時,居然“平靜鎮(zhèn)定”地走向絞刑架,一只手臂竟然還抬起來行著納粹禮。
對應(yīng)史實:紐倫堡審判。
(二)基于歷史敘述展開對話,引領(lǐng)正確的價值評判
在歷史敘述中如何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lǐng)呢?
設(shè)計好的問題引出的師生對話是價值引領(lǐng)的關(guān)鍵。
師:“厄瑪·格麗斯被捕之后會主動伏法?”
生:“應(yīng)該不會。”
師:“如果不會,那么她會采用什么方式為自己開脫?”
生:“我只是服從上級命令而已?!?/p>
師:“服從命令就能免于處罰嗎?”
生:“不能算。”
師:“為什么?”
生:“人是政治的動物沒錯,但人也是理性的動物不是嗎?服從命令沒錯,但是也不能服從如此殘忍的命令?!?/p>
師:“說得好。我們是人,是頂天立地的人。厄瑪·格麗斯沒有把猶太人當人來看;厄瑪·格麗斯把希特勒當神來看;厄瑪·格麗斯放棄自己的理性,放棄了獨立的思考,成為他人的工具。她違反了人道罪,失去了對同類的最后一點溫情,變成殺人機器。”“厄瑪·格麗斯所謂家國情懷正確嗎?”
生:“不正確,已經(jīng)變成極端的民族主義者?!?/p>
師:“一個漂亮的女孩子成為殺人魔王,為什么?”
生:“人性使然,康德說過因為人的墮落與怯懦使得自己置于不成熟的狀態(tài),放棄了自己的思考,放棄了獨立思想。”
師:“不應(yīng)該將厄瑪?shù)牟怀墒鞝顟B(tài)簡單歸于厄瑪自己或則人性,人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人影響很大。洛克白板學說告訴我們?nèi)霜q如白紙,后來人的各種顏色都與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p>
(三)價值引領(lǐng)離不開對歷史現(xiàn)象的解釋
厄瑪怎么從一個天真的女孩子成為一個殺人魔王的?這個問題如果不解釋,學生不會發(fā)自內(nèi)心聽從我們的說教,價值引領(lǐng)就起不到作用。為此筆者引入一則材料,生成了一段師生對話。
材料:納粹統(tǒng)治時期的代表影片有:《藍十字(納粹)勛章》、《(納粹)沖鋒隊員的忠誠》、《忠誠的勝利》、《信仰的勝利》、《意志的勝利》、《青年希特勒分子奎斯》、《機智的希特勒青年》、《危險的猶太人》、《猶太人休斯》等?!丢q太人休斯》的影片簡介:猶太人休斯把高利貸放給窮困潦倒的德意志公爵。隨著利息越來越高,休斯獲得越來越多的權(quán)勢,并在公爵的莊園上建立猶太國,對德意志人犯下無數(shù)諸如強奸、虐待、折磨等罪行。 電影公映之后,很多猶太人遭到德意志年輕人的毒打。
——《1933—1945德國宣教電影史》
師:納粹時期德國電影所塑造德意志人形象是怎么樣的?
生:德意志人機智、勇敢、忠誠、有堅定信仰、意志力強但貧困。
師:德意志人又把猶太人描述成一個怎樣的“人”?
生:猶太人富有但是危險、無惡不作。
師:我們根據(jù)材料推測一下,德意志人認為猶太人富有的原因是什么?
生:通過掠奪德意志人,猶太人才富有的。
師:在這樣宣傳教育下,厄瑪·格麗斯會同情猶太人嗎?
生:不會,厄瑪·格麗斯本身家庭貧困,加上民族仇恨,對猶太人肯定恨之入骨。
通過這一系列設(shè)問筆者將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融入歷史的敘述與評判之中,這里我們不需要用過多筆墨渲染,簡短的師生對話就可以滋長了學生的情趣、孕育了學生的志趣,家國情懷由“趣”而生。
三、真真切切終達人—— “在我者生意”
英國歷史學家喬治·屈維廉認為歷史并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雖然喬治觀點有失偏頗,但是他道出了歷史教育最大功能——育人。
學生在分辨是非、善惡、正義與否的基礎(chǔ)上又該如何關(guān)照自己的成長呢?
筆者偶得一則新聞:2016年6月前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看守94歲賴因霍爾德·漢寧出來道歉。1942年1月至1944年6月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擔任守衛(wèi),檢察官指控他脅從謀殺至少17萬人。德國代特莫爾德地方法院6月17日在裁決中說,漢寧“知曉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每天都有無辜的人在毒氣室中被殺害”,協(xié)從謀殺的罪名成立,因此對他判處5年有期徒刑。“我為我的行為正式道歉。我真的很抱歉。我為自己袖手旁觀……沒有加以阻止而感到羞恥?!瓓W斯維辛是一場噩夢,我希望我從沒到過那里。”
——摘自新華社2016年6月19日消息
筆者順勢而問:賴因霍爾德·漢寧(94歲)為何沉默了71年才出來道歉?為何沉默了71年還出來道歉?
生:“前者是害怕法律的制裁,后者是良心的不安?!?/p>
師:“對,他以往不出來道歉是害怕受到法律的懲罰?,F(xiàn)在出來道歉是受不了自己良知的懲罰。對于一個有良知的人,他的罪的罰便是他心中良知的不安,這種不安與人間的一切懲罰相比,都更加沉重和可怕。這與社會環(huán)境有關(guān)嗎?”
生:“二戰(zhàn)后的聯(lián)邦德國推行一系列措施如致力于德法和解,推動歐洲的聯(lián)合;從教育、政治上反省法西斯罪行;實行收入調(diào)節(jié)政策,實現(xiàn)社會公平等來改造德國,等到法西斯產(chǎn)生土壤被鏟除,人的回歸是遲早的?!?/p>
師:“漢寧比厄瑪·格麗斯大一歲,他們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同事。大膽地設(shè)想下,如果厄瑪·格麗斯還活著,她會不會道歉?”
生:“會!一定會!納粹土壤鏟除了,她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師:“如果厄瑪·格麗斯生活在當下的德國,她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生:“如果人人都理性,這樣的不幸就不會發(fā)生。厄瑪會生很多美麗的寶寶,做一個普通善良的女人,養(yǎng)育著下一代,過著平凡而快樂的生活,或許還能與我們相遇在全球化的今天呢!”
同學們堅信厄瑪·格麗斯會出來道歉,堅信沒有納粹別有用心厄瑪會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同學們從厄瑪?shù)娜松?jīng)歷中看到了獨立思想自由人格的重要性,不被人惡意鼓動,會善待他人。一頁歷史,是一面鏡子。擦亮了鏡子,我們才能喚醒理性與良知,樹立人對家人、他人、國人、世人的一種深情大愛,立德樹人的家國情懷才能落地生根開花結(jié)果。
要讓歷史教學成為一種人生體驗,人物教學是關(guān)鍵;要讓家國情懷在學生心底長起來,人物教學是一種最為有效的策略之一。如果我們教學設(shè)計中盯住前人(歷史中人),課堂中服務(wù)近人(學生),心中想著遠人后人,謀求全人類的幸福不會只是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