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人類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fā)明。它既是人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產生飛躍的重要標志,同時又促進了人類思維能力的躍升。它對人類告別愚昧和膚淺、逐步走向文明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
人類可考的文明史,基本上都源自文字傳承。人類早期的文字都是從象形文字開始。蘇美爾人經(jīng)過上千年的使用和改進,逐漸把象形文字改造成了楔形文字。蘇美爾人在法律制度、宗教、文學、數(shù)學、天文學、建筑等諸多方面的成就,以及該文化對其他地區(qū)文明發(fā)展所起到的啟蒙和推動作用,都是通過楔形文字記載和傳播的。
至公元前538年,巴比倫王國被崛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滅掉,持續(xù)了3000年的歷史文明自此謝幕。1772年尼布爾研究成果的發(fā)布,使沉寂數(shù)千年的蘇美爾文明重見天日,也使我們看到、讀懂了4100年前的《烏爾納姆法典》和3800年前的《漢謨拉比法典》,領略了那一段文明的輝煌。
古希臘文化對人類文明影響巨大,與文字記載有直接關系。如《荷馬史詩》不僅是文學藝術的高峰,在歷史、地理、考古和民俗等許多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希臘社會和邁錫尼文明的重要史料來源。
柏拉圖被學界尊崇為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甚至是整個西方文化史中的偉人,與他撰寫了《理想國》《政治家篇》《法律篇》等一系列著作密切相關。
亞里士多德被稱為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絕非浪得虛名。因為他留下了400多部作品,如《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氣象學》《修辭學》《詩學》等。他的著作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
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伊斯蘭國家。公元7~8世紀,阿拉伯帝國一方面在擴張過程中廣泛搜羅世界各地的書籍,另一方面實施了一個持續(xù)100多年的翻譯運動,把所收集到的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波斯、古埃及、猶太等各種古文明著作,竭力翻譯成阿拉伯文字,使阿拉伯帝國迅速集東西方文明成就于一身。不僅大大促進了自身文化的飛速發(fā)展,也把大量珍貴的文物典籍、乃至在歐洲早已失傳的學術著作保存下來。
印度文明的傳承主要依賴梵文、巴利文等語言文字。在世界上各種古文獻中,梵文數(shù)量僅次于漢文,遠超希臘文和拉丁文。佛教早期的傳播方式主要是口耳相傳,其傳播力度受到很大局限。600多年后,龍樹對佛教進行了系統(tǒng)的理論化、體系化整理和創(chuàng)新,并以文字形式傳播,影響深遠。
1448年古騰堡印刷術的誕生,被認為是現(xiàn)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對推動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都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印刷術就像一個擴音器,把文字的力量擴大了千萬倍。
中華文化泱泱五千年,蔚為壯觀。從后來搜輯到的4500多個甲骨文和3700多個金文文字來看,漢字在商代即已形成體系。可是,中華文明后來依然呈現(xiàn)了夏商周斷代的窘態(tài)。中國歷史的官方記載,是從公元前841年的西周共和元年開始的。如果從那時起就尊重文化,保護好文字成果,那么中國古籍的面貌也會完全不同。
文字為什么會有力量?因為文字背后矗立著人,矗立著思想。思想是人的本質特征和標志。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
摘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