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佩
一起起家庭暴力事件,讓人觸目驚心;有些家庭長期默默冷戰(zhàn),讓人痛心疾首。家庭暴力這一“家庭癌癥”,侵襲著不少家庭,正在讓更多的孩子陷入困境。遠離家庭暴力已經成為社會的呼聲,成為孩子們的渴盼,成為家庭成員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景。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織細胞,孩子更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遠離家庭暴力,為孩子營造幸福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
終身學習,潛心“六項”修煉
修煉理解,理性施愛。偉大詩人泰戈爾曾說過,“愛是理解的別名”。只有在靈魂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才會有愛,理解之后方能相愛,方能相互包容。愛是一種感性的東西,非常容易失控。表達愛要理性,避免出現失控現象。
愛一旦出現畸形,將造成災難性后果,眾多的家庭暴力就是明證。只有理解的愛才能讓家庭充滿陽光,只有理性的愛才能給予被愛者力量,才能讓愛者與被愛者一起走上幸福的大道。作為一個家庭,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相互理解,正確施愛,健康施愛,這是抵御家庭暴力的根本,也是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基礎。
修煉內心,履行家庭責任。理好家政,要從我做起,從內心做起,履行家庭責任,做到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持家,讓家人和睦相處。
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暴力事件的發(fā)生,與家庭責任意識淡薄甚至拒不履行家庭責任有密切關系。一位作家曾說:“如果說婚姻是河流的話,那么責任感便是這條河流的堤壩,沒有責任的婚姻,必然如沒有堤壩的河流一樣,遲早會干涸甚至死亡?!被橐鋈绱?,家庭同樣如此。我們要徹底清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改掉大男子主義的作風,防止女子霸權主義產生,培育“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認真修煉內心,履行好家庭責任。
修煉自覺,敬畏法治。作為一個公民,作為一個家庭成員,自覺遵守法律是我們的應盡之責,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相關條款,從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方面對家庭暴力行為進行了明確法律約束。2016年3月,《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進一步推進了反家庭暴力有法可依的法治進程。社會公眾的反家庭暴力意識逐步提升,許多家庭暴力受害者敢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除了營造全社會關心家庭健康發(fā)展、堅決反對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圍、繼續(xù)加大法律懲治家庭暴力行為之外,我們每一位家庭成員自覺敬畏法律、提高法治素養(yǎng)也尤為重要。
修煉尊重,學習教育規(guī)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边@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教育的形勢也在快速變化。但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是一脈相承的,我們不能把孩子當成學習的機器,不能把孩子當成幫助家長實現“夢想”的替代品,而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減少甚至避免因為家庭教育矛盾而產生的家庭暴力行為。
修煉自律,控制電子產品。時至今日,網絡和電子產品早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的必備條件和工具,但如何在家庭中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話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2018年調查發(fā)現,86.5%的中國中小學生擁有多種電子產品,在多種電子產品中,中國學生擁有最多的是智能手機,占68.1%,其次是普通電腦,占41.2%、平板電腦占36.7%,不能上網的一般手機占18.4%??萍际且话央p刃劍,家長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已進入“斗智斗勇”的狀態(tài),而家長自身如何做出表率,安排豐富的家庭生活、學習生活,值得深思。
修煉自控,管理好情緒。情緒是一種內部的主觀體驗,具有動力性、激動性、強度和緊張度等特征。情緒發(fā)生時,總是伴隨著某種外部表現。一旦情緒失控,有的人就會大打出手,甚至做出后悔終生的事情。許多家庭暴力事件就是情緒宣泄不當而產生的后果。
拿破侖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情緒管理正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工作的重要課題。第一,我們要分析脾氣變壞的原因,是工作不順、家庭不和,還是孩子“不聽話”等情況。第二,要學會調整情緒。當自我難以調整,要找家人、朋友交流,共同找到解決的辦法。第三,要做好“家庭體檢”。每個月安排一個合適的場所,公園、咖啡吧、茶樓等均可,一家人好好聊聊天,分析一下家庭最近的各項事務,實現彼此理解、共同解決,彼此給予對方更多的愛和力量。
精心營造,構建“四好”成長環(huán)境
營造溫馨和諧的好環(huán)境。古人云:家和萬事興。當今社會發(fā)展太快,人們的焦慮感不同程度上升。一旦遇到挫折或者處理不當,很容易傳遞到家人身上,轉嫁到孩子身上,甚至引發(fā)家庭暴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用愛、用心對待每一位家庭成員,站在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站在培養(yǎng)民族接班人的高度,站在打造幸福生活的廣度,讓家庭更溫馨更和諧。
營造平等交流的好環(huán)境。在中國許多家庭,家長的專制主義表現仍然存在。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分享必要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這些都是家長應該做的。但我們不能忽視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孩子與我們每個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我們家長應該學會俯下身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傾聽孩子的意見,做到平等交流。特別是孩子在青春期,或多或少都會有逆反心理,家長更要尊重孩子,實現有效溝通。
營造共同學習的好環(huán)境。這是一個學習型社會,知識迭代迅速,在陪伴孩子學習的同時,家長堅持學習也非常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要盡量不看電視、不大聲打電話、不在家中安排接待,可考慮做必要的家務或者看書。每周安排專門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一本好書,或者分享哲理故事、時事新聞等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一起分享音樂、繪畫等,共同營造濃厚的學習環(huán)境。
營造開放有趣的好環(huán)境。如今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已經很大了,如果一天全部“鉆”在學習里,孩子的成長肯定要出問題。久而久之,看到付出與成績不成比例,家長也要出問題,產生家庭矛盾。家長要有培養(yǎng)人才的大格局,要有百年樹人的開放胸懷。越是學業(yè)緊張,家長越要給孩子減壓,與孩子一起商量,安排有趣的活動,包括鍛煉、品嘗美食、旅行等,讓孩子生活在陽光雨露下,找到快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健康幸福地成長。
(作者系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副教授)本文系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公益普惠背景下重慶市社區(qū)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質量評價與提升機制研究”(19SKGH027)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