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華
摘 要:學生作文“沒話寫”是一個一直存在卻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原因在于我們還沒有足夠理解學生,對學生的“特長”關注:不夠。“基于學生自覺的生活作文研究”表明:珍視學生創(chuàng)造天性,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發(fā)揮學生觀察特長,可以引導學生感知生活;創(chuàng)造學生自由生活,可以成就學生天生喜歡的自由習作;允許學生自由批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實踐驗證,發(fā)揮學生以上“特長”,學生可以形成生活自覺,作文“沒話寫”的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關鍵詞:學生;習作;特長;生活自覺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4B-0060-02
作文,是學生試圖把自己生活中的所憶、所思、所想,清晰、生動地用書面文字表達出來的作品。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當下很多學生是沒有“生活”的,他們總感到自己“沒話寫”,尤其是近年來,由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明顯加快,“沒話寫”的呼聲已經(jīng)越來越高。無論是過去的“沒話寫”,還是當下因為時代發(fā)展問題而造成的“沒話寫”,都基于同一個原因,即是缺少對生活應有的“自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其中后者是前者更好的境界。
因此,在作文教學當中,我們要立足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做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寫作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珍視學生創(chuàng)造天性,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學生天生就有創(chuàng)造的欲望,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常常是令人驚嘆的。20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的生活資源是匱乏的,但那個年代的學生,并不缺乏玩具,也不缺乏游戲。沒有挑花棒,拔幾棵草稈,剪刀一剪,挑花棒就有了。給他們幾根皮筋,他們能編出許多跳皮筋的花樣。一邊跳,一邊還有自編的兒歌唱著:“劉胡蘭,十五歲,參加革命游擊隊……”有歌頌革命英雄的,也有充滿童趣的。
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好了,有了現(xiàn)成的各色玩具,但他們同樣喜歡創(chuàng)造。比如,女學生最喜歡的是可以DIY芭比娃娃的衣服,自己給芭比娃娃設計造型。男孩最喜歡的變形金剛,可以把變形金剛變成自己喜歡的造型。
可以說,學生的創(chuàng)造行為就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幾乎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夢”中,倘若他們的夢不被生活所“打攪”,那他們會愿意永遠待在那“夢”里,以至于成為長不大的學生。但,那畢竟是一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也不利于學生寫出更高質(zhì)量的作文。因此,學生需要我們將其從“夢”中引導到“生活”中來。
比如,筆者研究對象中的一個學生特別喜歡給芭比娃娃設計衣服,式樣繁多,她自己也十分驕傲。于是,筆者專門為她開了一個時裝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她為芭比娃娃熟練更換衣服的場景讓全班同學大開眼界。于是,筆者“因勢利導”,請她為本小組同學每人設計一套“時裝”,并且撰寫“時裝發(fā)布稿”。她爽快地答應了。為此,她請她爸爸利用電腦搜集了很多發(fā)布稿,并且煞有其事地學寫起來。在為小組成員舉行的“時裝發(fā)布會”上,她的發(fā)布稿贏得了全班同學的陣陣喝彩。從此,她開始留意起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來:各種人等的穿著,新款衣服的廣告詞,甚至愛屋及烏地看很多產(chǎn)品的廣告……她的作文也受這方面影響,逐漸變得生動、多彩起來。
只要教師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是有著創(chuàng)造天性的,這應該是引導學生進入自覺生活,從而實施作文指導的基礎。
二、發(fā)揮學生觀察特長,引導學生感知生活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學生到了哪里都會東張西望,他們雖然不像法布爾那樣會對昆蟲著迷,但只要是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就一定會認真地“多看幾眼”。但為什么即便如此,學生還是沒話寫呢?那是因為學生在觀察的時候,思維并沒有深度介入。這也正是當下我們的習作教學所欠缺的。
要讓學生的思維介入,就要引導學生調(diào)動多個感官對生活進行感知。當前很多學生確實喜歡觀察,但他們只是動用了視覺觀察。這也造成了學生的很多作文其實是一種視覺作文。因此,筆者經(jīng)常帶領學生做“眼耳鼻舌身意”大聯(lián)動的游戲。有時我們讓眼睛和耳朵成為好伙伴,有時我們讓鼻子和舌頭成為好伙伴,有時我們讓觸覺和一剎那的想法成為好伙伴。
游戲是有意識的,但它帶來的作用是——學生形成了無意識地調(diào)動多種感官感知生活的習慣。這樣一來,學生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沒話寫了,而且寫出來的文字也顯得十分豐富、生動。
請欣賞下面的一段話:
哇!彎著腰的茄子苗終于挺起身子,打起精神了。我摸摸葉子,就像摸著天上軟綿綿的白云。它帶著綠色帽子,我又摸那還沒長大的葉子,真軟。我甚至用鼻子聞了聞它們:哇,真是好鮮嫩的味道??!我還仿佛聽到它們“咕嚕咕?!彼蔽÷吨榈目鞓妨?!
這樣的習作,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學生完全形成了全方位感知生活的習慣,他們已基本上形成了對生活的高度自覺,筆者以為,生活在他的眼里,已基本上變成了一首詩。
三、引導學生自由生活,成就學生自由習作
其實,正是因為當下學生生活的不自由,才造成了他們對生活失去了自覺。筆者以為,自由的生活才能給學生的習作帶來源頭活水。我們知道,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不自由,主要是由于應試教育以及時代發(fā)展給了年輕父母更多的壓力,使他們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教師必須在學生對自由生活的需要和現(xiàn)實生活中尋求一個自由的空間,筆者的策略就是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在多彩的活動中,自由釋放自己的天性,從而讓他們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自己的人生是有意義的,最終使他們開始自覺關注生活。
那怎樣開展豐富的活動呢?筆者的做法,一是利用現(xiàn)成的時令節(jié)日:比如在傳統(tǒng)節(jié)日舉辦一些有地方特色,民俗風情的活動。如立夏節(jié)的“蛋王爭霸賽”,端午節(jié)的“粽子樂樂樂”,中秋節(jié)的“我來做月餅”,元宵節(jié)的“元宵燈謎會”等;二是抓住每個季節(jié)親近大自然,如春天的郊游,夏天的“西瓜節(jié)”,秋天的“我和落葉有個約會”,冬天的打雪仗、堆雪人。三是創(chuàng)造勞動的樂園:有條件的還可以在校園里開辟一塊菜園子,和學生一起學播種,一起培植,享受勞動的樂趣,一起收獲,享受收獲的甜美。
請欣賞下面一段話:
哇,真是太快了,我的無花果枝條長出了一個嫩嫩的小芽兒。
小芽兒青中帶黃,黃中帶青,可愛極了。像一個小娃娃的臉蛋,又像一顆漂亮的小鉆石。
澆水的時候,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多的時候無花果苗就好像在說:“哼,這么多水,不把我淹死才怪!”少的時候又好像在說:“嗚嗚,再給我一點水嘛,我要渴死了呀!”這時的無花果就變得很嬌氣。
……
多么自然的語言,多么真摯的情感,學生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如此自由而又富于詩意,他們越發(fā)喜愛自己的生活了。
四、允許學生自由批評,形成學生反思習慣
只有學會了反思,生活對于學生來說,才會更加值得注意。如何吸引學生反思生活呢?當然,是發(fā)揮學生“批評”的特性。學生對學生的批評往往是“一針見血”的,是自由的。一百個讀者眼里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對學生來說更加合適,學生往往對一種現(xiàn)象有自己獨特的視角。
如何發(fā)揮學生自由批評的“特長”呢?當然點評的對象是學生基于生活的作文,而批評的方式當然是自由、自由、再自由。教師往往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品,因此,有時候教師的批改、點評反而束縛了學生的表達方式。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來互相點評,甚至是幾個學生分別點評。這樣既保留了學生作品的學生特色,又讓學生得到了遣詞造句能力的鍛煉。
學生自由的批評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批”。筆者常常讓學生在教室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家自由表達觀點,并且具體到內(nèi)容和形式和句子的表達?!霸u”,就是給學生的作品一個定位,這樣使小作者有一個自我努力的方向。
實踐證明,自由的批評就像“沙龍”一樣,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是自由的,他們的發(fā)展也就自由了,更重要的是,他們逐漸形成了對生活的自覺反思,他們也更加認為生活是“生”的,是“活”的了。
總之,學生不能對生活形成自覺,正是因為他們的天性,他們的“特長”被泯滅了的緣故,只有真正讓學生的特長發(fā)揮出來,他們才能真正自覺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反思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樂趣,才有想寫作的欲望,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生動豐富的習作作品。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的立項課題《基于兒童自覺的生活作文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GH2018155。
參考文獻:
[1]周慶華.思維與寫作[M].臺灣: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5.
[2]陳林.課外閱讀課程的閑適性本質(zhì)及其實踐啟示[J].教育學術月刊,2017,(7).
[3]羅玉梅.新時代農(nóng)村中學語文老師的困惑[J].課程教育研究,2020,(2).
[4]李初紅.網(wǎng)絡語言對中學語文教學影響探究[J].才智,2020,(3).
[5]楊紅,張婧.中學語文新詩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2).
[6]李銘鴻.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
[7]馬俊良,馬艷梅,李祥熙.中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體現(xiàn)[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