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金偉
大凡到過桂林的人們,無不沉醉于桂林山峰的雄奇和漓江之水的秀美。然而,在桂林市區(qū)西北大約100km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境內(nèi),卻有一處您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被譽為“世界梯田之冠”的龍脊梯田。
去年十一小長假,我攜家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龍脊梯田的真容,領(lǐng)略八桂山水的魅力所在。
由于假期游人數(shù)量陡增。所以與同往的其他散客合租了一輛商務(wù)轎車。一來可以免去乘座長途大巴的旅途勞頓之苦,二來也可以方便家人觀賞路邊的景致和了解沿途的人文風俗。
為了趕行程,我們一大早便從桂林出發(fā)了。
十月的桂北,秋高氣爽。旅行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向大山深處的龍勝進發(fā)。一路的群峰疊翠,白云繞澗,溪流歡唱。山間的吊腳樓若隱若現(xiàn),空氣中不時飄來四季桂的花香。身著艷麗服裝的壯家和瑤家的土著居民,連同如畫的美景不時從車窗外閃過,正是他們和他們的祖先,用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罕見的世間壯舉。
正午時分,我們來到了龍脊山下被譽為“天下第一長發(fā)村”的黃落瑤寨。據(jù)司機(兼導游)講述,長發(fā)村是紅瑤人的世代聚居地,全村400多人,村里180名女性的頭發(fā)長度平均為1.7米,最長的達到2.1米。故有“天下第一長發(fā)村”之稱。因此,紅瑤女性的長發(fā)吸引大批中外游客。
由于錯過了長發(fā)女表演梳理長發(fā)的時間,我們沒能看到他們表演梳理頭發(fā)的過程和細節(jié)。但是在午餐的時候,我們碰巧遇到了一位推銷土特產(chǎn)和瑤家飾物的老奶奶,老奶奶80多歲了,略顯單薄瘦小的身上掛滿了各色紅瑤服飾,手里拿著幾塊或十幾塊錢的各種小飾品,挨桌的尋找買主,他的臉上看不出有半點倦容和疲憊,她推消物品的方式很特別,既不大聲吆喝,也不央求買主,只是對你微笑并輕輕擺弄手里的物品。這也許正是千百年來,紅瑤人民賴以傳承的質(zhì)樸文化的根基吧!
出于對老人家的敬仰和尊重,妻子買下了一串象征平安和幸福的瑤家平安結(jié),在征得了老人家的同意后,妻拉著老人家的手合影留念,一張尋常的照片,不正是記錄著人們追尋幸福,尊重勞動的美好愿望嗎!
由于著急趕往平安寨景區(qū),在長發(fā)村只逗留了短暫的時間,品嘗了特色的竹筒雞和竹筒飯。畢竟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那雄奇壯美的龍脊梯田。
旅行車從山腳下盤山而上。經(jīng)過幾公里的顛簸和擁堵路段,終于在午后兩點多鐘到達景區(qū)入口。因為晚上要趕回桂林市區(qū),所以,我們選擇了乘座景區(qū)索道上觀景臺。
平安寨北壯梯田,自下而上有五六里長,五六里寬,從海拔300多米起,向上一直延伸到海拔1180米,最大垂直落差700多米,坡度大多在26到35度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
沿著索道徐徐而上,迎著午后的陽光,一幅峻美的、泛著金黃的立體畫卷,挾帶著淡淡的稻香,撲面而來啦!
極目仰視,梯田如帶似鏈,層層疊疊,一直延伸到山巔云翳。在65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久居于此的壯族人民,一代一代的,把這里大大小小的山體,雕琢的像一只只有著美麗花紋的螺螄或半皺半開的巨扇。他們或大或小,或窄或?qū)?,如盤似線,錯落有致,跌宕起伏,連綿不斷。那山腳下湍急的河流,山巔那皚皚的白云和逶迤在金色稻田里的山間小路,把這里的山川,勾落得如同濃墨重彩的油畫。
索道掠過高大的樹梢和長滿飛機草的的石壁陡崖,40多分鐘后,我們來到了位于山頂?shù)挠^景臺。山風輕拂,縱目四望,山坳里壯寨的吊腳樓清晰可見,仿佛一伸手,便能觸摸到他那褐色的茅草屋頂。
如果說從山下看,梯田像是通往藍天的天梯。那么從山上往下看,那豐富多彩的柔美線條,曲曲彎彎,像波浪,似彩帶,再加上在田間勞作的壯家農(nóng)民,不由得使人聯(lián)想到,那鑲嵌在山坡上條條的金線,不正是優(yōu)美絕倫的五線譜嗎!那勤勞的、正在勞作的壯家兒女,不正是這五線譜中跳躍舞動的音符嗎!
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大千世界的自然之美,再加上龍勝各族人民世世代代適應(yīng)環(huán)境、順應(yīng)自然的樸素的生存觀和發(fā)展觀,才造就了這世界罕見的、令人震撼的雄渾峻偉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