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偉強、巖郎林
為了保障我國公路交通網絡的完善和發(fā)展,急需對公路施工環(huán)節(jié)的工藝進行合理改善?,F(xiàn)如今我國公路面積使用瀝青路面,雖然這種路面施工工藝反響很好,但事實上在具體施工時,還是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公路施工往往避免不了重型設備的碾壓問題,所以勢必要對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施工工藝進行改善。根據筆者多年的實際施工經驗總結發(fā)現(xiàn),在施工時進行連續(xù)施工工藝,可以使施工效果有較大改善,提升路面工程的質量[1]。
現(xiàn)有某工程路段,路段總長共計107.403km,路寬為雙向六車道,路基總計33.5m 寬。有部分路段為碎石墊層挖方路段或填土高度不足2.5m 高的填方路段。在施工正式開始之前,抽取路段進行試驗性的施工。抽取路標段在A 段進行施工。并將所抽取路段再次分為兩段:路標A 路段使用傳統(tǒng)施工工藝,作為對照組進行施工試驗;路標B 路段使用水泥對碎石基層進行加固,結合抗裂縫劑一同使用,在對路面進行施工時,使用上文所提到的連續(xù)施工工藝。根據兩組工程的各項工程詳情的對比,對連續(xù)施工工藝進行完善和改正。
依據現(xiàn)場情況判斷,此工程需要3 臺拌和機同時進行施工作業(yè),選用WBC-500 水拌和機。在施工開始前就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檢修等必要的程序,在進行K60+100~K60+300 路段施工時需要加入抗裂縫,對設備的調試要更加細致,控制好轉速。
由于施工試驗所選路段與拌和機之間有一定距離,大概在8km 左右。為了使得施工不出現(xiàn)意外,該次施工調用了6 輛載重量20t 的自卸車,以滿足施工需求。定期對運料車的車廂進行清理,防止車廂出現(xiàn)積水。對所用施工材料進行充分混合后,應即刻送往施工現(xiàn)場,避免混合料中的水分蒸發(fā)過多。如若混合料的狀況不佳,發(fā)生結團或者離析的現(xiàn)象就不能使用。在施工前,確保熨平板的高度和所預設高度吻合;施工時,要足夠嚴謹,每隔一段距離對攤鋪面的高度和坡度監(jiān)測一次,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穩(wěn)步進行;施工中,使用三架攤鋪機同步施工,保證三臺攤鋪機之間協(xié)同作業(yè),確保路面的平整度[2]。
在進行攤鋪完成后的基層碾壓施工時,碾壓過程必須嚴格執(zhí)行,使用最科學合理的碾壓施工方案,計算好最佳的碾壓次數(shù)。此次工程的碾壓方式為:首先進行一遍靜壓,再進行一遍小振、兩遍大振,然后一遍小振一遍靜壓。共計對基層進行6 次碾壓,確保路面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另外,碾壓過程中,要控制好碾壓的長度,碾壓過后的路段分層明確,設置明確的標識,控制施工速度,碾壓的速度應保持在1.5~2km/h 之間。進行直線作業(yè)時,要遵守由邊緣至中間的碾壓順序;在曲線路段和超高路段,碾壓方式則變?yōu)橛蓛葌绒D至外側。相鄰的碾壓部分的重疊段應為碾輪的二分之一,確保碾壓的效果?;鶎拥哪雺涵h(huán)節(jié),要在水泥的初凝時間內完成,一般不會低于45min。碾壓完成后,進行質量檢查,保證壓實程度,以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建設。
本文的路面工程施工工藝為連續(xù)施工,需要攤鋪機2 臺,2 臺攤鋪機分工協(xié)同合作,一臺設置寬度為12m,另一臺寬度不限,可自由調整。可調寬的攤鋪機要備有可調式的活動平臺,另需要4 臺鋼輪壓路機和兩臺重型的輪胎壓路機。
3.4.1 攤鋪施工
攤鋪工作開始之前約1h 對熨平板進行預熱處理,保持溫度穩(wěn)定在135℃以上,避免攤鋪料和熨平板之間有較大溫差,從而導致工程質量下降。還要依據實際的施工情況,將攤鋪速度控制在4m/min,確保施工路面均勻。
3.4.2 碾壓施工
攤鋪后的碾壓工段通常情況下分為三個施工階段:初壓、復壓和終壓
初壓,在攤鋪基本完成后開始碾壓,此時攤料還處在高溫。通常選用滾筒式的壓路機進行碾壓作業(yè),碾壓方式為由外向內,碾壓的重疊區(qū)域仍為二分之一的碾輪寬度。在碾壓過程中,不允許壓路機進行轉彎、調頭等操作,保持碾壓工作的連續(xù)性。
復壓:此階段的碾壓工作在初壓結束后進行。此階段的施工需要由兩種不同規(guī)格的壓路機進行:13t的雙輪震動壓路機和25t 的輪胎壓路機。兩種壓路機一起進行碾壓作業(yè)。復壓過程的碾壓至少要進行8 遍以上,確保碾壓效果。
終壓:最終階段的碾壓作業(yè)的目的是消除路面的碾壓輪痕,解決路面的細小裂隙問題。一般采用膠輪壓路機進行此階段的碾壓[3]。在終壓結束后,路面溫度需控制在110℃。
在結束路面工程的各環(huán)節(jié)施工后,為了確保路面碾壓效果滿足設計所需,可以實施各項檢測。一般包括基層含水量、壓實程度等標準的測量。通過這些測試來對工程質量進行檢驗和驗收,根據數(shù)據中所反映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處理。
初步的施工完成后,要對路面的3d、5d、7d 處進行鉆芯,用于對不同部位基層的壓實度的檢測和含水量的檢測,查看是否到達了標準。對上述的試驗路段和正常傳統(tǒng)施工路段分別進行檢測,比較所施行工藝的各項。依據施工要求,對基層進行含水量的檢測。在測量后發(fā)現(xiàn),基層的強度和此階段路段的含水量息息相關。各樁號的含水量檢測結果并無太多差別,僅存在很小范圍的數(shù)據浮動,并發(fā)現(xiàn)在7d 內的含水量檢測結果是最接近最佳含水量數(shù)據的。
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在路面施工后,每七天進行一次灑水處理和常規(guī)的路面養(yǎng)護,但是這樣的養(yǎng)護周期對于路面的損失反而更大。在外界溫度較高的情況下,路面的水分迅速蒸發(fā),路面在較大收縮應力的影響下導致路面出現(xiàn)一些縫隙。與傳統(tǒng)施工工藝不同,連續(xù)施工工藝選擇在進行攤鋪基層后立即對瀝青面進行攤鋪,通過人工干預手段,使基層和外界環(huán)境隔開。其有相對溫和的內部環(huán)境不會產生較多的裂縫,可以降低干裂縫隙的出現(xiàn)概率。而在壓實度的檢測數(shù)據上還可以看出,實施連續(xù)施工工藝的路面的最終壓實度在98%以上,滿足施工設計需求,證明了此施工工藝的切實可行。
在完成了基層的壓實度測試和含水量測試,并取得滿意的結果之后,要對層與層之間的粘結程度進行相應的測試,以確保工程的質量。在文中所提及的工程中,選擇了剪切試驗和拉拔強度測驗相結合的方式對粘結度進行檢測。
4.2.1 剪切試驗
所謂剪切,顧名思義,就是對樣品進行剪切處理,測試樣品的抗剪切能力。首先依舊是通過鉆芯機獲取圓柱形的試件,選擇規(guī)格為10cm×10cm 在進行測試,測試后發(fā)現(xiàn)使用常規(guī)施工路段試件的各層之間的粘結程度要明顯低于使用了連續(xù)施工工藝的路段試件。各層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分界線,界線截面光滑粘結度低。反觀使用了連續(xù)施工工藝的路段的試件,發(fā)現(xiàn)各層之間的咬合較為緊密,視覺上感官各層已成為一體,并且互相有這約15dm 的滲入深度。初步觀察后施行剪切處理,使用連續(xù)施工工藝路段的試件,抗剪切強度為0.81MPa,而使用了傳統(tǒng)工藝的路段僅為0.58MPa,增幅明顯,體現(xiàn)了此工藝的可行性和優(yōu)勢。
4.2.2 拉拔試驗
進行拉拔強度的測試時,測試的圓柱形試件需用鉆芯機,經鉚具固定后,使用液壓機進行拉拔強度測試。在進行多項應力水平的測試后,得到結果。在25℃的時候,液壓機速率為10mm/min 的情況下,得到的拉拔強度為0.06MPa。
我國的公路網絡在不斷健全完善中進行了公路施工工藝的改進與科學創(chuàng)新,其中瀝青路面在我國公路路面的選擇中占據了主要地位。所以,我們要提升瀝青路面的工程質量和工作效率,避免瀝青路面完工早期出現(xiàn)裂縫等問題。為此,文中提出了在混合料中適當添加抗裂縫劑,用以增強瀝青路面的抗裂縫能力,配合連續(xù)施工工藝,進一步提高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推動我國公路網絡的健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