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芬
鄭州市中醫(yī)骨傷病醫(yī)院骨關節(jié)三科,鄭州 450016
股骨頭壞死是由于股骨頭血液供應中斷或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修復,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發(fā)生改變、股骨頭塌陷的疾病,臨床多表現(xiàn)為腹股溝疼痛、關節(jié)活動或負重行走功能障礙[1]。由于生活能力降低,且治療時間較長,患者易產(chǎn)生心理應激反應,出現(xiàn)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恢復。目前研究[2-4]表明,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有利于肢體功能恢復。因此,本研究對骨頭壞死患者應用中西結合護理,并對其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36.35±3.48)歲,年齡范圍為25~48歲;體重(68.42±2.57)kg,體重范圍為55~79 kg。觀察組,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37.14±2.65)歲,年齡范圍為27~46歲;體重(68.85±2.23)kg,體重范圍為56~81 kg。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X線片和CT檢查,確診為股骨頭壞死并行保守治療;治療依從性良好;患者及家屬知情研究目的,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者存在其他影響本次研究的疾??;合并全身急慢性嚴重感染者;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者;主要臟器功能異常者。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給予患者舒適安靜病房,保持良好通風,控制溫度、濕度;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講述治療期注意事項;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及時疏導安慰;調(diào)整飲食結構;制定相關康復訓練計劃,促進患者恢復。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中醫(yī)護理:①情志相勝療法 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根據(jù)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利用一種或多種情志制約另一種過極情志,消除患者病態(tài)情志,以此改善因過極情志引起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②中醫(yī)辨證藥膳護理 針對患者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護,指導患者進行飲食調(diào)整;對于五心煩熱者,可給予太子參或西洋參,益肺陰、清虛火;對于肝腎陰虛者,可給予熟地黃、山藥,滋陰補血、補氣益腎;對于脾腎陽虛者,可給予淫羊藿、肉蓯蓉、菟絲子、仙茅等,并注意患者防寒保暖;對于氣滯血瘀者,可給予桃仁、丹參,通暢脈絡、消散瘀滯;③中藥外敷護理 選取乳香、血竭、三七各10 g,川芎、續(xù)斷、延胡索、羌活各15 g,骨碎補、五加皮各20 g,制成藥包,加熱后外敷于患處,2 h/次,2次/d;④穴位推拿護理 采用揉法、法放松患者髖、臀部、大腿內(nèi)側,3~5 min/次;點按法按壓風市、承扶、環(huán)跳、太溪、昆侖等穴,1~2 min/次。2組患者均干預4周。
比較2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肢體功能改善情況,采用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對患者肢體功能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90分表示恢復優(yōu)良,80~89分表示恢復較好,70~79分表示恢復尚可,<70分表示恢復差。
比較2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運動、洗澡、進食、上下樓等能力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反之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Harris評分、Barthel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2組患者Harris評分、Barthel指數(shù)均較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Harris評分、Barthel指數(shù)比較(n=36,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股骨頭壞死的發(fā)生可伴隨肢體功能障礙、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會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患者恢復[5]。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含了病房護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預、功能鍛煉等內(nèi)容,但局限于穩(wěn)定患者病情,仍需患者自身緩慢恢復,時間較長,不利于患者預后。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是根據(jù)臨床中護理不足之處加以完善,通過對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護,以此促進患者恢復進程的方式,內(nèi)容主要以情志開導、藥膳調(diào)護、中藥外敷、穴位推拿與常規(guī)護理相融合[6]。
《靈樞·師傳》云:“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知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是說人之常情,沒有人不愿意活著而愿意死的,若告知患者哪些行為對身體有害及有益,引導患者做適宜的事,勸誡開導患者的痛苦;如此這般,即使有不通情達理的人,哪里還會不聽從勸告呢?其中告、語、導、開即運用語言對患者病情加以解釋,實事求是地進行病情分析,使患者充分理解病情,做到知情達理、遵從醫(yī)囑,進而調(diào)節(jié)情緒,緩解心理壓力,達到治療目的[7]。飲食調(diào)護是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膳,《金匱要略》記載:“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故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針對患者不同證型給予合理飲食搭配、調(diào)和五味,更有利于患者機體恢復。中藥外敷包中,乳香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三七消炎定痛、破血散瘀,川穹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續(xù)斷破血散瘀、活血行氣,延胡索行氣止痛、活血散瘀,羌活祛風勝濕、消腫止痛,骨碎補散瘀止痛、接骨續(xù)筋,五加皮祛風勝濕、補益肝腎;諸藥合用,共奏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暢通脈絡的功效。研究[8]表明,活血化瘀中藥外用能有效改善股骨頭壞死患者臨床癥狀。穴位推拿療法作用于患處,可達到調(diào)和營衛(wèi)、通暢氣血的目的,具有疏通經(jīng)絡、活血散瘀、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配合肢體功能鍛煉,可有效促進患者相關功能恢復,加快恢復進程。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Harris評分、Barthel指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護理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其護理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通過對患者精神狀態(tài)及時了解和開導,幫助患者減少負性情緒、保持心情愉快,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配合辨證藥膳、中藥外敷、穴位按摩等中醫(yī)特色護理方法,可以加快患者恢復進程,改善預后效果[9]。
綜上所述,股骨頭壞死患者應用中西結合護理,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