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
利比亞的沖突,正因內(nèi)部的需要和外部的覬覦,吸引越來越多地區(qū)及域外國家的參與,讓此地越來越有“敘利亞化”的趨勢。
此前一直處于被動態(tài)勢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在得到土耳其及其支持的敘利亞雇傭軍幫助后,一舉扭轉(zhuǎn)了此前的頹勢,不僅收復了其位于利比亞西部的失地,還向東部——傳統(tǒng)上由其對手——強人哈夫塔爾控制的利比亞國民軍的傳統(tǒng)勢力范圍進軍,并對利比亞兩大戰(zhàn)略要地——蘇爾特和朱弗拉展開猛烈攻勢。
這讓利比亞的東部要鄰埃及如坐針氈。這不僅涉及其西部邊境安全,也危及其在利比亞的傳統(tǒng)利益——利比亞這一輪始于今年4月的沖突,正是由哈夫塔爾主動進攻對方挑起,而埃及正是哈夫塔爾背后的主要支持力量。
埃及總統(tǒng)塞西警告稱,不允許任何方面對埃及西部邊界構成威脅,并稱蘇爾特和朱弗拉是埃及的兩道“紅線”,聲稱對方一旦越線,埃及就會進行軍事干預,并大規(guī)模陳兵埃利邊界。但在過去兩年與鄰國屢開戰(zhàn)端的土耳其,顯然沒太把塞西的警告當回事,其前外長雅克什表示,將支持民族團結政府繼續(xù)進攻蘇爾特和朱弗拉。
隨著局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因素加入進來。在非洲擁有傳統(tǒng)利益的法國,指責土耳其屢次違反聯(lián)合國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稱其為實現(xiàn)利比亞停火的障礙,雙方互指對方在利比亞玩“危險游戲”,甚至有一些挑釁性的“小動作”。
俄美至今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傾向,但各方從未停止對其爭取的步伐。俄羅斯傳統(tǒng)上支持哈夫塔爾,但也有土耳其希望以讓渡部分利比亞利益為條件,換取俄羅斯對自己支持的傳聞。美國則擺出了“坐山觀虎斗”再伺機介入的姿態(tài),如果俄羅斯在此間獲益過多,打破了平衡,其或有下一步的動作。
這件事已成為國際沖突,特別是小國沖突的一個特點,即除了沖突雙方,還會有一大幫利益相關方,其中有地區(qū)大國,也有全球大國,這使得沖突雙方原本單一的博弈,演化成兩個陣營之間的博弈,而沖突雙方僅僅是兩個陣營的“代理人”。
若照此趨勢發(fā)展,利比亞不排除成為第二個敘利亞。從埃爾多安的行事風格看,輿論譴責很難逼其撤軍,若以武力逼之,與土耳其同屬北約的法國和希臘出兵的可能性較小,利益攸關的埃及若出兵幫助哈夫塔爾,利比亞則會因眾多因素的不確定性,可能像敘利亞一樣陷入長時間內(nèi)戰(zhàn)的泥淖。而俄美如果最終插手,會讓該國的局勢陷入更為復雜的境地。
6月4日,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在的黎波里南部地區(qū)慶祝收復整個的黎波里。攝影/哈姆扎·圖爾基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