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
堅果是有利于健康的零食,營養(yǎng)專家建議平時可以適量吃點堅果,但應注意黃曲霉素。
1毫克黃曲霉素就能致癌
1993年,黃曲霉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Ⅰ類致癌物,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黃曲霉素多見于發(fā)霉的糧食、糧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機物上,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吃嚴重霉變的堅果可能致命
堅果發(fā)霉肉眼往往難以辨別。那么,發(fā)霉的堅果到底有哪些危害?醫(yī)生指出,黃曲霉素就是發(fā)霉堅果可以致命的原因。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黃曲霉素對人體及動物肝臟組織都有破壞作用,它的毒性可直接作用于肝臟,嚴重時還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因此,乙肝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要嚴格限制黃曲霉素的攝入,尤其是老年人,千萬不要吃霉變的食物,特別是霉變的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黃曲霉素要280度的高溫才能殺死,也就是說,用水煮發(fā)霉的花生、玉米等,沸點只有100度,很難殺死黃曲霉素。甚至連消毒碗柜都不行,因為黃曲霉素對紫外線有抵抗力。
避免黃曲霉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斬斷源頭,防止食物霉變產生黃曲霉素。購買食物時,如果發(fā)現包裝不清潔、已破損就不要買,購買堅果應盡量選擇小包裝。在吃堅果的時候,盡量少用嘴剝殼,而是用手剝,壞的不要吃,盡量減少黃曲霉素的污染。遇到變味的堅果,要果斷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