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懿
每次跨進校門,抬頭望去,我總不禁在心中為這幢“綠色別墅”鼓掌。
從未見過如此粗長的藤條,從大樹頂端開始,粗壯的枝干纏繞著垂掛下來,一圈一圈,像少女的鬈發(fā),覆蓋住兩棵大樹。樹的中央形成空洞,外面郁郁蔥蔥,這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藤篷,像極了蒙古包。而那些細長的藤條,便緊緊抓住粗藤干,一直垂落下來。眼看要貼近地面時,它們又仰頭向上,纏繞住另一邊的粗藤條,就這樣相互交叉纏繞,形成無數(shù)架秋千,無數(shù)架大自然制作的天然秋千。
走近藤篷,只見一片輝煌的黑紫色,那便是它的花了,遠觀猶如一只只可愛的小鳥。陽光下,這些美麗的花兒似乎更紫了。最妙不可言的是,它們外深內(nèi)淺,那一絲絲淡紫,竟然全藏在花瓣里面了。只有那些花癡,才會欣賞到它的內(nèi)在美,匆匆過客是不會發(fā)現(xiàn)的。我忍不住將鼻子湊近花兒,想嗅嗅花香,卻被熏得睜不開眼。這一朵朵小紫花,外柔內(nèi)剛,簡直深藏不露呀!我覺得,用“嬌如小雀,味如榴蓮”來形容這些花兒再貼切不過了。
吃過午飯或晚飯,伴著徐徐微風,我常常坐在粗壯的藤條上蕩秋千,這無疑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原本就非常好看的藤條,經(jīng)過綠葉的修飾和花朵的點綴,便是一道極其讓人愛慕的門簾了。你看,這里有風、有簾、有椅,怎不是一幢別墅呢?滿簾的花朵,使周圍的一切都籠罩著紫色的神秘氣息,讓我不由得墜入這夢幻中。一個小女孩坐在一根粗壯的藤條上,雙腳用力一蹬,伴隨著歡快的笑聲,身子便輕輕地飄起來,就像一只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無憂無慮。其他同伴,有的在后面推,有的在“別墅”下面嬉笑打鬧,玩得不亦樂乎。蝴蝶、蜜蜂也十分喜愛這里,它們紛紛飛舞在萬花間,真是未得半日閑啊。
也許是害怕夏的熱情,也許是“小雀們”飛累了,一個個飄落到地上,令人心生悲涼。葉子們卻全不在乎,長得更綠更茂盛了,藤條也更繁密茁壯。整根藤蔓總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用堅定執(zhí)著撐起一片廣闊的空間。
空氣中那一縷縷濃郁的味道慢慢消散了,那幢越發(fā)蔥郁的“別墅”卻時常闖入我的心中。你何時再開一次嬌如小雀的花兒呢?殊不知,花謝之后便是碩果累累。
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通常簡稱它為“藤條”,后來聽老師講解,才知道它的名字是“常春油麻藤”。據(jù)說它還是一種中藥材,有治療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行血補血的功效。原來它不僅能帶給人們美的享受,還有治療疾病的功效。
我抬頭仰望油麻藤,估算它的高度,猜測它的年齡。不知它經(jīng)歷過多少風吹雨打、冬寒夏熱,才會長得如此高大、如此茂盛。此刻的我,似乎感受到它強大的生命力,以及令人欽佩的堅毅和自信。
當年胡春華爺爺在這里讀中學時,徒步往返于學校和家,“腳板上的繭有銅錢厚,穿爛的草鞋有一大堆”。他意志堅定,學習成績優(yōu)異,1979年,剛16歲的他就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為全縣的文科狀元。為了湊齊路費和學費,他去工地背河沙,在那個年代,一個暑假居然掙了100多元錢。經(jīng)歷千錘百煉后,他終于成為國家棟梁。
急促的上課鈴聲突然響起,讓我從這醉人的景致中驚醒過來,我依依不舍地奔向教室,暗下決心:無論遇到多少困難,我都要勇往直前,長大后也能成為有用之材。
教師點評
本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校園里一株茂盛的常春油麻藤,景物描寫層次分明,由遠及近,由外到內(nèi),從整體到局部。作者觀察仔細,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現(xiàn)了校園油麻藤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它無懼風吹雨打,不畏酷暑嚴寒,日日向上,歲歲堅守,方能有今日的高大繁茂。此景令人陶醉,此景讓作者頓醒:生活中,只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天天向上,再大的困苦也阻擋不了茁壯成長的腳步。文章托物言志,銜接自然。(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