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這家比上家還好。那家也不錯!”
近期家里裝修,在選擇裝修公司的問題上,我與父母的意見總是不能統一。過濾了十幾家,父親堅持第一家。我卻什么門道也沒看出來,總感覺一家比一家靠譜。父親卻認為,第一家的師傅一看就是老實人,干活兒肯定不會?;?/p>
“對方戴著口罩,你怎么看出是個老實人?”
“他把口罩戴在臉上,可是我沒把口罩戴在眼睛上呀!”
好吧,這一次我也選擇相信“直覺”。
當然,我也是有心理學依據的。人們在6秒鐘內形成的第一印象,是很難在記憶中揮去的。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開頭效應”,是由于人的直覺思維產生的。
此效應放之四海而皆準。遙想三國時期,東吳面試官孫權初見龐統,因其相貌丑陋,錯失鳳雛。人,多是直覺的奴隸。據統計,94%的招聘經理承認,會受到直覺思維的影響。應聘時,問你上次為何離職,你卻避而不答,只顧左右而言他,難怪招聘經理將你的簡歷“拉黑”?;蛟S你有難言之隱,然而偏見一旦形成,也只能道一聲珍重。
大腦的思考模式由快思考和慢思考組成,前者依賴直覺思考系統,后者需要有意識思考系統。在日常的決策行為中,由于慢思考系統的懶惰,經常由快思考系統占據主導。而快思考的直覺存在缺陷,容易導致偏見和失誤。因此,理性是直覺的幸存者,理性更是建立在直覺基礎上的判斷力。
一個有著多年招聘經驗的HRD,會在短短幾分鐘內對求職者做出判斷:你適合做什么,你能做多久。這并非主觀臆斷,而是建立在實踐和經驗的積累之上?;诂F實的直覺是一種自信,凡敢“三分鐘定終身”者,背后必藏著理性的“一見鐘情”。
雞同鴨難講,夏蟲不可語與冰,我們只能歸位于認知能力的差別。一旦你對人或物有了某種態(tài)度,必然包括認知、情感和意象三種心理成分。認知是基礎,情感是核心,意象是外觀。別以為那些加薪升職者,是靠討好老板上位的。HR專家說,善于管理直覺的職場人,會不斷佐證自己的直覺判斷,認知到老板的思維,共情到老板的思想,執(zhí)行到老板的期許。
至于領導者,尤其不能有直覺癖,憑驀然一眼就拍腦袋。假象會讓你的角色毫無價值,亦如眼睛戴口罩,徒留無感。倘若你的腦庫存不經理性加工就帶貨,一定找不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