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聰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526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各類工業(yè)、物流、建筑業(yè)以及交通的飛速發(fā)展,工傷事故、交通事故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人們生命健康造成影響,創(chuàng)傷患者損傷部位極易出現(xiàn)骨折[1]。早期復位固定,可有效控制骨折端出血,同時將其穩(wěn)定后,可緩解疼痛,避免活動性繼發(fā)出血導致神經損傷發(fā)生,進而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院前急救中,常用夾板繃帶外固定,該方式操作復雜,夾板易滑脫,效果較差。本次研究中,通過回顧性分析40例骨折患者外固定支具使用情況,旨在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40例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16~68歲,平均(46.52±2.97)歲,其中交通傷18例、摔傷12例、高空墜落傷7例、壓砸傷3例;開放性骨折15例、閉合性骨折25例。
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配合度較好。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具有精神疾病史、認知功能障礙者。
1.2方法:40例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院前急救,即接到電話后,5 min內出診,車上與打電話者聯(lián)系,了解情況,指導其實施合理干預措施,到達現(xiàn)場后,對患者實施評估,閉合性骨折給予手法牽引復位,再給予支具外固定,開放性骨折線實施止血包扎,然后進行支具外固定。
1.3觀察指標: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滿分28~112分,分值越高,舒適度越好[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定,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強[3]。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4]。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定患者生存質量,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5]。
2.1患者干預前后GCQ、VAS評分比較:干預后GCQ評分高于干預前,VAS評分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GCQVAS干預前4055.69±2.627.52±1.25干預后4089.52±2.155.22±1.62t值63.1297.109P值0.0000.000
2.2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40例患者中,滿意30例、一般滿意8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高達95.00%(38/40)。
2.3患者干預前后WHOQOL-BREF評分比較:干預后WHOQOL-BREF評分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huán)境領域干預前4015.23±2.6210.52±3.6213.25±3.6214.22±2.16干預后4020.52±2.3315.62±3.5519.52±2.1420.13±3.25t值9.5426.3629.4309.578P值0.0000.0000.0000.000
院前急救中,使用小夾板固定應用較為普遍,但該方式有著明顯缺陷,如扎帶松緊多憑借醫(yī)護人員經驗判斷,局部活動性較大,復位后易出現(xiàn)再移位等問題,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6]。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外固定支具逐漸推廣應用,成功彌補了傳統(tǒng)小夾板存在的缺陷,得到臨床醫(yī)護人員的認可。外固定支具是由高分子板材、尼絨粘扣組成,外觀可模擬正常骨骼塑性,操作前,根據患者受傷部位,選取對應外固定支具,將患肢套入,調節(jié)支具位置,最后扣好,即可完成固定[7]。
外固定支具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操作簡單:小夾板固定需對夾板進行選取,確保長短、粗細合適,然后牽引復位患肢,在放置夾板后,繃帶實施纏繞包扎,操作費時費力;而外固定支具,只需牽引復位即可,操作簡便,時間短,可為患者爭取更多急救時間;②固定可靠:外固定支具使用的材質更好,具有較好的硬度,能夠保障患肢得到有效固定,同時其形態(tài)是根據正常肢體塑性而成,柔韌性高,能夠根據患者肢體情況,調節(jié)固定位置以及松緊,搬運過程中不易滑脫,具有較為可靠的穩(wěn)定性;③方便調節(jié):外固定支具可根據患者情況調節(jié)長短,同時粘扣能夠增加支具長度,也可裁剪至合適長度,在多種骨折中均有較好的固定效果;④舒適:外固定支具重量輕,舒適透氣,可以與患肢緊密貼合,且不會對皮膚造成損傷。同時還不會影響X線檢查,對血管壓迫較小,因此不影響血液循環(huán)。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40例患者滿意度高達95.00%,且舒適度得到極大提升,疼痛程度也降低,證實外固定支具在院前急救中有顯著應用效果??组L庚等報道顯示, 回顧性分析40例采用單臂一體式外固定架復位固定(外固定架組)患者治療情況,1年隨訪結果顯示,外固定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鎖定鋼板組,術后3個月、6個月橈骨短縮距離小于鎖定鋼板組,術后6個月腕關節(jié)功能Gartland-Werley評分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老年AO-C型橈骨遠端骨折,使用單臂一體式外固定架固定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且操作簡單、術后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更早、橈骨高度丟失更少的優(yōu)勢,進一步證實外固定支具的臨床效果[8]。
綜上所述,骨折外固定支具在院前急救的作用顯著,可提升患者舒適度,緩解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本次研究中,受臨床限制抽取樣本較少,今后會加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進一步證實骨折外固定支具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