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偉
在全國復工復產(chǎn)、新冠肺炎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背景下,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曲協(xié)、江蘇省文聯(lián)主辦,江蘇省曲協(xié)、蘇州市文廣旅局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蘇州賽區(qū))的比賽,于5月30日至31日在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成功舉辦。正所謂“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刻鐘”,這一備受曲藝界矚目的比賽在兩天的時間里,共有來自江浙滬地區(qū)和中國曲協(xié)香港會員聯(lián)誼會的135名演員攜40個評彈滑稽類節(jié)目分4場展開激烈角逐,平均每個節(jié)目的上場表演時間十余分鐘左右,涉及曲種包括蘇州評彈、揚州評話、杭州小熱昏、滑稽小品、獨腳戲、滬書等8個,尤以包括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在內(nèi)的蘇州評彈居多,可說是時間緊、任務重、挑戰(zhàn)大。
最終,經(jīng)由王瑾、劉旭東、楊魯平、張祖健、翁仁康、殷伯達、黃群、曹偉明、籍薇(按姓氏筆畫多少為序)組成的評委會,按照相關評獎規(guī)則,進行嚴格、公平、公正評審后,發(fā)布了此次比賽的提名結果:節(jié)目獎提名3個、表演獎提名6人、文學獎提名4個、新人獎提名5人。他們將和隨后舉行的本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浙江余杭賽區(qū)(南方鼓曲唱曲類節(jié)目)、安徽合肥賽區(qū)(相聲小品三書類節(jié)目)、山西長治賽區(qū)(北方鼓曲唱曲類節(jié)目)的提名獎獲得者一起,競技摘取“牡丹獎”。
與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有所不同的是,本屆大賽遭遇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賽前所有參賽演員和相關工作人員等全部接受了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檢測及體溫監(jiān)測,并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比賽現(xiàn)場更是為了防止人群聚集,不設觀眾席,只有大賽評委和部分工作人員分隔開一定距離在臺下就座觀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比賽取得圓滿成功。
筆者有幸跟隨中國曲協(xié)有關工作人員前往蘇州,全程目睹此次所有參賽節(jié)目和相關情況,不勝感慨和欽佩。謹此,就自己的所見所聞與所思所想,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點個人淺見,就教于方家。
現(xiàn)今,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中國曲藝牡丹獎是全國曲藝界的專業(yè)性最高獎。作為全行業(yè)的權威獎項,可以說評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推動曲藝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全國性評獎的公正性、科學性、權威性,怎樣發(fā)揮獎項的正確導向和激勵作用,極其考驗大賽評委們在拔尖推優(yōu)中的衡量標準及分寸把握,殊為不易。
就本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蘇州賽區(qū))的提名結果來看,在全部18個提名中,節(jié)目獎提名數(shù)量最少,只有3個,分別是中篇蘇州評彈《初心》、中篇蘇州彈詞《顧炎武》和《軍嫂》;其次是文學獎提名4個,比節(jié)目獎提名多1個,分別是中篇蘇州評彈《錢學森》(作者:徐惠新、姜永春、李大成),中篇蘇州彈詞《大律師史良》(作者:言禹墨、鹿牧、邢晏春、邢晏芝),中篇蘇州彈詞《瞧這一家子》(作者:陸建華) ,中篇蘇州評彈《鄭和下西洋》(作者:方金華)。二者合計7個,不足此次比賽總提名數(shù)量的一半,足見其精挑細選的分量之重。
并且,無論節(jié)目獎提名還是文學獎提名,最大贏家都是蘇州評彈,尤其是俗稱“小書”的蘇州彈詞。原因何在?
一是由于江浙滬一帶盡管不乏揚州評話、杭州小熱昏、滑稽小品、獨腳戲、滬書等地域性更強的多樣曲種,但蘇州評彈無論從地域流布、群眾基礎、從藝人數(shù),還是社會影響等諸多方面看,無疑更普遍深受這一帶百姓的歡迎。其藝術基礎寬廣厚實、傳統(tǒng)曲(書)目承繼有序、說新唱新絡繹不絕,自然在比賽中選拔起來就有更多選擇余地,不至于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二就題材而言,此次比賽中盡管也不乏《玉蜻蜓·庵堂認母》《雙珠鳳·樓會》《玉蜻蜓·文宣榮貴》《夜探晴雯》《三笑·佛樓》《楊乃武·密室相會》《武松·叔嫂初逢》《楊乃武·別姑》《楊貴妃魂斷馬嵬坡》《玉蜻蜓·蘇婆獻計》《包公·冷宮母子會》等蘇州評彈傳統(tǒng)經(jīng)典曲(書)目,但《初心》《顧炎武》《軍嫂》《錢學森》《大律師史良》等新曲(書)目的亮相無疑更值得鼓勵與提攜。老一輩革命家陳云同志一生心系蘇州評彈,他在談及蘇州評彈時曾說:“對老書,有七分好才鼓掌;對新書,有三分好就要鼓掌。”可見,繼承與守正固然重要,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實則更為艱難與可貴。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守正”才能獲得持續(xù)不斷的活力源泉和動力根基,從而實現(xiàn)“出人、出書、走正路”,推動曲藝從“高原”邁向“高峰”。
三從篇幅來看,提名作品均為中篇蘇州評彈。相對于傳統(tǒng)長篇,中篇書(曲)目的演出歷史較短、藝術延展亟需提升,更需要相應的獎勵和政策給予適當扶持。雖然業(yè)界對中篇蘇州評彈多有爭議,但作為長篇書(曲)目的有益補充,只有相互補臺,才能好戲連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樣化精神需求。
曲藝是綜合性很強的舞臺表演藝術形式,無論多么思想精深的曲本文學、藝術精湛的曲唱音樂,如果沒有棋逢對手的舞臺演出助力,通過曲藝演員個人或多人的“說說”“唱唱”將之形神兼?zhèn)涞匮堇[出來訴諸觀眾視聽,都如散沙一盤無法立體地令人耳目一新。人們常說“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演出之于曲藝藝術的特殊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本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共設立的江蘇蘇州賽區(qū)、浙江余杭賽區(qū)、安徽合肥賽區(qū)、山西長治賽區(qū)4個分賽區(qū)中,此次率先啟動的江蘇蘇州賽區(qū)的比賽集中將主要流行于江浙滬一帶的評彈滑稽類節(jié)目匯聚在一起競爭,事實上頗有點“殘酷”——相對于全國現(xiàn)存的400多個曲種而言,雖然蘇州賽區(qū)的比賽涉及曲種僅有8個,看起來貌似不多,但也正因此,競爭反而更加激烈。如蘇州評彈一個曲種就有31個節(jié)目參賽,占到蘇州賽區(qū)參賽節(jié)目總數(shù)的四分之三。而在蘇州評彈的演出團隊中,既有蘇州市評彈團、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等這樣的傳統(tǒng)名團大團;也有來自無錫、常州、常熟、張家港、昆山等各市區(qū)的地方強團,這些團隊所在地區(qū)的經(jīng)濟社會教育文化之發(fā)達、交通之便捷、群眾基礎之好等,足以支撐其評彈藝術的發(fā)展不遑多讓蘇州、上海等地,用“百般紅紫斗芳菲”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從說唱本體來看,參賽中以“說”見長的曲種主要有蘇州評話、揚州評話和滬書。三者同是演員徒口講說表演故事,但區(qū)別則不只是所用方言不同——蘇州方言、揚州方言和上海當?shù)卣Z言。這三個曲種各自有著近百年甚至數(shù)百年豐厚可考的歷史淵源,特別是蘇州評話和揚州評話,其傳統(tǒng)書目之多、表演之講究、流派之細分程度,各自用一部專著來敘述也未必能夠窮盡。相比之下,滬書雖只有近百年歷史,但參加此次比賽的演員黃震良卻不容忽視。有著“中國故事大王”之稱的黃震良,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脫穎而出,在滬書界引起不小的震動。他參賽的作品《領獎風波》此前曾獲得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群星獎”金獎,幾經(jīng)打磨和精心準備后,如今再次呈現(xiàn),以一波三折的故事、繪聲繪色的表演、寓教于樂的理念等,被大賽評委們認可,獲得表演獎提名。僅以此窺,欲分高下,競爭何其激烈!
再者,僅本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蘇州賽區(qū))獲得表演獎提名的就有6人,分別為毛新琳、曹雄、黃震良、張建珍、趙松艷、王金福(藝名:王池良)。如果說黃震良是“老戲骨”,那58歲的國家一級演員毛新琳功底實力也不差,在各類文藝大賽中摘金奪銀也不少,還多次被提名中國曲藝牡丹獎,距離摘取“牡丹”僅一步之遙……這次比賽他演繹的蘇州彈詞《迷功名》被認為“將老儒生陳平的多次趕考、屢試不中、心力交瘁,刻畫得入木三分、動人肺腑、催人淚下”,再次獲得表演獎提名自在情理之中,然其能否走得更遠、終而摘取“牡丹”,還需拭目以待。
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或許算是本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蘇州賽區(qū))的比賽明顯有別于其他幾個分賽區(qū)的一個突出特點。
最近一段時間里,“前浪”“后浪”梗被網(wǎng)絡炒得沸沸揚揚,一度成為“網(wǎng)紅”熱詞。其實,任何行業(yè)都不例外,也并不鮮見。縱觀本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蘇州賽區(qū))的比賽,“后浪”們的表現(xiàn)更是可圈可點——獲得新人獎提名的5位演員中,金一戈、吳嘯蕓二人都34歲,謝英33歲,倪真揚26歲,年紀最小的祁曄只有24歲。
單就祁曄而言,別看歲數(shù)不大,為這一次短短一刻鐘的演出,他在臺下的打磨已歷時3年,如果再加上此前的評彈學校4載求學生涯,7年寒暑的辛勤付出才讓他距離摘取“牡丹”更進一步。這看似“后浪”滔滔,實則甘苦自知。在比賽中,祁曄演出的節(jié)目是蘇州評彈的經(jīng)典片段《玉蜻蜓·庵堂認母》,其作者便是評彈表演藝術家、鼎鼎大名的“蔣調(diào)”唱腔開創(chuàng)者蔣月泉。更何況,一個分賽區(qū)的40個節(jié)目中,除了祁曄演繹的《玉蜻蜓·庵堂認母》,蘇州市吳中區(qū)評彈團還以此曲參評表演獎,其主要演員張建珍也勇奪表演獎提名。此外,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演出的《玉蜻蜓·蘇婆獻計》、蘇州市評彈團演出的《玉蜻蜓·文宣榮貴》均出自《玉蜻蜓》。相當于同題競賽,各有所長亦有所短?!扒袄恕眰?nèi)松啔v豐富、演出經(jīng)驗甚多、厚積而薄發(fā),但若不能明顯技高一籌,便難以說服評委和大眾;“后浪”們青春年少、社會經(jīng)驗不足是短板,演繹起來或許稍欠火候,可一旦有一二亮點紛呈就足以打動評委有心栽培。如此看來,究竟誰能更勝一籌?無論對“前浪”還是“后浪”來說,挑戰(zhàn)都不可謂不大。
事實上,“前浪”“后浪”并非總是競爭關系。比賽本身,對每一位參賽選手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更何況,近年來由中國曲協(xié)等單位組織舉辦的全國少兒曲藝大賽、“西崗杯”全國相聲新人新作推選活動、牡丹綻放——曲藝英才培育行動、曲藝名家創(chuàng)作示范工程,以及豐富多樣的曲藝創(chuàng)作培訓班、曲藝節(jié)目展演活動、“送歡笑”到全國各地專場演出等,或“前浪”坐鎮(zhèn)點評,專為“后浪”提供一展才藝的舞臺;或“前浪”攜手“后浪”同臺演出,舉手投足間言傳身教;或以名師帶高徒的實際行動,“前浪”耳提面命、諄諄教誨“后浪”們?nèi)绾巫龅降滤囯p馨,不負韶華……“前浪”與“后浪”和諧相處、攜手同奮進的事實,俯拾皆是。從本屆大賽蘇州賽區(qū)新人獎提名5人的數(shù)量來看,相較節(jié)目獎提名3個、文學獎提名4個,也不難發(fā)現(xiàn)眾評委們提攜“后浪”們的拳拳之心。
毛主席曾對青年人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苯衲?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90后”黨員的回信中,勉勵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想來,今日之“前浪”皆是昨日之“后浪”,當下之“后浪”也終將成明日之“前浪”。映射在包括曲藝在內(nèi)的文藝評獎領域,二者當是繼承與創(chuàng)新、交流與切磋、尊重與理解、競爭與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心開啟新征程的共贏關系。
(作者:中國藝術報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