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東云
肖培東師承錢夢龍,是浙江省最年輕的語文特級教師,在對課堂各方面問題的處理上具有深度的見解和豐富的經(jīng)驗,了解、研究他在課堂上對中學生的錯誤的反饋,有利于提高語文教育的教學效率,對廣大語文教師有較大的借鑒意義。文章選取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肖培東著《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肖培東語文課例品讀》中的十二節(jié)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錄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分別是:《假如我有九條命》《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始得西山宴游記》《小小鳥窩,大大世界》《山水永嘉,飛翔語文》《一雙手》《斑羚飛渡》《孔乙己》《春酒》《在沙漠中心》《我的早年生活》《皇帝的新裝》。限于篇幅,省略附錄課堂實錄全文,詳情可參考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肖培東著《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肖培東語文課例品讀》一書。
語文課堂中學生回答老師提問,出現(xiàn)偏差是常見的現(xiàn)象,如回答錯誤,回答不充分等,但是對這些現(xiàn)象的處理,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式。教師能夠依據(jù)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反饋,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的效率。若教師不能夠依據(jù)學情,具體的教學目標合理地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反饋,則會影響課堂效率,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研究如何科學合理地反饋學生課堂上出現(xiàn)的錯誤對促進語文課堂教學具有重大意義。
肖培東在對課堂各方面問題的處理上具有深度的見解和豐富的經(jīng)驗,能夠依據(jù)學情,課程目標等變量,合理使用不同的反饋方式來提高課堂效率以及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下文通過對肖培東的十二節(jié)教學實錄分析,總結出其對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易犯的三類錯誤所采取的不同的反饋方式。
如表一所示,肖培東對學生的錯誤的反饋類型主要以下六種。
表一 錯誤反饋類型頻次表
由表一可得肖培東能夠依據(jù)實際學情和不同的錯誤類型,使用恰當?shù)姆答伔绞?,對學生的基礎性知識類錯誤多采用直接點出或質疑的反饋方式,理解性問題錯誤主要采用引導的反饋方式,誦讀類錯誤主要采用實踐領悟的反饋方式。
1.基礎性問題錯誤直接點出
基礎知識類錯誤是指字音、字形、文學常識等方面出錯。課堂上,學生對基礎性知識回答出現(xiàn)問題時,肖培東主要的反饋方式有直接點出和質疑兩種。
首先,對于新增或較難的基礎性知識,肖培東一般會直接點出來,避免偽問題,節(jié)約課堂效率。如《就任北大校長之演說》中學生讀錯“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這句中的長、更、為三字,肖培東直接點出。三字皆為多音字,且文章半文半白,學生較難理解,教師直接點出可以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效率。其次,若涉及知識是學生之前接觸過或較簡單的,則避免直接點出來,而是采用質疑法,給學生一個緩沖,讓學生自己回憶起來,加深印象。如《山水永嘉,飛翔語文》里,學生因為一時緊張把徐璣說成劉璣。肖培東通過一句幽默反問“哦,他也來過永嘉?”緩解學生緊張,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
2.理解性問題錯誤多引導
理解性問題是相對于基礎知識類問題而言的,學生不能單純靠回憶獲得,要結合過往知識通過思辨來獲得。在這類問題上,肖培東基本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通過反問質疑,讓學生的思維一步步接近答案。如《始得西山宴游記》這篇課文,“得”是領略文章精髓的一大重點,教師提問“西山以外的游覽,作者之得是哪句話?”生答“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回答錯誤,肖培東便先引導學生將回答錯誤的語句先自行翻譯,讓其明白了“意有所極,夢亦同趣”的意思是“意有所至,夢也同往。”然后再次提問,并把“得”的具體內涵解釋給學生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問題。學生在一步步的引導下,輕松得出答案應該是“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誦讀類錯誤實踐見真知
誦讀類錯誤是指學生對文章朗誦的語速,感情基調等拿捏不到位。誦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能用來欣賞詞句藝術,揣摩情感等,故學生在此方面犯的錯誤應當引起重視。
肖培東在對待學生的此類錯誤時,注重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獲得真知。首先,若是較簡單的語速、語調問題,則點出問題所在,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領悟改正。如《始得西山宴游記》中,學生將文言文讀得太快,肖培東直接點出文言文朗讀需要舒緩語調的朗讀,讓學生知道錯在哪,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再讀一遍,看看學生對教師錯誤反饋的吸收程度。其次,遇到難領悟的感情,肖培東則會親自示范將學生帶入具體情境中。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學生將“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讀得很隨意,讀不出仿佛山、人、天完全一體化了的遙闊、遙遠之感,但這種感覺以學生的閱歷難以把握,所以教師范讀兩次,讓同學們從聽覺上感悟遙闊之感,并讓學生跟讀,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體會。不僅有助于學生感悟,也能讓教師清晰的了解學生的吸收程度。
通過研究肖培東的十二堂教學實錄我們可以得出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中,逐步提升正確把握學情,透徹分析課堂目標,把握重難點,及時反饋的能力并始終尊重學生才能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合理的反饋。
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紛雜,如上課走神、基礎薄弱、理解錯誤、對文本不熟悉等。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雙向互動的過程,只有正確把握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思維方式,才能正確分析導致學生發(fā)生錯誤的原因,從而選擇正確的反饋方式,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促進學生的學習。肖培東在對學生的錯誤的反饋過程中很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如教授《始得西山宴游記》這篇課文,學生找錯了作者所得句,肖培東便從翻譯入手,讓學生先理解句子,又把“得”的具體內涵解釋給學生聽,讓學生明晰問題,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得出答案。學生在此過程中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學會了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
課堂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依據(jù),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的設定來進行和展開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錯誤的反饋方式選擇也要依據(jù)教學目標而定。若學生的錯誤與重點的教學目標相關,則步步引導,多花時間讓學生理解透徹,若學生的錯誤與重點的教學目標無關,則要注重課堂效率,不宜花過多的時間。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控制情緒能力較弱且自尊心強。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若采用嚴厲呵斥,譏諷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反饋,易引發(fā)學生的抵觸心理,不僅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應當尊重學生,采取鼓勵、幽默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錯誤反饋。肖培東在處理學生對“永嘉從古到今都有哪些名人”的錯誤回答時,用一個幽默反問“哦,他也來過永嘉?”來緩解學生的尷尬,維護學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