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慧娟,戶青波,龐梓萌,高爽,馮翠娟
(中國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二科,遼寧省口腔疾病重點實驗室,沈陽 110002)
如今,美觀在正畸治療的目標中占越來越高的比重。人們對美觀的要求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患者以改善面部美觀為要求來診。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畸形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內傾型深覆牙合、面下部過短、頦唇溝較深等[1]。相對于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患者較突的面型,安氏Ⅱ類2分類的側貌更能夠得到患者的接受。高輝等[2]的研究表明,與正常牙合組比較,大多數(shù)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青少年具有較好的側貌外形。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患者矯治的難點在于在達到平衡穩(wěn)定的前提下,不能破壞現(xiàn)有的美觀特征。因此,了解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患者矯治前后面部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其變化的相關因素至關重要。本研究擬評估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患者在正畸治療前后面下部軟硬組織變化情況,并進行相關性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選取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二科32例已完成正畸治療的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畸形的青少年患者。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齡(13.5±1.8)歲。納入標準:(1)骨性Ⅱ類(ANB角>4.7°),均角型(31.5°<下頜平面角< 40.7°);(2)雙側磨牙遠中關系;(3)上前牙,至少2顆中切牙內傾;(4)均采用非拔牙矯治;(5)面部協(xié)調對稱。排除標準:(1)骨畸形嚴重,不可進行正畸代償矯治;(2)外傷史;(3)頜面部存在大面積缺損。
在一段連續(xù)的時間內,應用Winceph9.0軟件(上海華景醫(yī)療器材有限公司)對所有研究對象矯治前后的頭顱側位X線進行定點測量。頭影測量項目值均由研究者本人經3次測量取得平均值后納入。對Ricketts、Arnett、Burstone分析法的24個測量項目進行測量。測量標志點及測量項目見圖1、2。
圖1 測量標志點Fig.1 Measurement landmarks
圖2 測量項目Fig.2 Measurement items
本研究對納入的研究對象性別在矯治前后各項指標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性別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因此將男女數(shù)據(jù)進行合并研究。
矯治后鼻唇角呈減小趨勢;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頦突度呈增大趨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矯治后ANB角呈減小趨勢;SNB角、下頜平面角呈增大趨勢;下頜體長度、硬組織頦前突度、上下中切牙突度增加;上中切牙暴露量呈減小趨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矯治前后軟硬組織變化情況()Tab.1 Changes in soft and hard tissu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矯治前后軟硬組織變化情況()Tab.1 Changes in soft and hard tissu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鼻唇角的改變量與上唇的前突量呈負相關(r=-0.466)。下唇突度的改變量與上唇突度的改變量呈正相關(r=0.627)。上下唇突度的改變量與上下中切牙突度的改變量無相關性。見表2。
研究[3]發(fā)現(xiàn),女性唇部對牙齒移動的反應略大于男性,且男女軟組織厚度之間存在差異[4]。然而本研究結果顯示性別間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因此將男女數(shù)據(jù)進行合并研究。
研究[5-6]顯示,ANB角增大、下頜平面角增大,會使Ⅱ類患者的面型變差。對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的生長發(fā)育研究[7]表明,該類錯牙合早期會抑制下頜骨矢狀向上的生長,且不會隨著生長發(fā)育自行糾正到正常,青少年可以通過矯治對骨畸形及軟組織進行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下頜平面角變大,其原因可能為安氏Ⅱ類2分類的患者咬合打開后,后牙升高,下頜發(fā)生了順時針旋轉。而下頜的順時針旋轉會使面型變差[5],故應注意咬合打開的同時控制后牙高度。矯治后SNB角變大,可能為前牙的牙合障去除后,下頜牙合位改變所致。而下頜平面角增大,SNB角反而增大,這恰恰證明了下頜矢狀向位置發(fā)生了改變。
表2 軟組織變化間的相關性Tab.2 Correlation between soft and hard tissue changes
矯治后下頜體長度及頦前部突度均增大,說明矯治前后青少年下頜及頦部向前生長。這與SUBRAMANIAM等[8]和AL-NIMRI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10]表明青少年鼻部和頦部會一直向前生長。矯治前后SNA角的變化不顯著,證明上頜并未發(fā)生矢狀向的改變,即軟組織鼻下點位置穩(wěn)定。故考慮到青少年鼻部及頦部的生長,本研究同時選擇了相對穩(wěn)定的真垂線作為參考平面。
矯治后上下唇突度增加,可能為閉鎖性深覆牙合解除后,上下切牙唇傾所致。有研究[11]顯示,下唇的前移使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患者頦唇曲線趨于完美。通過相關性分析,下唇矢狀向位置變化與上唇矢狀向位置的變化呈正相關。如今,種植體支抗技術已經日漸成熟,可以通過種植體支抗在一定范圍內有效的輔助回收上下牙列,改善側貌突度[12]。
矯治后上切牙暴露量減少,其原因可能為上切牙唇傾帶來的相對壓低。未經正畸治療的正常牙合人群中69%的人屬于有吸引力的中位微笑[13]。而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的患者,由于上牙槽發(fā)育過度,通常表現(xiàn)為露齦笑,極度影響微笑時的美觀[14]。因此上中切牙暴露量減少是相對愿意看到的,也是正畸醫(yī)生可以調控的[15]。矯治后上下切牙切緣矢狀向位置增加,其原因可能為內傾型深覆牙合打開,上下切牙唇傾。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上下唇突度的改變量與上下中切牙矢狀向位置的改變量無明顯相關性。這與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的患者不同[16]。其原因可能為矯治前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患者上下前牙過于舌傾,上下唇張力較小。矯治結束后雖上下前牙軸傾度得到改善,但上下唇張力增大。上下唇突度的改變是張力所導致的軟組織形變與上下前牙唇傾所導致的前移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對于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患者不可簡單的根據(jù)切牙改變量來直接估計唇突度的改變量,仍需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如年齡、軟組織厚度、唇肌的張力等。
鼻唇角是一個有爭議的指標,不同學者對此角的判斷標準不同。CHOI等[17]認為鼻唇角在95°~100°是和諧美觀的。本研究結果顯示矯治后鼻唇角減小。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鼻唇角的變化與上唇矢狀向位置的變化呈負相關。即隨著上唇突度的增加鼻唇角有變小趨勢。
綜上所述,青少年患者矯治后上下唇突度雖有所增加,鼻唇角變小,但其各項測量值都仍處于側貌理想范圍內。故在正畸治療過程中通過很好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Ⅱ類2分類錯牙合患者面型變差。在矯治時通過預測患者面下部的改變,可提前與患者溝通。同時醫(yī)生也可以通過適當?shù)母深A盡量不破壞安氏Ⅱ類2分類錯牙合患者現(xiàn)有的較好側貌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