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呂玉華 李子玲 劉斌 賴茜茹
【摘? ?要】 對廣西南寧平菇種植場危害平菇的腐食酪螨的空間分布情況進行調研,對不同的抽樣技術進行對比,以Iwao 回歸線性方程、Taylor 回歸線性方程以及聚集指標來確定腐食酪螨的空間分布型為聚集分布。抽樣技術的對比可以得出“對角線”和“平行線式”是菇場中較為理想的抽樣方式。
【關鍵詞】 腐食酪螨;空間分布;抽樣技術
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且個體微小的螨蟲,是我國南方地區(qū)的優(yōu)勢粉螨種類,屬于粉螨科(Acaridae)、食酪螨屬(Tyrophagus)[1, 2],常生長在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高的儲藏物之中,食用儲藏糧食,會使得儲藏物的品質下降[3, 4],并可能造成嚴重經(jīng)濟損失[5]。腐食酪螨也是食用菌的主要害蟲之一[6],喜愛食用食用菌的孢子和子實體,通過其邊緣鋸齒狀的螯肢剪碎食用菌子實體上的菌肉,食用子實體[7],當螨的數(shù)量過多時,會嚴重影響子實體的產(chǎn)量和品質。近來年,隨著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和扶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廣西平菇種植規(guī)模迅速擴大,腐食酪螨的危害也愈發(fā)地顯著。為更有效地做好防控工作,減少其對平菇生產(chǎn)的影響,需對腐食酪螨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進行全面的研究,而空間分布型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關于腐食酪螨空間分布型的研究目前已有一些報道,如湛孝東等對腐食酪螨自然種群消長動態(tài)及空間分布型研究表明,腐食酪螨在倉儲面粉中的空間格局為聚集分布[8];陶莉等認為,在倉儲小麥中腐食酪螨是以個體群為基本成份呈聚集分布,且密度越高,聚集度越大[9]。平菇種植一般在菇棚、菇房等人工設施內進行,腐食酪螨在其間所處的環(huán)境與上述研究的倉庫環(huán)境有極大的不同,但有關腐食酪螨在食用菌種植場特別是平菇種植場的空間分布型的研究尚未見有報道。為確定腐食酪螨在平菇種植場的最佳田間取樣方式,同時為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案提供參考,本文對腐食酪螨在平菇種植場的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進行了初步探究。
1? 研究方法
1.1? 調查方法
調查于2019年3-4月腐食酪螨冬后恢復活動并繁殖增長的時段進行,調查場地位于廣西南寧市三塘鎮(zhèn)宇輝平菇種植場。該平菇種植場為鋼架結構,覆蓋雙層遮陽網(wǎng),面積約180m2。種植場內菌包成行排列于地面,每行堆疊5層菌包,行距1m。樣點設于菌包行間地面,隔2行菌包設1樣點行,每樣點行隔1米取1個樣點,每樣點行設4個樣點,共設21行樣點行84個樣點。每次調查時在各樣點放1張100cm2正方形粘蟲板,有膠面朝上,24h后記錄粘蟲板粘附的螨數(shù),共調查3次,每次間隔約15d。
1.2? 測定方法
1.2.1 聚集度指標? 以每平方厘米粘蟲板粘附的腐食酪螨數(shù)量作為樣點的平均數(shù)m〔m=M/(N*100),其中M為腐食酪螨的總數(shù),N為樣本總數(shù)〕。采用以下5種常用聚集度指標測定腐食酪螨的空間分布型:擴散系數(shù)(C= S2/m)、負二項分布值(K=m2/(S2- m)、Cassie(1962)指標(CA=( S2-m)/ m2)、叢生指標(I=S2/m-1)、平均擁擠度(m*=m+m/K)、聚快性指標(m*/m)。
各聚集度判斷指標如下:C=1,為隨機分布,C>1,為聚集分布,C<1,為均勻分布;CA=0,為隨機分布,CA>0,為聚集分布,CA<0,為均勻分布;I=0,為隨機分布,I<0為均勻分布,I>0,為聚集分布;K>0且K<8為聚集分布,K≥8,為隨機分布,K<0為均勻分布;m*/m=1,為隨機分布,m*/m<1,為均勻分布,m*/m>1,為聚集分布。
1.2.2 Taylor冪函數(shù)法則? 采用Taylor發(fā)現(xiàn)的樣本的方差(S2)與抽樣平均數(shù)(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關系式為:lgS2=lga+blgm,其中判斷標準為:當lga=0,b=1時,為隨機分布;當lga>0,b=1時,為聚集分布,聚集度不因種群密度的改變而變化;lga>0,b>1時,為聚集分布,聚集度隨種群的密度增大而增大;當lga<0,b<1時,分布均勻。
1.2.3 Iwao 回歸分析法? Lloyd(1969)方法中用m*表示平均擁擠度指標,Iwao發(fā)展了Lloyd的方法,確定了m*與m的關系為m*=α+βm,α為分布基本成分的平均擁擠度:當α=0時,基本成分是個體;當α>0時,基本成分是個體群;當α<0時,基本成分是個體。β為基本成分的空間分布型:當β=1時,為隨機分布;當β>1時,為聚集分布;當β<1時,為均勻分布。
1.2.4? 理論抽樣數(shù)? 根據(jù)理論抽樣數(shù)公式(Iwao):n=(t2/D2)[( α+1)/m+β-1],可以確定不同密度蟲口的最佳理論抽樣數(shù),公式中n為最佳抽樣數(shù),t為一定概率下的置信水平(當P=0.95時,t=1.96),m為平均螨蟲密度,D為允許誤差值,一般取值為0.1~0.3,α、β為Iwao回歸分析法中m*=α+βm的值[10]。
1.3?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試驗數(shù)據(jù)均由Excel2010及SPSS25.0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腐食酪螨在平菇種植場的田間分布型
根據(jù)3次調查數(shù)據(jù)計算的方差(S2)、擴散指數(shù)(C)、聚集度指數(shù)(CA)、叢生指標(I)、平均擁擠度(m*)和聚塊性指數(shù)(m*/m)、負二項分布指數(shù)(K)等聚集度指標,詳見表2-1。
由表2-1可知各次平調查各項聚集度指標均滿足I>0、C>1、K<1、m*/m> 1、CA > 0,說明其腐食酪螨空間分布型屬于聚集分布。此外,由于K值與聚集程度有關,K值越小說明聚集程度越高,因此還可以判斷腐食酪螨屬于高度的聚集分布。
2.2? Iwao的m*-m的線性回歸指數(shù)分析
對表2-1的平均擁擠度m*和平均數(shù)m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圖2-1所示。Iwao線性回歸分析表明,平均擁擠度(m*)與平均數(shù)m之間的線性關系式為m*= 3.396m + 8.9681(R2 = 0.9959,P<0.01),從線性回歸式可以得出:α=3.396>0,表示菇場中腐食酪螨個體之間是存在相互吸引的,而β=8.9681>1,則表示菇場的腐食酪螨為聚集分布,這個結果和聚集指標的檢驗結果相一致。
2.3? Taylor的lgS2-lgm回歸分析
對表2-1的方差S2和平均數(shù)m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圖2-2所示。Taylor線性回歸分析表明,方差S2與平均數(shù)m之間的線性關系式為lgS2= 1.5137lgm + 0.9888(R2 = 0.9977,P<0.01),從線性回歸式可以得出:lgα=0.9888>0且β=1.5137>1,表示菇場的腐食酪螨為聚集分布,這個結果和聚集指標的檢驗結果相一致。
2.4? ?腐食酪螨理論抽樣數(shù)
將m*-m回歸方程(Iwao)中α和β帶入最適理論抽樣數(shù)公式中,則平菇種植場中腐食酪螨最適理論抽樣式為:N=t2(9.9681/m+2.396)/D2 ,取t=1.96,允許誤差D為0.1、0.2和0.3,根據(jù)此求出腐食酪螨在不同蟲口密度下的最適抽樣數(shù)量,如表2-2。結果表明,在相同允許誤差的條件下,隨著腐食酪螨蟲口密度的增大,所需抽樣數(shù)逐漸減少;且在相同蟲口密度下,允許誤差越大,所需抽樣數(shù)越少。
2.5? 腐食酪螨不同調查取樣方法比較
使用對角線式、平行線式、棋盤式、Z字形式和五點取樣式這五種方式在菇場實況圖上取樣,在這五種抽樣方法中,對角線式和平行線式這兩種方法最好,效果最佳,按照這兩種抽樣方法進行抽樣所得到的平均數(shù)在P=0.01水平上,t測驗無顯著差異,他們的平均相對誤差率為9.48%、14.57%,因此“對角線式”和“平行線式”取樣方法作為平菇種植場中腐食酪螨的較為合理的抽樣方法。
3?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調查時間集中在3-4月,為菇場腐食酪螨危害嚴重期,在此期間對腐食酪螨的空間分布的研究,使用了擴散指數(shù)(C)、聚集度指數(shù)(CA)、叢生指標(I)、平均擁擠度(m*)和聚塊性指數(shù)(m*/m)等聚集指標,測定分析腐食酪螨在菇場的空間分布型為聚集分布,這與以往文獻所報道的密度對螨類種群分布型的影響最為明顯相一致[11, 12]。對Iwao 回歸分析及Taylor 回歸分析的判定結果也是相一致,都說明腐食酪螨在菇場中呈聚集分布,且隨著密度增加其聚集程度也增大,符合負二項分布,這與之前文獻所報道在倉儲小麥[13]和面粉中[14]的腐食酪螨空間分布型相一致。
通過五種抽樣方法的比較可知,“對角線式”和“平行線式”取樣方法可以作為在平菇種植場調查腐食酪螨的有效取樣方式,為后期進行有效抽樣統(tǒng)計提供科學與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于 曉, 范青海. 腐食酪螨的發(fā)生與防治[J]. 福建農(nóng)業(yè)科技, 2002(06):49-50.
[2] Hubert J., Munzbergova Z., Kucerova Z., 等. Comparison of com munities of stored product mites in grain mass and grain residues? ? ?in the Czech Republic[J]. EXP APPL ACAROL, 2006,39(2): 149- 158.
[3] 沈兆鵬. 中國儲糧螨類種類及其危害[J]. 武漢食品工業(yè)學院學報, 1996(01):44-47.
[4] 李隆術, 軒靜淵, 范青海. 四川省食品螨類名錄[J]. 西南農(nóng)業(yè) 大學學報, 1992(01):27-38.
[5] Erban Tomas, Rybanska Dagmar, Hubert Jan. Population Growthof the Generalist Mite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Acari: Acaridida) Following Adaptation to High- or Low-Fat and High- orLow-Protein Diets and the Effect of Dietary Switch[J]. ENVIRONENTOMOL, 2015,44(6):1599-1604.
[6] 何 嘉, 張 陶, 李正躍, 等. 我國食用菌害蟲研究現(xiàn)狀[J]. 中國食用菌, 2005(01):21-24.
[7] 陸云華. 江西食用菌螨類分類檢索[J]. 宜春師專學報, 1997(05):84-86.
[8] 湛孝東, 郭 偉, 柴 強, 等. 倉儲面粉中腐食酪螨自然種群消長動態(tài)及空間分布型研究[J].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17,29? ? ? ?(05):587-591.
[9] 陶 莉, 李朝品. 腐食酪螨種群消長及空間分布型研究[J]. 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0):944-947.
[10] 洪 波, 張 鋒, 李英梅, 等. 食芽象甲成蟲在陜北棗園的空間分布格局[J]. 植物保護, 2017,43(06):113-117.
[11] 謝壽安, 呂淑杰, 袁 鋒, 等. 我國昆蟲生態(tài)學的研究與展望 [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2(01):51-54.
[12] 王炳英, 張飛萍. 竹小爪螨空間分布型的研究[J]. 西南林學院學報, 2003(03):41-43.
[13] 陶 莉, 李朝品. 腐食酪螨種群消長及空間分布型研究[J]. 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0):944-947.
[14] 湛孝東, 郭 偉, 柴 強, 等. 倉儲面粉中腐食酪螨自然種群消長動態(tài)及空間分布型研究[J].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17,? ? ? ?29(05):587-591.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