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杰
記得有句話,大意是說。認識一座城市,是從認識一個人開始的。拓延開來,那么,對于貴州的印象,多年前,大致是來自于兒位文朋詩友,像貴州的山一樣敦厚、水一樣清透,他們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話少、人好,如我從技校就開始訂閱.的《花溪》雜志、后來接觸的《山花》雜志,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神往和無比信賴的踏實。近距離接觸貴州,應(yīng)該是從2004年第4屆全國散文詩筆會召開的所在地赫章開始,那次我算是“打醬油”的,硬蹭了一次貴州之行。從那次之后,它的山水、人文之美便常常令我念念不忘。一直想再次仔細打量一下它,誰知在中國地圖上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了許多年,一直沒能再次成行。
機會終于來了!
前年年底,我接到一位陌生人的手機信息,還有微信提示加好友的信息,我看了下,微信顯示,此人來自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當時手上正在忙著什么事兒,就把這事兒輕輕放下??墒?,電話很快又打了進來。雖然口音聽起來得仔細分辨,但聽得出,對方是一個誠懇、認真的人。他就是蒼野。雖未謀面,對他已略知一二。對!蒼野就是我今天要介紹的散文詩人——冉茂福。
會議的名稱很長:第二屆中國烏江文化高峰論壇暨新世紀烏江作家叢書作品研討會。時間是12月底到底了:28-31日。年關(guān)將至,兵荒馬亂,不免心下犯了躊躇。一查航班,都是半夜十轉(zhuǎn)天的,無奈之下,只好直言相告:這次去不成了!不過隨后,便收到了蒼野寄來的一套書,裝幀設(shè)計非??季?。那套書系的名字叫:《新世紀烏江作家文學研究》,他的散文詩集《雪落村莊》也在其列。人容易犯懶,不去開會就一直沒有研讀。就這樣作為一個念想拖著。直到前兩日蒼野說,還是希望我說幾句。好吧,恭敬不如從命——
第一,總體來說,蒼野的散文詩像他的筆名一樣,有一種荒涼、空曠的傷戚氣息彌散,在四野低低地漫開,它的氣息和氣質(zhì)是穩(wěn)定的,無須刻意為之,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流露,仿若大地上的荊棘、山峰上的峭巖,有著屬于他自己的紋理與棱角,不動聲色中彰顯出緘默、沉潛、鈍拙、堅韌的個性。像一條硬漢,他的心里裝得下山川河流,也容得下人間私情。他拉得開滿弓,也放得開奔馬?;ㄩ_花落兩由之。他有足夠的肚量,能夠擔承起命運加給他的荒疏、寒涼、孤獨、苦難,也能在繁華盛碩之時葆有淡定、沉著的品性?;蛘哒f,他能夠在鄉(xiāng)村的冷寂與城市的炫目之間,自如地轉(zhuǎn)換。更確切地說,即便他身居燈紅酒綠之中,他的心中仍蓄積著濃濃的鄉(xiāng)情和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
第二,就蒼野散文詩的文本來說,他的語言精準、干練、雋永、深邃,情感克制、隱忍。這表現(xiàn)在行文上絕不拖泥帶水,也不瞻前顧后。但是,并不失飽滿與濃烈。不管是面對恢宏與闊大、滄桑與憂郁的歷史與文化,還是荷塘月色的夜晚、黎明即起的炊煙等眼前所見的生活場景,他都能沉浸其中,并投以濃郁、盛大的真摯情懷。起初,乍一看《雪落村莊》((故鄉(xiāng)散記》《大雪飄在山崗》《田野上的陽光》等等篇什的名字,我似乎有點失望——因為這些都是我們?nèi)粘K?,早已把我們的思維框定在慣常的定勢里面。那些名詞、動詞、修飾語、意象,甚至象征意義,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1热?,在關(guān)于故鄉(xiāng)與家園的文章中,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這樣的詞語:白發(fā)的母親。沉默的父親。曠野。田疇。山巖。高岡。古樹??照?。車前草。野蘑菇。草垛。稻草人。風中的屋脊。連綿的遠山。裊裊的炊煙。冷冷的月牙。柳浪。蛙潮。雞鳴犬吠。荷鋤放牧。干枯的河床。心碎的野花。靜默的天井。斑駁的石墻。春夏秋冬。風雨雷電……前世今生,周而復始。更何況,《雪落村莊》這樣的書名也一點兒都不討巧,像個老實的莊戶人,很容易就讓人想到我們共同的故鄉(xiāng)。
但是,我太草率了!在蒼野的文字中穿行,漸漸地,我看到了他獨特的部分:貴州最早的書院鸞塘書院;帶著原始氣息、令人震撼的茅古斯舞;具有極高史學和考古價值的洪流漢磚瓦窯;罕見、奇觀的西漢古墓群;尚可感受當年萬千氣象的土司皇城;“渾厚、沉郁的音樂,野性的唱腔,如金黃的稻穗,受用一生”的民歌。還有:烏江。烏楊。石門。吊腳樓。古邑沿河。抬喪的隊伍。歌唱的夜鷹。祖先的祭壇……土家乃至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如滔滔的烏江之水,如汩汩流淌的血液,拍擊著胸岸,他都能夠輕松地在文字中上下追索、縱橫馳騁。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共同的情感之中,抒寫出了他獨自的生命體驗和人生經(jīng)驗:作為一名少數(shù)民族作家,他的文字不僅具有人類情感的普泛性,更有著本民族情感的獨特性。通過他的作品,我們看到了土家族及生活在貴州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兄弟姐妹們是怎么生產(chǎn)、生活的,他們有著什么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承,有著什么樣的古老傳說和燦爛文明。從他的簡介中,我得知,蒼野的散文詩作品曾刊發(fā)于《散文詩》以前頭條的“特別推薦”欄目,也曾人選過各種權(quán)威的散文詩年度選本。不難看出,從文本意義上來說,他的散文詩作品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三,蒼野是一位忠誠的鄉(xiāng)土守望者,是鄉(xiāng)愁永遠的歌者。他用自由的歌喉歌唱遠山與近水,歌唱田野與家園,歌唱他心中的圣殿?!翱窗桑切└吒叩幕ㄩ_在了樹上?!币晃粦偃苏f;“看吧,一些深深的果埋在了地下?!币晃辉娙苏f。“而我們啊,就是村莊吉祥的種子?!蔽覍ψ约赫f。是的,他像一顆種子,深深地依偎著大地,像安泰一樣,從大地獲得了蓬勃的活力和生機。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蒼野對鄉(xiāng)土的感激、感恩與感念——鄉(xiāng)土,其實也是我們共同的根,是我們出發(fā)的源頭,也必將是我們抵達的終極之地,不管那塊鄉(xiāng)土離你有多遠,誰能說那不是我們情感最后的皈依之所呢?!行走的軀體只是空殼,如果沒有思想與情感的附依,人類與靜物何異?《大地的眼睛》是俄國作家普里什文的作品集,我非常喜歡那些樸素、干凈的文字,透過文字,仿佛能夠看到三月雪化為溪的清例,聞到青草被翻曬的苦香,聽到林中夜鶯婉轉(zhuǎn)啼鳴……我甚至把普里什文的作品當作關(guān)于鄉(xiāng)土的《圣經(jīng)》來解讀。他曾說過:鄉(xiāng)土情懷是我創(chuàng)作的根基,或許,任何的創(chuàng)作天才都發(fā)掘有自己的鄉(xiāng)土情懷,我們中每個有稟賦的人都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國土疆域,并以此吸引他人。當然,也可以這樣說:聲音發(fā)自不同的聲源,但聲膜是同一個,這一個聲膜就是故土。他還提出了一個極具思想高度的理論:“對大地親人般的關(guān)注”。對!蜻蜓的愛戀,蟬兒的蛻變,小狗的酣睡,磷火的閃爍,枝蔓的瘋長,野百合的怒放,萬物破土,水滴石穿……凡此種種,蒼野都給予了它們“親人般的關(guān)注”。在他的文字中,我能感覺到,蒼野是一個內(nèi)心洶涌、目光清澈的人,是一個有著孩子的純凈、成人的睿智的復合的人。他以漢字為犁,不僅呈現(xiàn)、描繪、表達,而且反思、追尋、詰問。他既是沉默勞作于田壟間的牛、馬,也是擁有廣闊蔚藍天空的雄鷹、鯤鵬。鄉(xiāng)村,既是他安身立命的母土,又是他精神世界的理想國。雪呢,他視雪為靈魂的居所,通過寒冷抵達春天。他說,手執(zhí)這些“白色的花朵”,為冬季招魂,為生命祭奠。用不了多久,目光所及,紛飛的雪花又能從濕潤的泥土中,喚醒金燦燦的食糧了……
我一邊寫著這篇文字,一邊在心里隱隱地埋怨這個冬天沒有下過一場正經(jīng)的雪。對于北方,這是無法容忍的。可是,當文章還沒有寫完的時候,一場大雪已飄飄灑落下來。雪落無聲。大地瞬間化為童話的模樣。孩子們奔出戶外,游戲,打鬧,笑聲震落了枝條上的雪花。我站在窗前,望著外面小心移動腳步的夜歸人,不知怎么,忽然竟有了一種孤兒被接納般的感動。是的!我們從離開母體那一刻起,誰不是一個終生攜帶著孤獨基因的精神上的“孤兒”呢?我們像被無情丟進激流中的孤單個體,奮力擊水以脫離苦海。如果一個冬天沒有雪,對北方的土地和北方人來說,同樣饑渴!鄉(xiāng)土、村莊、雪,已成為精神的對應(yīng)之物,成為生命之“水”,須臾不可分離。雖然我們的身體已經(jīng)離開確切的生養(yǎng)之地,故鄉(xiāng)頹傾的老宅也沒有一個血緣意義上的親人,甚至老宅已化為烏有。但是,誰又能說故鄉(xiāng)不是作為一個圖騰,寬仁地端坐于心中清凈、安謐的蓮花寶座之上呢?
費孝通曾在他的著作《鄉(xiāng)土中國》中說過:“‘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xiāng)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毕壬戎扔X,他早就知道,當物質(zhì)極大豐富之后,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脫掉沾有泥星的衣裳,卻不齒于回望生養(yǎng)他的茅屋故園。更有甚者,希望用更光鮮的一切屏蔽掉他認為灰頭土臉的曾經(jīng)和過往??墒牵斘覀冎蒙碛邝[次櫛比的高樓之間,被飛旋的現(xiàn)代技術(shù)和看不見的病毒慢慢地侵蝕和消磨,我堅信,終有一天你會懷念在山野中歡快奔跑的童年,懷念口銜青草、眼望藍天的無憂歲月。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對蒼野這樣的寫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