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航運界網(wǎng) 本刊編輯部整理
根據(jù)克拉克森最新一期報告,今年前5 個月,中國造船企業(yè)累計接獲訂單量121 艘共計288 萬修正總噸,占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62%;韓國接獲訂單數(shù)為32 艘共計90 萬修正總噸,占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19%;日本接獲31 艘共計49 萬修正總噸,占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11%。
5 月份,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為27 艘57 萬修正總噸(CGT),訂單量僅為4 月份的40%。中國造船企業(yè)接單量為13 艘共計27 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47%;韓國為8 艘共計23 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40%;日本2 艘共計5 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9%。其中,中國造船企業(yè)接獲的13 艘新造船訂單,有10 艘為來自本國船東的訂單,占比達85%。
需要注意的是,卡塔爾石油公司在滬東中華造船和韓國三大造船企業(yè)下單的LNG船訂單均未納入此次報告的統(tǒng)計范疇。
就船型而言,今年前5 個月,蘇伊士型油輪和阿芙拉型油輪的訂單分別比前一年增加18%和72%,而集裝箱船和散貨船等船型訂單量全部下降。
截至5 月底,全球手持新船訂單量為7225 萬修正總噸,與4 月底相比減少122 萬修正總噸,降幅為2%。目前,中國造船企業(yè)手持訂單量為2624 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手持訂單量的36%;韓國造船企業(yè)手持訂單量為2022 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手持訂單量的28%;日本造船企業(yè)手持訂單量為1024 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手持訂單量的14%。
就交付量而言,截至5 月底,全球新造船交付量總計為178 萬修正總噸,與4 月底相比減少了30 萬修正總噸,降幅為14% 。中日韓三國的交付量依次為51 萬修正總噸、27 萬修正總噸、93 萬修正總噸,占比全球新造船交付量分別為29%、15%、52%。
數(shù)據(jù)顯示,最近3年全球累計承接新船訂單量大幅減少,2018 年為1582 萬修正總噸;2019 年為1217 萬修正總噸,下降23%;2020 年到目前為止僅為469 萬修正總噸,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全球訂單量大幅縮減,導(dǎo)致的直接結(jié)果很可能是新造船船價銳減,造船企業(yè)極有可能因船價下跌而面臨財務(wù)吃緊的壓力。
但新造船價格降低對造船企業(yè)利潤的影響,或許并不像人們最初想象的那么大,因為造船成本的降低將幫助他們緩解此方面的壓力。此外,鋼材價格、船用備件價格和匯率等方面的變化,都有可能幫助造船企業(yè)減輕財務(wù)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