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際信使》周刊7月21日文章,原題:在滬生活3年后,我難以和中國告別新冠疫情暴發(fā)時,法國女孩塞西爾正通過“企業(yè)國際志愿者項目”(VIE)在華工作。她因疫情被迫返回法國,寫下她的“失望日記”,如下。
包括那條漂亮的印花長裙在內(nèi),我所有財物都留在上海,我的一些朋友也一樣。由于疫情蔓延,我將失去VIE的工作。我于2月2日緊急返法,后來逐漸意識到,今年再也無法回到中國了。
10年以來,中國在我的人生中占據(jù)了重要位置:從高中第一堂中文課到在青島大學和復旦大學交換學習。今年,我剛剛在華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并租了一套舒適公寓,突如其來的疫情令這一切無法持續(xù)。下面幾篇日記是我在華最后生活和被迫返回法國后的記錄。
2019年10月,我簽署由法國商務投資署管理的VIE合同——旨在幫助法國公司在海外開展業(yè)務。志愿者需具備與目標國家對應的文化和語言知識,我有優(yōu)勢。我在上海擔任中國區(qū)負責人。
今年1月27日,我最后一次與朋友在上海郊游。那時口罩已成必需品,酒吧入口也要測量體溫。2月2日我回到法國,但法國民眾并不擔心疫情,對我戴口罩表示驚訝。我告訴自己,要在疫情結(jié)束后立即返回中國。3月份我在遠程辦公,這種方式讓我的工作損失了很多有趣之處,薪酬也減少。我很想回中國,但只能耐心承受(思念的)痛苦。
6月12日,同事打來電話向我宣布老板的決定:若8月2日前還沒返華,合同將被終止。我嘗試向法國商務投資署解釋自己的情況,因為我從未在法國工作過,不能領(lǐng)取失業(yè)金。但我并不是要對中國說再見——這十分艱難,只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只能在歐洲碰運氣了。▲
(作者塞西爾·魯當,潘亮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