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奇清
美國女作家斯特朗曾說過:“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毕鄬τ诤诎颠@樣的黑色,蠟燭之光是白色的。將點燃的蠟燭放在黑暗中,即把白與黑放在一起,就不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顏色,它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顏色:運動之色。
運動之色是一種堅持,堅持是一粒種子。
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我來到樹林,是因為我希望過從容不迫、深思熟慮的生活?!彪x開了瓦爾登湖的梭羅,開始研究自然:他觀察松鼠是如何幫助油松傳播種子的,他發(fā)現(xiàn)鳥類十分喜愛鐵杉籽,他觀察柳樹是如何通過飄絮散播種子的……
此后的十余年里,梭羅寫下了長達九千頁的筆記。詩人變成博物學家,隱士成為園丁。這些筆記也像一粒種子,安靜地沉睡許久,直到梭羅逝世一百三十年后才得以出版,書名是《種子的信仰》。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我不相信,沒有種子,植物也能發(fā)芽。我心中有對種子的信仰,讓我相信你有一粒種子,我等待著奇跡。”梭羅就是一粒種子,他要在每個人心里播下種子。
種子孕育生機,包含可能。在《瓦爾登湖》的結(jié)束語中,梭羅寫道:“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nèi)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而我們卻忍受著不可思議的愚蠢。”
當一粒種子消失的時候,將成就一個嶄新的生命。運動之色造就了新的生命,是一個涅槃、凈化的過程,也是接近真理的過程。
譬如,你想要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先是要選擇年輪多的木料。選好之后,木料要置于陽光下兩年,風干后被切割成木板,放入一個黑黢黢的、終年不見陽光的房間,這就像是在修煉——剔除雜念、聚積精魂。這段沉靜的時光往往要持續(xù)四到五年。這種陽光、黑暗創(chuàng)造出的運動之色,使得渾璞的木板逐漸有了靈異之氣,凝聚在木頭中的精魂變得純凈而空靈。那些曾經(jīng)在大自然中吐納的自然之氣、收藏的百鳥之聲,最終從制作好的精美的小提琴中飄灑、激蕩、迸射出來。
身處黑暗之中,不要詛咒,點燃白熱的蠟燭吧!因為它創(chuàng)造出的運動之色,讓我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靈氣、嶄新的生命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