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江麗蓉
花生是我們家鄉(xiāng)有名的土特產(chǎn),也是孩子們常見又熟悉的食物。之前開展勞動體驗活動“剝花生”時,我引導孩子們認識了花生莢果的形態(tài),鼓勵他們用拇指、食指及中指一起用力捏花生莢果尖嘴的方法剝開花生,學習并掌握了剝花生的訣竅和技能,從而體驗動手勞動的樂趣。
圖1.剝花生
活動進展一
“剝花生”活動進行到一半,每個小組的幼兒為了趕超其他組的小朋友,或用手砸殼,或用牙咬,或雙手配合用力剝花生……等我巡視到第三組時,發(fā)現(xiàn)睿睿把剝好的花生仁放進了自己的嘴巴里,我走到睿睿身邊笑著問:“是不是小嘴巴饞了?”“我想試一試生花生仁的味道?!薄昂冒桑荒艹蕴嗯??!倍藭r,瑤瑤邊剝花生邊比劃著跟身邊的同伴講述:“我奶奶在老家種了很多很多的花生,花生很好吃,我還喝過花生湯,香香的、甜甜的?!薄拔乙埠冗^,很好喝!”亮亮用肯定的語氣對瑤瑤說道。“我沒喝過,我也想喝?!庇暧暧悬c失望地接著他們的話說?!耙晃覀冇矛F(xiàn)在剝的花生仁來制作花生湯,怎么樣?”孩子們聽到我的提議頓時歡呼雀躍,剝花生更有激情了。
分析與思考
1.分析
⑴看似輕松簡單的剝花生卻極考驗孩子們的耐心與細心,對于中班幼兒來說確實有難度——難在對花生果殼厚度的估計、孩子手指力度的大小和對剝果殼技巧的掌握,所以情急之下就出現(xiàn)了用手砸、用牙咬、雙手用力卻使不上勁的情況。因此教師給孩子們提供操作材料時,需考慮材料本身(比如厚?。┘昂⒆拥哪芰λ?,還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等。
⑵雖然大部分幼兒的父輩來自農(nóng)村,但因生活環(huán)境的不斷改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能了解并參與花生種植、觀察花生成長、體驗收獲花生的機會越來越少,平時吃過的花生大部分是經(jīng)過加工的熟花生,能品嘗生花生的孩子并不多。孩子們邊剝邊品嘗生花生仁是對花生味道的好奇,也是對花生的喜愛。為了滿足孩子們“饞嘴”的欲望,品嘗加工過的美味花生,體驗自己動手制作的勞動成果,我們決定與孩子們共同動手制作花生湯。
2.策略
開展“制作花生湯”的活動之前,我事先在幼兒園生活區(qū)里引導孩子們正確使用石(木)臼。孩子們兩手合作,右手扶在石(木)臼邊緣,左手握錘子輕輕對準石(木)臼中間砸花生仁,掌握了使用石(木)臼的要領。我為孩子們準備了湯匙、生花生仁、石(木)臼、盤子、料理機、電磁爐、碗等操作材料和工具,引導孩子們按“湯匙盛花生仁放到石(木)臼—砸花生仁—花生粉倒進盤里拌糖—煮花生湯”的步驟制作花生湯。最后孩子們一起品嘗花生湯,感受與同伴一同制作、品嘗花生湯的樂趣,體驗勞動過程及制作成功的喜悅。
圖2.砸花生仁
圖3.品嘗花生湯
活動進展二
孩子們用石(木)臼賣力地砸著花生仁,在他們的努力下,很快就砸夠所需的花生粉數(shù)量?!梆捵臁钡暮⒆觽兊却ㄉ鷾疱?,這對他們來說是個漫長的過程。為了避免孩子們消極等待,我拋出一個問題:“我們用花生仁制作了花生湯,那剩下的花生果殼怎么辦?”“我們家都是剝完扔垃圾桶啦?!薄霸诶霞业臅r候,我奶奶把花生果殼放在火里燒?!薄盎ㄉ麣と恿颂上?,我們來當小小魔術師,想一想、擺一擺它們能變成什么?”說完后,孩子們開始擺弄桌上的花生果殼。“老師,你看!這個花生果殼像條蟲子。”“我發(fā)現(xiàn)花生果殼能拼成蝴蝶。”“我把它們連接起來,變成了三角形?!薄?/p>
分析與思考
1.分析
1.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適時拋出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啟發(fā)他們進行新一輪的討論,既能避免浪費時間,又可以給孩子們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討論花生果殼可以變成什么時,已經(jīng)忽略了正在燒煮的花生湯。對話題和活動材料感興趣是開展此次活動的開端。
2.孩子們對花生果殼的想象完全出乎我的預料。一個個精彩的回答為開展此次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正如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蔽蚁蚝⒆觽儝伋鲆粋€問題,就能收獲他們一籮筐的精彩答案。
2.策略
處理花生果殼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當廢舊材料直接扔進垃圾桶,也可當起火材料用火燒、或者拌在泥土里變成植物呼吸的養(yǎng)料等,但在孩子們的眼中,它們可以變成靈動的動植物和美麗的畫面?!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彼晕曳e極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靈感創(chuàng)作成美麗的畫面。
圖4.初次花生果殼創(chuàng)意畫
活動進展三
“花生果殼創(chuàng)意畫”活動開始啦!孩子們在巧手區(qū)里認真而又專注地創(chuàng)作著?!澳銥槭裁丛诨ㄉ麣ど贤款伾??”“花生果殼有顏色了才好看。”這是飛飛和穎穎的對話。“我用花生果殼拼成了一個花盆?!薄澳憧次业奶箍耍虺隽嘶ㄉ趶??!薄?/p>
分析與思考
1.分析
支持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xiàn)。此次活動中,孩子們不僅體驗了用不同材料作畫的樂趣,分享總結出了使用材料的經(jīng)驗,還鍛煉了他們手的靈巧性,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審美能力。雖然這是孩子們的初次作品,但畫面構圖和創(chuàng)意卻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花生殼獨特的立體形狀很好地凸顯了作品的立體感,但因花生果殼顏色質(zhì)樸,有些孩子更喜歡鮮艷的事物,于是他們便在花生果殼上涂上了顏色。我們還利用餐前準備時間鼓勵孩子們互相欣賞、交流自己的作品,引導孩子們觀察、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總結創(chuàng)意要領,同時,也鼓勵孩子們繼續(xù)討論:怎樣讓作品的畫面變得更豐富、更漂亮?
2.策略
《綱要》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經(jīng)驗、感受和體驗?!备鶕?jù)孩子們的討論與總結,我們進行了第二次花生果殼創(chuàng)意繪畫。支持孩子們自創(chuàng)主題,引導他們從一個個簡單的花生果殼裝飾個體(如花瓣、蝴蝶、果子等),到多個花生果殼集中裝飾物(如花的花蕊、房子等),鼓勵孩子們大膽地用水粉顏料為花生果殼上色,滿足幼兒對作品色彩的需求,同時提升作品的鮮亮度。
圖5.第二次花生果殼創(chuàng)意畫
一路走來,孩子們的積極態(tài)度和無限創(chuàng)意總會給我們意外之喜。尊重幼兒的想法,提供可支撐的操作材料,讓他們放手大膽地創(chuàng)作,我們希望孩子們放飛想象的翅膀,利用身邊更多的可生成材料創(chuàng)作出新穎、有意義的物品,體驗快樂與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