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實
祖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咱家祖輩勤勞,從沒出過懶漢!”他說這話的時候總是一臉的驕傲。我從小就在祖父那里聽到很多有關勤勞的俗語,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我家世代秉承著勤勞的家風,努力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祖父的勤勞也是出了名的,他認為別人夸他勤勞,就是對他最大的褒獎。不過勤勞雖是一脈相承的,但從祖父到父親再到我,三代人的勞動觀卻有很大差別。
祖父的勞動觀是“活著就要不停地干活”。如果讓我評價祖父的一生,那就是“生命不息、勞動不止”。記憶中,祖父總是披星戴月的干農活,我學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樣的詩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祖父。一直記得那樣一幕,夜色朦朧中,祖父背著鋤頭朝家的方向走來了,他的身影模糊,但我聽得出他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我跑到祖父身邊,他慈愛地牽起我的手,我問過祖父:“爺爺,您累嗎?”他爽朗地一笑:“我這輩子不知道累是什么滋味!”
父親從祖父那里繼承了勤勞的品質,不過他的勞動觀是“苦干不如巧干”。父親經常說:“咱們要勤勞不假,還得善于動腦筋,巧干才是真正的能干?!蔽覀兇宓牡谝慌_拖拉機是父親買的,除農忙時使用外,平時還去外村拉磚掙錢。第一臺收割機剛出現(xiàn)時,村里人都不用,說不僅白花錢,而且機器收麥子收不干凈,會減產??筛赣H甘當?shù)谝粋€吃螃蟹的人,他與人一起貸款買了收割機,去十里八鄉(xiāng)幫人收麥,賺了不少錢。改革開放后,父親又下海經商,他做過小買賣,開過小紙廠……這些年,父親忙忙碌碌一直在奮斗,為一家人打拼出富裕的生活,這也是父親最驕傲的事。
我大學畢業(yè)后,走上了工作崗位,同事們都說我勤勞能干,我也始終堅守自己的勞動觀:巧干加勞逸結合。我認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就是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勞動之余還應該學會享受生活。閑暇時,我會跟家人或朋友們一起外出旅游,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美景;還會在忙碌的工作過后給自己一些犒賞,比如吃頓大餐,或者給自己放幾天假。尤其是這幾年,我一直堅持勞逸結合的方式,適當放松,不僅沒有影響工作效率,反而對工作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仔細想來,我家三代人的勞動觀,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這種烙印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印記。勤勞是我們的傳家寶,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一點到任何時候都不會變。不過,我們還要在勤勞的基礎上,活出自己的個性,這樣生活才會更加繽紛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