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彤彤
幼兒告狀現(xiàn)象很常見,教師要想不當“法官”,就得讓幼兒學會自己“判案”。
通過教育活動讓幼兒明白,自己能解決的事情,如果先去告訴老師,其實是解決問題很慢的方式。我曾在班里組織幼兒討論“老師厲害還是我厲害”,大部分幼兒都說,肯定是老師厲害,因為老師什么事情都能解決。接著,我們做了幾個小實驗,對發(fā)生狀況后找老師解決和自己解決所需的時間分別計時。通過實驗孩子們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能做很多事,找老師解決有時已經晚了。所以,遇到事情要先自己嘗試解決,不要告狀,只有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才去請老師幫忙。
教師適時“偷懶”,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一些好朋友之間的交往問題,其實更需要他們自己去解決。我們班的僮僮和小碗是好朋友,但是又經常打鬧,有段時間經常聽到“老師,小碗故意碰我的頭發(fā)”“老師,僮僮說不跟我玩了”這類的話,對于這種小摩擦、小沖突,老師完全可以“偷懶”,只要說“你們是好朋友,老師相信你可以自己解決”就夠了。這句話可以提醒幼兒“我們是好朋友”,同時也是在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幼兒慢慢就能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后遇到這種情況就不再需要老師出面了。
發(fā)現(xiàn)榜樣,及時表揚,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平時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會自己學習處理問題,比如,灑湯后不是呆在那里不動等老師,而是自己拿抹布、拖把等進行處理;有小朋友發(fā)生沖突,不是來告訴老師,而是自己嘗試幫助小朋友協(xié)商解決等。老師就可以認真細致地表揚這些能夠自己處理問題的幼兒,其他幼兒會去模仿,由模仿變成一種習慣,慢慢的,幼兒就會自己解決問題了,并且會解決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