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非
我的育人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豆豆的男孩,遇見豆豆時我還十分青澀,他是在大班轉(zhuǎn)班到我班里的。在幼兒園,轉(zhuǎn)班并不常見,究其原因是豆豆在原來的班里實在是太“特殊”。從不和小朋友交往、不只是獨來獨往甚至是我行我素,情緒爆發(fā)起來對小朋友、老師大打出手,稍不順心就沖出教室。這樣的孩子,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都頭疼,更何況是工作第三年、剛剛當上班組長的我。那段時間,說實話我心里對領(lǐng)導這樣的安排還有些埋怨。記得當時班上的老保育員總安慰我:“別較勁,你們老師也不是圣人,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吧!”
開始的那幾天,我白天要面對豆豆給我出的各種難題,晚上還要接到其他家長投訴他的電話。腦子里是一團亂,夜里總失眠,一次無意中我翻開床頭的一本書,里面有這樣一句話——“一燈能除千年暗”,一個積了千年萬年黑暗的屋子,只需一盞燈就能夠?qū)⒑诎凋?qū)逐。我自詡是個熱情、陽光的人,也許這就是領(lǐng)導選擇將豆豆轉(zhuǎn)到我班級的原因。給予一份溫暖,傳遞一種期待,也許就能點燃一個希望……
我決定主動出擊走近豆豆??蛇@也并非易事,每當我靠近,他便躲開,心情不好時,還大喊嚷嚷著讓我走開。幾次下來,不但我的信心大減,更擔心在其他孩子眼里我是個“沒用”的老師??尚∨笥延欣碛刹豢拷?,我卻有著作為一名教育者的責任,我不能拋棄更不能放棄。我在各種游戲時故作不經(jīng)意地湊到他旁邊,捕捉他情緒愉快的時候摸摸他的臉頰、小手。一次轉(zhuǎn)機發(fā)生在豆豆和小朋友在盥洗室的爭吵,小朋友指責他在盥洗室踩了一地腳印,看到他要動手攻擊,我趕忙說:“豆豆這么做一定有原因的,豆豆你能說說是怎么回事嗎?”豆豆收回了舉起的拳頭,瞪大眼睛看著我,神情顯得有些吃驚,說:“地上原來就有一灘水,我是想要把它踩干?!毙∨笥岩庾R到錯怪了豆豆,向他道歉,一場風波就此平息。事后他走到我旁邊拉了一下我的手,這是他第一次主動靠近我,我趕忙拉住他的小手,他竟然沒有躲,也沒有瞪我。我摟過他,湊在他的耳邊告訴他:“下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可以找老師幫忙,因為我是你的好朋友?!睗u漸地我被他接受了,我的接近,他不再抗拒,我的建議,他開始能夠聽取,我也開始有機會真正看清他的內(nèi)心。
豆豆很有正義感,愛打抱不平,但常常因為出手太重,反而成了眾矢之的;他渴望交往,但又因為過于強勢的語言,使對方退避三舍;豆豆其實很自卑,跳繩跳不好,我看到他偷偷抹眼淚,還自暴自棄地說自己永遠學不會了;豆豆還是個情感真摯的孩子,我患咽炎說不出話的時候,豆豆用自己的小杯子接了一杯水,默默放在了我的旁邊。
在家訪時我得知,因為家庭的原因,豆豆三個月大的時候就被寄養(yǎng)在了祖父母家。爺爺有聽力障礙,而年邁的奶奶也很少與孩子交流。一直以來面對孩子的錯誤,大人們都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對待。豆豆變得越來越孤僻、叛逆,常常在家中頂撞大人,但是大人們沒有去積極地引導而是在教養(yǎng)責任上相互推諉,家中爭吵不斷。一次次帶著孩子去看醫(yī)生,中醫(yī)說脾胃不和,西醫(yī)說估計是多動癥,而豆豆在大人們的爭論中,在各種藥物的誤導下,得到的結(jié)論就是自己的調(diào)皮、自己的喊叫、自己的無法自控,是因為生病了。有一次他就在大發(fā)脾氣之后,告訴我:“李老師,你知道嗎?這叫癥狀?!蔽易穯栒l告訴他的,他卻笑而不語。那次家訪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沒有天生的“問題兒童”,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指責、鄙視、拋棄、孤立,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有效幫助。而我能做些什么呢?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塊善意的“多米諾”,傳遞給豆豆信任、友善,陪著他打開溫暖世界的大門。
為了讓豆豆不再繼續(xù)承受來自家庭的負面影響,我準備了關(guān)于多動癥幼兒的評估量表,將豆豆的父母和奶奶一同請到幼兒園,明確地告訴他們,豆豆沒有病,請他們不要再給豆豆貼上“生病”的標簽。請他們對豆豆積極回應,多鼓勵和表揚,減少批評和冷漠。
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的不足,否定他是容易的。但是,探明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為他找到方向,卻是不容易的。習近平總書記說:“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好老師應該是仁師。”喜歡乖巧聽話的漂亮寶貝是人的天性,但去愛去引導和改變“不完美”的孩子,才是教師“仁”之所在。
作為孩子身邊唯一的專業(yè)教育者,我想,改變豆豆的責任在我們老師的身上。于是我和班里另外兩位老師一同為豆豆制訂了一系列的教育計劃。根據(jù)豆豆對數(shù)字敏感的特點,請他擔任天氣預報員;借助競選領(lǐng)操員的機會,我們利用休息時間陪豆豆練習,最后他被全票選為班里的領(lǐng)操員。我還和豆豆達成一個“小偵探”的游戲,請豆豆每天為班級做一件好事,我來尋找。豆豆很喜歡這個游戲,而我每天也不必費力去尋找答案,因為班里的老師和孩子們,常常會告訴我:“我摔倒了,是豆豆哥哥把我扶起來的?!薄拔业牟使P沒有帶,是豆豆借我的?!薄疤煊钫f我壞話,豆豆和我說沒關(guān)系,還陪我玩。”“下雪天氣冷,午睡時豆豆幫其他孩子掖被子。”……
漸漸地,豆豆釋放出的善意不再僅僅是為了游戲,而是成了自然而然的表達,在付出后收獲到的溫暖中豆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他總是緊皺的眉頭終于打開了,有一天悄悄告訴我,他喜歡做現(xiàn)在的自己,不再做以前的自己。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教授的知識也許淺顯,但我們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因為我們是代表成人世界進入孩子生活的第一位代表。在我們身后是孩子未知的人生旅程,我們是陪著孩子揭開人生帷幕的開門人,如果在我們的臉上孩子看到的是溫暖、欣賞和喜愛,他們會感到自己是被珍視、被期待、被接納的,試想這樣的孩子又怎能不自尊、自愛、自強、自信地堂堂正正將前路走得光明而筆直呢?
豆豆每年都會回幼兒園來看我,小伙子有了自己的微信,說他加的第一個好友是我。最近一次見面他說自己很快要出國了,我說豆豆要是出去不回來,這可能就是最后一面了。我告訴他:我們的國家好,也需要你回來讓她變得更好。少年堅定地說:“李老師讓我回來,那我一定回來。”離別時,他說“可不可以抱抱您”,我一時恍如隔世,想起了多年前為了獲得這個孩子的擁抱而絞盡腦汁的日子。哪里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我們都參與到了對方的人生,我們是彼此人生的重要關(guān)系者。
《伊索寓言》中有一則“風和太陽”的故事,風和太陽比賽誰能使得行人脫下衣服,北風猛烈地刮,想要把行人的衣服刮掉,結(jié)果,路上的行人緊緊裹住自己的衣服,行人冷得發(fā)抖,反而添了更多衣服。而太陽把溫和的陽光灑向行人,行人覺得暖和,脫掉衣服。這便是“溫暖”的力量,為人師者請相信這種力量。
不是因為看見了才去相信,恰恰是我們相信了才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