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吸濕涼爽針織服用面料的性能研究

      2020-07-25 07:07:20蘇佳佳樊晨露章為敬張佩華
      國際紡織導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濕態(tài)干態(tài)透氣

      高 婕 李 睿 蘇佳佳 樊晨露 章為敬 張佩華

      東華大學 紡織學院(中國)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著戶外運動的流行普及,人們對服裝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服裝的舒適性與生理、心理和物理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相關,可分為熱濕舒適性、觸覺舒適性和體感舒適性[2]。本文主要針對服裝的熱濕舒適性進行研究,采用了物理指標評價法,對市面上所見的部分針織面料進行熱濕舒適性能對比測試,進而為兼具輕薄柔軟、透氣和吸濕涼爽功能面料的設計、開發(fā)提供一定理論依據(jù),并為大眾在購買相關產(chǎn)品時提供有價值的購買建議[3]。

      1 試驗材料

      本文選取了12種不同材質的面料,其基本結構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材料基本參數(shù)表

      2 試驗方法

      試驗前將織物在溫度(20±2)℃、相對濕度(65±3)%的環(huán)境下放置24 h,按照如下測試方法,測試織物透氣率、芯吸高度、織物升溫曲線、熱阻濕阻和干燥速率。

      2.1 織物透氣率測試

      采用YG461E/Ⅱ型數(shù)字式透氣量儀,參照GB/T 5453—1997《紡織品 織物透氣性的測定》,設定壓力200 Pa、噴嘴口徑為6.0 mm,每塊試樣不同位置測量5次,取其平均值。

      2.2 織物縱橫向芯吸高度測試

      采用由長方形的容器和試樣夾組成的簡易試驗裝置,參照FZ/T 01071—2008《紡織品 毛細效應試驗方法》標準。沿織物縱向、橫向,分別在每塊織物的左、中、右部位各剪3塊試樣,試樣尺寸為25 cm×2.5 cm,測試時在試樣下端夾持2.55 g的張力夾,上端固定于儀器,在試樣底部放置一盒蒸餾水,使下端浸入水中。30 min后在標尺上讀取溶液上升的高度,測試3次,取平均值[5]。

      2.3 織物升溫曲線測試

      織物升溫曲線的測試可以表征織物的熱傳導性能,并且通過直觀的實時數(shù)據(jù)與曲線變化,模擬動態(tài)人體熱濕擴散。本文采用的測試儀器為添加了相應程序的YG606II型織物熱阻濕阻測試儀。根據(jù)測試要求,對相應參數(shù)進行設置,使其能保持恒定功率對織物進行加熱。試驗設定功率為22.05 W,測試前需將儀器預熱2 h,測試織物尺寸為35 cm×35 cm。

      具體測試步驟如下所述。首先對待測織物進行預處理,干態(tài)測試需將被測織物置于標準溫濕度的恒溫恒濕環(huán)境下平衡24 h;濕態(tài)測試需將被測織物烘干后稱質量,置于恒溫恒濕室平衡24 h,之后向其中滴入水,使之均勻含水20 g。然后調試預熱測試設備。根據(jù)試驗需求設置恒溫恒濕箱的溫濕度為標準環(huán)境溫濕度;測試板的初始溫度為25 ℃。在測試前可將所述測試板的溫度升至測試最終溫度后,再降溫至初始溫度,以減小誤差。接著進行試樣測試,打開恒溫恒濕箱,將被測織物水平置于測試板上,迅速夾持好織物,關上恒溫恒濕箱,以恒定功率對測試板加熱。溫度升至設置溫度時,測試結束。記錄被測織物與測試板接觸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數(shù)據(jù)。最后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對系統(tǒng)記錄的干態(tài)、濕態(tài)升溫數(shù)據(jù)進行平均處理。升溫曲線到達某特定溫度所需的時間越長,則織物升溫速率越慢,其涼爽功能越好。對系統(tǒng)記錄的數(shù)據(jù)做同一時刻的干態(tài)、濕態(tài)織物表面溫差處理。同一時刻織物干態(tài)、濕態(tài)最大溫差越大,其快干性、濕態(tài)涼爽功能越好。

      2.4 熱阻濕阻測試

      熱阻表征織物的隔熱性,濕阻表示織物處于穩(wěn)定的水蒸氣壓力梯度條件下,通過一定面積的蒸發(fā)熱流量。選用YG606 II型織物熱阻濕阻測試儀,參照GB/T 11048—2008《紡織品生物舒適性穩(wěn)態(tài)條件下熱阻和濕阻的測定》標準,在穩(wěn)態(tài)條件下,測得織物的熱阻和濕阻,并計算出織物的導熱系數(shù)λ、透濕率和透濕指數(shù)。

      2.5 干燥速率的測試

      根據(jù)美國AATCC201測試標準,采用RF4008HP型干燥速率測試儀,測試織物的干燥曲線與干燥速率。取織物左、中、右均為15 cm×15 cm的試樣,放置在恒溫37 ℃的加熱板上,在加熱板中央滴入0.2 mL的水,試樣上方設置1.3 m/s的風速對試樣進行干燥,通過紅外溫度傳感器測試試樣溫度的變化,判斷干燥是否結束,根據(jù)測試干燥時間得到干燥速度。

      3 結果和討論

      面料透氣率、芯吸高度、熱阻、克羅值、傳熱系數(shù)、濕阻、透濕率和透濕指數(shù)測試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表2 測試數(shù)據(jù)

      3.1 透氣率

      織物透氣率與織物厚度成反相關、與孔隙成正相關,即越薄、空隙越多的織物透氣率越好。而織物空隙與織物所用纖維密度、織物結構和厚度有關,即織物越厚,織物透氣性越差,在相對濕熱條件下,其舒適性越差。圖1為試樣透氣率的測試結果。

      圖1 織物透氣率數(shù)據(jù)對比圖

      由圖1可知,在噴嘴口徑一致的前提下,試樣F2、F3、F5和F7的透氣量值最大,均超過1 730 mm/s,F(xiàn)8最小,僅為830.5 mm/s,因此可知,試樣F2、F3、F5和F7具有相對較高的透氣性,試樣F8的透氣性最差。

      3.2 芯吸高度

      圖2是各織物縱橫向芯吸高度的測試結果。由圖2可知,試樣F2、F4、F5和F11的橫、縱向芯吸高度為所有織物中最高的,均在15~21 cm范圍內,其吸濕、導濕性能較好。試樣F1的芯吸高度不足9 cm為最小,導濕性最差。試樣F8、F9和F12幾乎不吸水,需特殊處理,在該測試中無法測得。

      圖2 織物芯吸高度數(shù)據(jù)對比圖

      3.3 升溫曲線

      織物試樣干態(tài)升溫曲線測試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其中圖4表示干態(tài)升溫值與不加織物的空板升溫值的差值變化。干態(tài)升溫曲線表示人體在未出汗的情況下織物的溫度變化,由于此時織物會阻礙人體散熱,所以在同種測試條件下,織物達到同一溫度的時間越長,或相同加熱時間內織物表面溫度越低,其導熱性能越好。

      圖3 干態(tài)升溫曲線

      圖4 干態(tài)-空板升溫曲線

      由圖3和圖4可知,干態(tài)下,試樣F2、F3、F4和F5達到同一溫度所需的時間最長,其升溫速率最??;試樣F9、F10、F11和F12達到同一溫度所需的時間最短,其升溫速率最大,且升溫不超過0.8 ℃。所以干態(tài)下,試樣F2、F3、F4和F5的導熱性能良好,即在外界環(huán)境溫度低于人體體表溫度的情況下,其能較好地將人體熱量傳導到外界,降溫涼爽性能較好。而試樣F9、F10、F11和F12的導熱性能較差。

      濕態(tài)升溫曲線測試結果如圖5和圖6所示,其中圖6表示濕態(tài)升溫值與不加織物的空板升溫值的差值變化。濕態(tài)升溫曲線表示人體在出汗條件下織物的溫度變化,在同種測試條件下,織物達到同一溫度的時間越長,或相同加熱時間織物表面溫度越低,人體出汗后織物的涼爽性能越好。

      圖5 濕態(tài)升溫曲線

      圖6 空板-濕態(tài)升溫曲線

      由圖5和圖6可知,織物吸濕后水分的蒸發(fā)有利于散熱,從而使人體降溫。在加熱功率一定時達到同一溫度所需的時間,濕態(tài)下,試樣F9、F12、F1和F7最短,試樣F2、F3、F4和F5最長。故濕態(tài)下試樣F2、F3、F4和F5具有良好的導熱散熱性,尤其是試樣F2、F5,其最大溫差可達8.0 ℃,在人體出汗后的涼爽性能較好,試樣F1、F7、F9和F12較差。

      3.4 熱濕阻

      影響織物熱濕阻的因素主要有纖維材料本身性能、紗線結構和織物結構等。而良好的吸濕散濕性能有利于提高織物導熱性能,織物面密度越大、厚度越大,織物熱濕性能越差。對于不同的織物,其內部含相對靜止空氣的量影響其吸濕、散熱性能。相對靜止空氣含量越多,熱濕傳遞性能越差。圖7是織物熱阻與傳熱系數(shù)的測試結果,圖8為織物濕阻與透濕率的測試結果。

      圖7 織物熱阻與傳熱系數(shù)對比圖

      圖8 織物濕阻與透濕率對比圖

      由圖7可知,試樣F2、F3、F4、F5具有相對較小的熱阻值和相對較大的傳熱系數(shù),熱阻均小于14×10-3(m2·K)/W。試樣F9、F12具有相對較大的熱阻和相對較小的傳熱系數(shù),熱阻達到了40×10-3(m2·K)/W,表明試樣F2、F3、F4和F5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試樣F9和F12的導熱性能較差,即當人體所在環(huán)境溫度低于皮膚溫度時,試樣F2、F3、F4和F5有較好的涼爽效果,而試樣F9和F12的涼爽效果則較差。由圖8可知,試樣F2、F3、F4和F5濕阻較小,均小于3(m2·Pa)/W,透濕率較大,即當人體未出汗的情況下,試樣F2、F3、F4和F5具有較好的透濕性能,能減少織物的粘體感和濕感,故而具有良好的舒適性。試樣F1、F7、F9、F11和F12的濕阻較大,超過3.7(m2·Pa)/W,透濕性較差。

      3.5 干燥速率

      織物干燥速率測試結果如圖9和圖10所示。由圖9可知,織物的干燥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首先織物接觸水分,溫度快速下降;然后織物的溫度緩慢下降,熱濕傳遞達到動態(tài)平衡,水在織物內部遷移以維持纖維表面的飽和狀態(tài);最后織物溫度上升,遷移到織物表面的水分不足以維持飽和狀態(tài),織物內部水分開始蒸發(fā),織物吸收熱量,逐漸恢復為干態(tài)[7]。由圖9可知,試樣F1的干燥時間最長,所以其干燥速率最慢,涼爽性較差,其次是試樣F7。試樣F2、F5和F10的干燥用時最短,干燥速率最快,降溫溫度最低達27.75 ℃。

      圖9 織物干燥速率曲線

      圖10 織物干燥速率關系

      由圖10可知,試樣F2、F5和F10的干燥速率最大,尤其是試樣F2和F5,可達1.803 6 mL/h以上,涼爽性較好。試樣F1和F7的干燥速率小于0.91 mL/h,水分蒸發(fā)擴散最差。其余織物的干燥速率較接近。此外試樣F8、F9和F12由于材料組成與其他織物有較大差異,需要特殊處理才可測其干燥速率,在該測試中無法測得。

      4 結論

      通過對12種針織面料的透氣率、芯吸高度、熱濕阻、干燥速率等的測試評價,得出試樣F2、F3、F4和F5的涼爽較好,其中試樣F2和F5尤佳,試樣F1、F7、F8、F9和F12的涼爽性較差。

      理想的具有吸濕排汗性能的紡織品應具有吸濕性高、水分傳導快、透濕性好、保濕性低、水分蒸發(fā)快的特點。試樣F2和F5就具有這些優(yōu)良性能,其化學成分均為含有輕網(wǎng)成分的聚酯纖維。本文測試的棉織物試樣F1和F7的透濕性導濕性較改性聚酯稍差,涼爽性差,同時棉和氨綸混紡的試樣F8涼爽性也較差。含有較多羊毛成分的試樣F9和F12的吸濕導熱性較差,同樣含有羊毛纖維的試樣F10和F11,因含有較多的聚酯成分,其吸濕涼爽性優(yōu)于試樣F9和F12。本文中含有錦綸、氨綸等化纖的織物的涼爽性也稍遜于改性聚酯。此外,試樣F2、F3、F4和F5的網(wǎng)眼布、花式網(wǎng)格布、雙面豎條布、秒干凹凸格等花色織物組織相比傳統(tǒng)的緯平針織物,在吸濕涼爽方面也具有優(yōu)勢。通過本文所選面料可推斷出,加入涼爽成分的聚酯纖維在吸濕涼爽方面較出色。棉和羊毛均為天然纖維,其物理化學性質難以發(fā)生根本改變,在制作吸濕涼爽的夏季針織服裝面料時面臨諸多挑戰(zhàn),可通過改變織物組織結構、與涼感功能纖維交織或功能整理以優(yōu)化其性能。

      猜你喜歡
      濕態(tài)干態(tài)透氣
      超超臨界機組濕態(tài)給水控制策略的設計與應用
      浙江電力(2023年10期)2023-10-31 12:14:44
      “干態(tài)”下的懸臂式多級離心泵響應性能研究
      織物透氣量儀透氣率示值誤差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630MW超臨界鍋爐啟動時壁溫控制
      透氣感
      基于有限元法的離心泵轉子系統(tǒng)動力學特性研究
      不同介質作用下輪軌摩擦性能研究
      科技風(2020年4期)2020-02-24 06:53:08
      國信揚電#4機組干態(tài)深度調峰的實施
      彌散式和狹縫式透氣磚在首鋼京唐鋼包中的試驗對比
      河南冶金(2017年6期)2018-01-17 06:55:01
      防水透氣技術延長汽車電子壽命
      汽車零部件(2015年4期)2015-12-22 03:22:10
      墨江| 泊头市| 凌海市| 武义县| 奈曼旗| 军事| 武汉市| 冕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罗江县| 嵊泗县| 黔东| 金昌市| 凤凰县| 油尖旺区| 新和县| 天峨县| 平昌县| 成都市| 阿巴嘎旗| 邹城市| 纳雍县| 乌鲁木齐市| 同江市| 怀宁县| 东丽区| 黄浦区| 团风县| 交口县| 朝阳区| 新沂市| 南阳市| 朝阳县| 珠海市| 舞阳县| 尤溪县| 洪洞县| 岚皋县| 馆陶县| 通化市| 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