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芳 魯廣秋 王云祥 和士彥 劉威
1.廣西博環(huán)環(huán)境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中國·云南 昆明 650000
2.玉溪師范學院化學生物與環(huán)境學院,中國·云南 玉溪 653100
3.云南省彌勒市煙用物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云南 彌勒 652399
4.云南溪影桑陌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中國·云南 昆明 650000
為了解中國彌勒市常年種植葡萄的土壤中金屬元素的分布特征,做出合理的污染評價,論文通過測定土壤常規(guī)理化指標了解土壤基本狀況,運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土壤中Cu、Zn、Pb、Ni 元素的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做出污染評價。結果表明,該區(qū)域土壤呈酸性,有機質、氮素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在中等水平,缺乏有效硼。金屬元素含量Cu 在62.4~82.3mg/kg,Zn 在53~71.4mg/kg,Pb 在32.4~39.1mg/kg,Ni 在46.2~53mg/kg。內梅羅指數(shù)法得到各金屬元素的平均綜合評價指數(shù)P綜<0.7,整體污染程度安全,為進一步發(fā)展生態(tài)農(nóng)業(yè)以及科學種植葡萄提供了依據(jù)。
葡萄;土壤;金屬元素;污染評價;內梅羅指數(shù)法
對土壤養(yǎng)分的分析關系葡萄生長的數(shù)量和質量,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情況,可以指定適合的肥料,補充有機質等營養(yǎng)成分,給土地修復,增加土地的活力和動力,為葡萄種植提供科學的依據(jù)。土壤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葡萄的性質,土壤養(yǎng)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對農(nóng)業(yè)持續(xù)發(fā)展有重要影響,養(yǎng)分管理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起重要作用。土壤pH、氮素、有機質、硼與葡萄生長息息相關。陳云霞[1]等人對葡萄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氮、磷、鉀均值分別為0.71g/kg、20.6mg/kg、149mg/kg 時,土壤養(yǎng)分較為良好。
彌勒市氣候屬亞熱帶,當?shù)剞r(nóng)業(yè)常年以種植葡萄為主。本研究所在的村莊坐落于高原葡萄之鄉(xiāng)東風農(nóng)場附近,土壤和氣候適合葡萄種植。但此地在葡萄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長勢有好有壞,給種植戶帶來了困難。有研究表明,金屬元素對葡萄的生長及品質有重要影響,耿慧[2]通過研究土壤銅、鋅分布特征,了解了其與葡萄品質的關系。同時,土壤中Cu、Zn、Pb、Ni 元素的含量是農(nóng)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的必測項目,劉子龍[3]等人分析了葡萄主產(chǎn)區(qū)土壤重金屬含量,并評價其污染程度。文章旨在通過測定Cu、Zn、Pb、Ni 元素的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做出污染評價,為進一步發(fā)展生態(tài)農(nóng)業(yè)以及科學種植葡萄提供依據(jù)。
金屬測定:硝酸(AR,天津風船)、高氯酸(AR,天津風船)、氫氟酸(AR,天津風船)、銅標準儲備液GBW(E)081008、鋅標準儲備液GBW(E)081009、鎳標準儲備液GBW(E)081006、鉛標準儲備液GBW(E)080987(濟南眾標科技有限公司)、重鉻酸鉀(AR,天津風船)、濃硫酸(AR,西隴化工)、硫酸亞鐵(AR,天津風船)、鄰啡羅啉(AR,科密歐)、硫酸銀(AR,西隴化工)、氫氧化鈉(AR,天津博迪化工)、濃硫酸(AR,西隴化工)、濃鹽酸(AR,國藥集團)、濃硫酸(AR,西隴化工)、乙醇(AR,西隴化工)、硼酸(AR,天津風船)。
儀器:電子分析天平(型號:AR114P/奧豪斯)、紫外分光光度計(UV-160A/日本島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普析通用/TAS-990F)、pH 計(型號:PHS—3C/產(chǎn)地:上海虹益)、電熱板、量筒、容量瓶。
此塊地面積為兩畝,長方形,土壤樣品采自4 個頂點和中心點。采用分層抽樣法3步設采樣點[4],各取表層(0~20cm)土壤約1kg,在陰涼處自然風干,樣品風干后篩揀動、植物殘體、石子,用木棍研細,之后采用四分法粉碎過篩20 目和100 目,裝袋。
依據(jù)國家或行業(yè)標準方法,進行土壤理化性常規(guī)項目的測定[4]。pH(電位法測定);有機質(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測定);全氮(凱氏定氮法測定);有效硼(姜黃素比色法測定);水解氮(堿解擴散法測定)。
如表1所示,稱取過100 目篩的土壤樣品0.2g(精確至0.0001g)于聚四氟乙烯燒杯中,加入6mL 硝酸+1mL 高氯酸;置于電熱板上上,位于通風廚中(160~170℃)消解,至硝酸被趕盡,部分高氯酸分解出現(xiàn)大量白煙,樣品成糊狀時,取下冷卻。用塑料滴管加入10mL 氫氟酸,在加入高氯酸0.5mL,置于電熱板上,位于通風櫥中(210~220℃)加熱使硅酸鹽等礦物質分解后,繼續(xù)加熱至剩余的氫氟酸和高氯酸被趕盡,停止冒白煙時,取下冷卻,加入3mol/L 的鹽酸溶液10mL,繼續(xù)加熱至殘渣溶解,取下冷卻,用去離子水定量轉入25mL容量瓶中,定容,混勻,所得溶液為土壤消解液。
表1 火焰原子吸收測定條件
土壤有效硼標準曲線:分別吸取10 μg/mL 的硼標準儲備液0、0.5、1.0、2.0、3.0、4.0、5.0mL 于50mL 容量瓶中,配制成一系列濃度為0、0.1、0.2、0.4 、0.6 、0.8、1.0μg/mL 的標準工作液。
金屬元素標準曲線:分別取濃度為1000 μg/mL 的Cu、Zn、Pb、Ni 標準儲備液0.00、0.25、0.50、1.00、2.50、5.00、10.00 mL 至50mL 容量瓶中,配制得濃度為0.00、0.05、0.10、0.20、0.50、1.00、2.00 μg/mL 的標準工作液。
采用內梅羅污染指數(shù)法[5][6][7]分析,分別進行單因子指數(shù)和綜合因子指數(shù)的計算。
單因子計算公式:Pi=Xi/Si
(Pi—內梅羅污染指數(shù);Xi—土壤中污染物實測濃度(mg/kg);Si—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值中的評價指標。)
綜合污染指數(shù)法的計算公式:
式中:P綜為綜合污染指數(shù)(綜合反映各污染物對區(qū)域土壤的不同作用);P均為所有單項污染指數(shù)的平均值;Pmax為土壤環(huán)境中各單項污染指數(shù)中的最大值。
表4中編號1代表此塊正方形地的中心點樣。編號2、3、4、5 分別代表此塊地四個頂點的樣品。各常規(guī)理化性質如下表2所示。
表2 紅石巖果園中pH、有機質、水解氮、全氮、有效硼含量
此塊地5 個點土壤pH 小于6.5,變幅在4.21~6.16 之間,平均值為5.03,屬于酸性土壤。有機質在23.52~42.04g/kg,有機質平均值為29.22g/kg,此塊果園土壤有機質分布不均,含量在中等水平。水解氮含量變幅在62.8~90.2mg/kg之間,平均含量為77.22mg/kg,全氮變幅在0.097~0.198%之間,平均值為0.144%。有效硼含量變幅在0.101~0.235mg/kg 之間,平均值為0.150mg/kg。
用4 種金屬元素Cu、Zn、Pb、Ni 的標準儲備液配制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系列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回歸方程及相關系數(shù)r。計算結果如下表3所示:相關系數(shù)范圍在0.9963 ≤r ≤0.9997 之間,各組分峰面積與質量濃度相關性良好,可以滿足定量測定的需要。
表3 各元素測定方程
通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儀對土壤樣品Cu、Zn、Pb、Ni 元素進行測定,各采樣點位的金屬元素含量如下圖1所示。
圖1 各點位金屬元素含量圖
各金屬元素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為:Cu >Zn >Ni>Pb,根據(jù)《GB 15618-2018 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農(nóng)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標準:土壤pH ≤5.5 時,各元素含量限值,Cu 為72.3 mg/kg <150 mg/kg(果園),Zn 為63.3 mg/kg <200mg/kg,Ni 為48.4 <60mg/kg,Pb 為36.0<250mg/kg,如表4所示,該葡萄園土壤中的金屬未超過限值范圍。
表4 各元素含量平均值
如表5所示,依據(jù)內梅羅污染指數(shù)法[6,7]進行該葡萄園土壤金屬污染評價可知,各元素的Pi 均小于1,污染水平均為非污染,其中Ni 的Pi 最大。通過計算綜合污染指數(shù)(P 綜)可知,該地土壤中金屬含量分布不均勻,其中4、5 兩個點位的綜合污染指數(shù)為0.7 <P 綜<1.0,金屬污染程度在警戒線,但平均的P 綜<0.7,整體污染程度安全。這可能是由于施肥及噴灑農(nóng)藥過程中,較為集中在4、5 號點位附近造成的。
表5 內梅羅污染指數(shù)法分析結果
該區(qū)域土壤平均pH 為5.03 呈酸性,有機質、氮素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在中等水平,缺乏有效硼。金屬元素含量Cu:62.4~82.3mg/kg,Zn:53~71.4mg/kg,Pb:32.4~39.1mg/kg,Ni:46.2~53mg/kg。內梅羅指數(shù)法得到各金屬元素平均綜合評價指數(shù)P 綜<0.7,整體污染程度安全,但該地土壤pH、有機質、氮素等營養(yǎng)成分,以及金屬含量分布均有較大差異,其中pH 較低的兩個點位,金屬綜合污染指數(shù)為0.7 <P 綜<1.0,污染程度在警戒線,說明存在不合理的施肥及噴灑農(nóng)藥,造成該地土壤營養(yǎng)成分不均衡,金屬在局部富集的情況,建議該地葡萄種植戶可采取重新耕地,翻新土壤等有效手段,合理施肥、打農(nóng)藥,科學管理葡萄園,使得該地區(qū)葡萄種植增產(chǎn)的同時提供品質,并且積極發(fā)展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農(nó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