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淵
趙家洼村村民走在廣惠園移民新區(qū)的街道上
一條條街道寬又寬,一棟棟高樓排成排。在岢嵐縣城里這個占地700多畝、可以容納2萬多人的移民和經(jīng)適房小區(qū)里,學校、幼兒園、醫(yī)院、休閑小廣場應有盡有。
“以前我住的舊房子是土木結構,夏天蚊蟲叮咬,冬天四面透風。自打從村里搬遷到縣城,活法都變了。每天勤洗臉、周周要洗澡,可講究了。不想閑著,我還在縣城里找了份工作,每個月有1000多元工資,可好咧?!?月9日,劉福有和記者提起新生活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劉福有出生在忻州市岢嵐縣陽坪鄉(xiāng)趙家洼村。趙家洼村,山大溝深、坡陡地瘠,是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的深度貧困村,一方水土養(yǎng)不了一方人。
“原來趙家洼出行很難,去國道坐公交車要跑2.5公里路,沒有學校,孩子們上學要去縣城,走10多公里,吃水也困難,就連住的房子都是破破爛爛的土坯房。趕上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一個家庭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種地。”劉福有回憶說。
2017年9月22日,趙家洼村的村民全部易地搬遷至廣惠園移民新村,其中就有劉福有一家。
“現(xiàn)在不光人來了縣城了,村里的地都流轉(zhuǎn)出去了,每畝地每年還有300元的租金。再加上我還有一份新工作。掙的可比過去多?!眲⒏S邢矏偟卣f,“以前覺得‘滿頭烏云活不出個樣兒,現(xiàn)在日子是越過越敞亮!”
趙家洼村的王三女也是同期住進了縣城的樓房。一室一廳,50平方米。搬家,她沒花一分錢,家具也是政府給置辦的,她只帶了一口鍋進新家。
在王三女家里,擺著一個“貧困戶幫扶政策牌”。這上面,清清楚楚列著她的各項收入。今年,她統(tǒng)共能到手5萬多塊錢。有了錢,王三女把外債給還上了。外債是前些年兒子住院時欠下的,兒子沒了,她又沒錢,只能先欠著?!艾F(xiàn)在我得還清?!?/p>
王三女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她脫貧了,有誰還會被落下呢?
年紀越來越大,王三女心里卻越來越踏實。她說:“趕上了好時代,是咱最大的福氣?!?/p>
劉福有和王三女生活的變遷,是山西省近年來整村搬遷貧困戶的一個縮影。針對貧困老年人和傷殘智障等特殊群體搬遷后的生計問題,山西采取退耕還林、光伏扶貧、承包地托管等方式,幫助他們獲得資產(chǎn)收益,并通過建設養(yǎng)老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等,確保他們搬遷后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
2018年底,岢嵐縣全縣脫貧摘帽。剛剛過去的2019年,岢嵐縣再脫貧86戶216人,貧困發(fā)生率下降至0.08%,正在穩(wěn)步走好立足脫貧、著眼小康、銜接振興的岢嵐路子。
搬遷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下一步,岢嵐縣將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常態(tài)化政策,探索與鄉(xiāng)村振興銜接的有效機制,讓岢嵐在穩(wěn)定脫貧全面小康的基礎上,向振興穩(wěn)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