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帆
教室里的電視,正播放著華為創(chuàng)始人、CEO任正非接受《面對面》欄目專訪:
記者:您反對在補短板的過程中,盲目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創(chuàng)新。
任正非:堅決反對,我只做長我這塊板。讓我再拼一塊別人的長板,拼起來不就是一個高桶了?為什么要將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人?完美的人就是沒用的人,我們公司從來不用完人,一看這個人總是追求完美,就知道他沒有希望……
看了這段專訪,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來。這時,劉老師推門進來了,說道:“看來大家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啊。中學期間正是塑造人的關鍵時刻,作為青年人,如何塑造自己,以適應社會?作為家庭、學校,如何培養(yǎng)人?作為單位,如何選擇人才?今天我們就選擇一個角度,談談這個采訪片段帶給你的思考和感觸,并且將語言轉(zhuǎn)化為文字,寫一篇議論文吧。”
學習借鑒
話音剛落,全班就一片哀嚎。議論文太難寫了。劉老師笑著說:“同學們,每個文體都有自己的特點。議論文就是緊扣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來寫。我們先來看一篇文章,大家根據(jù)議論文的三要素,找找這篇文章的亮點究竟在哪里?”
各抒己見
胡洋第一個站起來:“我覺得這篇作文的論點特別鮮明。題目‘心無旁騖,砥礪奮進即觀點,統(tǒng)領全文?!?/p>
黃靜補充道:“第一段從材料中提煉出我們應該‘心無旁騖地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砥礪奮進的觀點,準確鮮明。運用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形式整齊,強化了情感的表達,使文章充滿氣勢,又引發(fā)了讀者的思考。”
劉老師插入道:“‘論點明晰突出,這是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魑馕吨擖c必須清楚,一目了然;‘突出則意味著調(diào)動各種手段為其服務,使之比周圍其他的內(nèi)容更加明確,與眾不同。我們寫作議論文時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觀點不能模棱兩可,語言不能含糊啰嗦?!?/p>
王家奇接著說:“文章的結(jié)構(gòu)清晰,論證嚴密。中間三段成排比段落,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三個分論點‘選吾之所長‘集人之所能‘隱吾之所銳。并且每個分論點都緊扣‘作為青年人,如何塑造自己,適應社會來展開,反復點題?!?/p>
孫家杰也站起來發(fā)表看法:“最后一段總結(jié),再次扣題,點明中心照應開頭,深化主旨,收束全文?!?/p>
劉老師笑著說:“大家談得非常好。這篇文章采用的是中心論點分解結(jié)構(gòu)法,將中心論點分解為三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置于相關段落的開頭,且這三個分論點結(jié)構(gòu)一致,字數(shù)相等。每個分論阿點都得到了論證,中心論點也就得到了論證。那論據(jù)方面呢,也就是舉事例,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劉星晨緊接著說:“文章的論據(jù)豐富,經(jīng)典,新穎,很有說服力。事例有古有今,有國內(nèi)有國外?!?/p>
劉老師總結(jié)道:“作者不僅舉例,而且注意在舉例之后向論點的方向進行分析,并且在分析過程中照應、點破分論點,這樣的論述自然、充分、透徹,不會有堆砌事例之嫌了。提醒大家,寫作時要選取能表現(xiàn)主題的事例,與主題無關的事例堅決舍棄。事例最好能貼近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若是別人也容易想到的,就輕易不要選用,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新?!?/p>
集思廣益
“如果是你來寫,你會從什么角度來寫?”劉老師看著臺下若有所思的同學們,笑著問道。
梅天宇舉起了手:“我從‘何必補短,應多揚長這個角度來寫。成功者的原則是:選擇自己能全力以赴的、自己的品格和長處能得以充分發(fā)揮的職業(yè)。”
陳都也不甘示弱:“我從‘專注是成功的鑰匙這個角度來寫。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有著專注于己的態(tài)度,有著不為他事所擾的心性,在自己的事情上不斷探索,將事情做到極致?!?/p>
連最不愛發(fā)言的劉靜也開了腔:“我從‘不求完美,力求進步的角度來寫。優(yōu)秀不等于完美。完美,是一群優(yōu)秀的人各取所長,合力創(chuàng)造出的。努力追求優(yōu)秀,在自己的領域發(fā)光,未來也將一片敞亮。月亮因殘缺而有殘缺之美,人類因不足而有進步之美。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p>
郭家意另辟蹊徑:“我從學校、家庭如何培養(yǎng)人才的角度來寫。家庭、學校培養(yǎng)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質(zhì),當然是不錯的。但是,一味地追求全面發(fā)展,讓孩子為彌補短板而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不明智的?!?/p>
學以致用
聽了同學們精彩紛呈的發(fā)言,劉老師不住地點頭。最后,在沙龍結(jié)束前,劉老師做了一個總結(jié):“其實寫議論文沒有那么可怕,首先用‘是非法的句子(即含有真或假、對或錯、贊成或反對等是非判斷的句子)組成骨干,建立議論文的核心論點;其次,為這個核心論點找到兩個以上有力的證據(jù),或正反對比,或成并列結(jié)構(gòu);最后,如果可能,準備一兩位權(quán)威的話,偶爾用一用反問的語氣。掌握了這樣的技巧,就不會莫名地害怕了。當然,課下還要多讀一些時事銳評,多做一點讀書筆記,為議論文的寫作積累更多素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