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峰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8)
路基主要受到兩種荷載作用,分別是自重(靜荷載)和汽車荷載(動荷載)[1],與道路的瀝青混凝土面層、基層、墊層共同承擔汽車的荷載。受靜荷載和動荷載的影響,在一定深度內路基是受壓狀態(tài)[2]。汽車的荷載影響主要位于公路路基的工作區(qū)內,正確的設計、施工應使公路路基在荷載作用下,處于彈性變形狀態(tài),汽車行駛后,路基土恢復原狀,保證路基相對不變形[3]22,不引起路面的破壞。
路基承載力的不足是導致路面沉陷、結構性車轍等道路病害的主要原因[4],路基強度、穩(wěn)定性、剛度直接關系行車的安全,因此需確定出路基工作區(qū)深度以及對路基做好相應的壓實處理。
在路基某一深度處,汽車荷載對路基所產生的影響與路基自重對路基產生的影響相比,顯得比較小,在此界限深度以外,動荷載所產生的應力影響可忽略不計。將此段深度內的區(qū)域作為汽車荷載的影響區(qū)即路基工作區(qū)。根據《公路設計手冊》規(guī)定[3]23:汽車荷載所產生的應力為σ動,路基自重所產生的應力為σ靜,σ動/σ靜=1/n,在一定深度處當1/n很小時,不超過1/n=1/10~1/5[5],即動應力與路基自重應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可以得到動應力分布深度,稱此分布深度為路基工作區(qū)Za。
現(xiàn)行規(guī)范:“汽車荷載通過路面?zhèn)鬟f到路基的應力與路基土自重應力之比大于0.1的應力分布深度范圍稱為路基工作區(qū)”[6]2。
(1)在路基深度Z處,自重所產生的應力σ靜為:
式中,γ為路基土的容重(kN/m3);Z為垂直深度(m)。
(2)根據J.Baussinesq的推導公式,視路基土體為彈性半空間體,則汽車荷載在路基中所產生的垂直應力σ動為:
式中,k為系數,k=3/2π≈0.5;P為車輪荷載(kN);Z為汽車荷載作用下的豎直深度(m)。
荷載產生的應力在土中的分布見圖1。
由圖1可知,隨路基深度的增大,汽車荷載產生的動載應力逐漸減小,在工作區(qū)范圍以外,動載應力對路基的影響也相應減小。為了確保在反復的動荷載作用下,路基保持穩(wěn)定,應使工作區(qū)路基處于彈性應力狀態(tài),僅產生較小的累計變形,因此需要對工作區(qū)范圍內的路基施工進行嚴格控制,既保證填料滿足CBR值強度要求,同時施工中也要控制路基壓實度。
圖1 路基土的應力分布
根據路基工作區(qū)的定義,可得:
由式(3)可得路基工作區(qū)深度Za:
式中,n為系數,根據路基工作區(qū)的定義,取n=5或n=10(建議對二級及以上道路取10,以下道路取5)[7]。
由式(4)可見,路基工作區(qū)的深度與汽車荷載的關系為正相關,荷載越大,路基的工作區(qū)深度越大[8];與路基土容重成負相關,路基的壓實度越大,土的容重越大,路基的工作區(qū)深度相應減小。工作區(qū)范圍內的路基穩(wěn)定性和強度是路面結構強度、穩(wěn)定性的重要保證。工作區(qū)路基應選擇合格的填土,應嚴格控制路基的壓實度。
路面結構由墊層、基層、瀝青混凝土面層組成,材料特性各異,為非均質體,其強度、容重均比填土大。工作區(qū)在土基中深度受結構層影響,隨其強度增大而減小[9],隨其厚度增大而減小。因此要相對精確地計算工作區(qū)在土基中的深度,需要將各層厚度進行折算,換算成與路基土同性質的當量厚度。
當量厚度計算公式[10]為:
式中,Ze為當量厚度(m);hi和Ei分別為結構層厚度(m)和回彈模量(MPa);E0為路基土的回彈模量(MPa);m為系數,瀝青混凝土路面m=2.5[3]24。
圖2 工作區(qū)深度
如圖2所示,h為路堤填土高度,動荷載在路基土中的影響深度為Za-Ze,當土Za-(Zeh1)>h時(h1為結構層厚度),汽車荷載作用于原地基的上部土層和路堤;對路塹、零填路基而言,汽車荷載全部作用于天然土層之中[11]。
現(xiàn)舉例說明路基工作區(qū)深度和路面結構層當量厚度的計算,示例采用尼日利亞典型路面結構形式-交通主干道和社區(qū)道路兩種路面結構,荷載采用雙輪組單軸載100 kN[12-13](即車輪荷載P=100/2=50 kN)。
主干道路面結構模型計算參數見表1。
表1 主干道典型路面結構及力學參數
由式(4)可得路基工作區(qū)深度Za,道路結構屬于尼日利亞交通主干道,建議系數n取10進行計算:
由式(5)可得瀝青路面結構層的當量厚度Ze,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路面結構的累計當量厚度結果值
則工作區(qū)作用于路基土中的深度為:
由于尼日利亞的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且路政部門對道路的管理較為松散,繁忙的主干道普遍存在著交通流量大、超載頻繁的現(xiàn)象,故增加軸載120 kN、軸載130 kN、軸載140 kN作為超載工況進行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各工況下路基工作區(qū)深度
由表3計算可知,當填土高度小于路基工作區(qū)在路基中的深度時,行車荷載將作用于天然路基上。隨著荷載的增大,動應力的影響深度也是逐漸增大,當道路結構確定且施工完成投入使用時,車輛的超載將使路基的設計工作區(qū)深度小于實際深度,未經處理的路基強度不足,從而將會導致路基產生朔性變形積累,破壞道路的穩(wěn)定性,縮短道路的使用壽命。
社區(qū)道路路面結構模型計算參數見表4。
表4 社區(qū)道路典型路面結構及力學參數
由式(4)可得路基工作區(qū)深度Za,道路結構屬于社區(qū)道路,建議系數n取5進行計算:
由式(5)可得瀝青路面結構層的當量厚度Ze,計算結果見表5。
表5 路面結構的累計當量厚度結果值
則工作區(qū)作用于路基土中的深度為:
由以上計算可知,參照《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 30-2015)中關于等級道路壓實規(guī)定,在低路堤、零填和路塹地段,僅控制路床范圍(0~80 cm)內的填土壓實,是無法滿足路基的穩(wěn)定性要求的,特別是社區(qū)道路多數情況下排水設施堵塞,又有尼當地雨季時間長雨量大的情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車流量和荷載逐漸增加,尼當地社區(qū)道路損壞嚴重。
對于填土高度大于工作區(qū)位于路基中深度的路堤,施工時根據設計標高,選擇合格的填料并分層填筑,按照中國規(guī)范規(guī)定的路床(0~0.8 m)和路堤(上路堤0.8~1.5 m,下路堤1.5 m以下)壓實度標準控制進行壓實,在標準軸載下,以此標準填筑的路基用于尼日利亞公路是合理的。
對于路塹、零填路基,汽車荷載的影響作用到天然路基上,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僅對0~80 cm的路床進行處理,控制路床壓實度和基底的壓實度[14]。根據示例的計算結果,在標準軸載下,僅對路床范圍內的填土進行處理,無法滿足路基的穩(wěn)定性要求,考慮到尼日利亞交通流量日益增長和荷載的增大,需要對工作區(qū)內超挖,然后進行分層填筑壓實;考慮到尼日利亞雨季時間長雨量大,排水設施要設置完善并及時疏通清理,使路基免受雨水侵蝕,保持干燥或中濕狀態(tài)。
此外,根據路基基底壓實規(guī)定,“一般土質路基地段,二級及以上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不應小于90%;三四級公路不應小于85%”[6]11,在尼日利亞進行公路的施工,建議根據交通量和行車荷載的不同,合理選用基底壓實標準并滿足當地要求。
半填半挖路基應采取措施(如填方部分提高壓實度標準)使路基工作區(qū)范圍內的挖填土體處于共同受力的狀態(tài)[15],在強度和穩(wěn)定性方面達到均衡。
當天然土質不適宜做路基填料時,如軟基、雜填土、腐殖土時,應選用合格的填料進行路基換填或采取其他措施進行處置。
(1)路基工作區(qū)在土基中深度與路面結構組成、荷載大小、路基土的回彈模量和容重均有一定關系,針對尼日利亞的道路特點,在道路結構和厚度確定的情況下,選用合格的路基填土,對實際交通荷載情況進行分析,合理確定設計軸載,計算路基工作區(qū)的深度。路堤工作區(qū)深度內的土基分層回填壓實,對于零填和路塹地段需按計算工作區(qū)深度進行超挖,并在道路投標中考慮相應工程量的增加。
(2)根據道路各地段工作區(qū)在天然土層中的深度以及縱斷面的填挖設計,編制壓實度控制表格,指導路基的壓實施工,保證土基的壓實效果,提高施工質量。
(3)對于零填和路塹路基地段,其受行車荷載和水作用的影響明顯,除應按照工作區(qū)深度做壓實度控制外,施工時應提前做好土質和地下水位的調查,采取挖邊溝、盲溝、鋪設防水土工布等方法,使路基處于干燥或中濕狀態(tài);天然土為軟土或其他不適宜填料時,應采取路基換填或采取改良措施,并以工作區(qū)深度作為換填控制深度。
(4)路基填土前要規(guī)劃好壓實層數和每層壓實厚度,避免路基填筑中貼薄層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以保證路基的施工質量。
(5)尼日利亞的道路路面結構和厚度根據道路等級不同已基本確定,缺少必要的路面結構層厚度設計(即結構層厚度應同時滿足以道路彎沉值和瀝青層的疲勞抗裂要求),其質量控制以對道路填料和彎沉值控制為主,受當地經濟發(fā)展影響,短期內難以對道路結構和厚度有較大的調整,要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和減少道路病害,除對工作區(qū)深度進行壓實控制及施工中采用正確的施工工藝外,建議開展對瀝青混凝土的研究,即在現(xiàn)行路面結構不變的情況下,開展瀝青混凝土的材料選用和各成分的配比研究,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減少瀝青混凝土因疲勞開裂導致雨水侵入路基的情形,防止產生道路病害,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